本應該與普寧寺千手千眼佛齊名的五百羅漢,卻顛沛流離損失殆盡

供奉於承德普寧寺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殊不知在承德除了千手觀音還有五百羅漢(總計508尊)同樣彰顯著清代匠人的技藝和智慧。可惜這508尊羅漢像命運坎坷。

本應該與普寧寺千手千眼佛齊名的五百羅漢,卻顛沛流離損失殆盡

普寧寺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

乾隆敕造羅漢堂

翻閱乾隆時期的《內務府來文》禮儀檔,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六月初四,乾隆皇帝諭旨仿照京師碧雲寺的羅漢堂在熱河修建一處。派遣治儀正(官職名)基厚辦理,基厚得知工匠在杭州,不敢怠慢親自去了杭州督造羅漢像。還有一說法為仿浙江海寧安國寺在承德建造了羅漢堂。

在杭州督造期間,由長蘆鹽政西寧處移取造料工錢一萬六千兩,後又先行動支了兩年的鹽務銀四千兩工錢,共計斥資二萬兩用於製作這一批金漆木雕羅漢。

本應該與普寧寺千手千眼佛齊名的五百羅漢,卻顛沛流離損失殆盡

羅漢堂舊照片

羅漢堂完工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羅漢堂在避暑山莊西北獅子嶺落成,就是今天獅子園路與山莊西路交叉口北側的位置。廟堂落成的同時,出自杭州的五百零八尊羅漢也經過長途跋涉“住”進了羅漢堂內由81間殿組成的應真普現殿。這些羅漢像身高與常人相等,神態各異、或坐或站、有圓睜二目、有慈眉善容、栩栩如生。

近代的動盪遭遇

1938年,日本侵略軍將羅漢堂作為軍火庫,508尊羅漢遷移至普佑寺的法輪殿。

1947年,國民黨十三軍將羅漢堂拆毀,修築城防和碉堡,羅漢堂就此消失。

1964年9月4日,普佑寺遭雷擊失火,全力滅火搶救文物,終究只搶救出196尊羅漢像,其餘塑像葬身火海。倖存的羅漢暫在配殿安身。

1980年,我國和日本紀念鑑真和尚東渡七百週年,北京法源寺缺少十八羅漢。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從倖存的196尊羅漢中選取了18尊羅漢請到了法源寺,該18尊羅漢就此“落戶北京”

1987年,溥仁寺修復,羅漢遷移到溥仁寺的東西配殿。

1995年,由於溥仁寺交通不便,暫停開放,剩餘的178尊羅漢又遷回整修後的普佑寺。陳列至今。

本應該與普寧寺千手千眼佛齊名的五百羅漢,卻顛沛流離損失殆盡

普佑寺羅漢像

擴展閱讀:羅漢堂的政教地位

羅漢堂是外八廟之一,由山門、鐘樓、天王殿、東西配殿、應真普現殿組成,山門之前有五孔石橋。現建築早已不存,基址嚴重破壞,僅存古松16棵。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該寺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漢堂是一座漢地佛教風格的寺院,規模較小,但因其純粹漢地佛教文化內容而在外八廟中獨樹一幟,體現了乾隆在多元文化價值取向中的立場。

龔法忠《新編承德之謎》地質出版社1999.6

李景瑞主編《承德古代史》民族出版社2009. 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