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在一次,《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分享了自己“讨好型人格”经历:

少年成名的蒋方舟,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获得了很多赞誉和羡慕。

直到有一天朋友问她:“你有没有跟朋友产生过真是的情感?”

她突然发现自己不但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不会表达真实情感,在爱人面前,也尽量避免一切冲突,不想让对方伤心。

这么多年来,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职场上,她一直扮演着讨好别人的角色。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小伙伴们,为了给大家创造好的交流学习氛围,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分享,我们建立了暖心理研修群~

添加小暖微信: warm-xiaonuan

群内福利:

1、每日会有心理知识、与答疑分享

2、一周1-2次图书推荐

3、测评上新、节日举行活动时可抢先试用,以及专属群内福利活动

4、伙伴们可以在群内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健康疏泄情绪,建设性思考

(我们也会定期挑选问题,由特邀咨询师为您做答复)


01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说,如果你在工作、恋爱或其他方面有以下体验,很可能你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People-Pleaser)” :

与人交往时总是小心翼翼,永远担心冷场尴尬;想要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花费大量时间,非常疲惫;表现出“故作的谦卑”,在人前将自己的所有情绪都隐藏起来;从来没有和人吵过架,完全无法做到拒绝别人;亲密关系中处处放低自己,去做让讨对方开心的事;责任心强,经常不自知地超时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评价“你人真好”……

什么是什么是心理学上的讨好型人格?

顾名思义,他们总是在取悦别人,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并致力于满足别人。他们似乎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和喜爱,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严重的“好人情结”折磨着他们,这种“好人的负担”甚至干扰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及整体幸福感。

Sherry Pagoto博士(Psychology Today许可心理学家)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碍。

他指出:讨好型人物,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

害怕被拒绝,典型的潜在感受就是“如果我没有尽我所能去让他们开心,他们就会离开我,也不会再关心我了”。

这种感受通常是由于缺乏关爱,或者被重要的人抛弃、拒绝,或是不稳定的情绪造成的。

害怕失败,潜在的感受是“如果我犯错,我会让别人失望甚至被惩罚”。这种感受的来源,一般是在早些时候,因为做错了一些小事,收到严重的惩罚所留下的心理阴影。

两种感受都有一个共同点:只在意别人的感受,忽视自己内心的心法。

一旦内心接纳了别人评价,人就会以他们的评价来定义自己,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02

讨好型人格:短期受益,长期的代价。

一个总是讨好别人的人,在别人心中,总是一个非常乐于助人的人,因为他从来不会说“不”。让这样一个人帮你做这做那简直轻而易举,这听起来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事实不然。

这些人总是极力地维持和别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总是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可以说,这种取悦其实是一种自我牺牲。

比如,当这些人处在一个团队中,一开始别人吩咐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非常积极的,尤其是得到别人正面评价的时候。

但是,久而久之,当这些人无力做好某些事情,他们心中就会产生多余的内疚和焦虑:害怕别人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不认同,害怕与同事发生冲突,不想惹麻烦。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对他生气,估计天都要塌了。

总之,这类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越过了边界:他们已经不是简单地去表达自己的善意、乐于助人,而是已经被人际冲突的恐惧感征服了。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03

总是讨好别人,会导致什么后果?

承担过多的责任。因为不想让别人不开心,所以别人吩咐什么就答应什么,这不仅是超负荷工作,而且会产生怨气、倦怠,从而适得其反。

最终别人会因为你太过在意这些承诺而感到失望。

1.不敢表现自己的实力

讨好型人格害怕发挥失常的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如难过、羡慕或敌对,因而经常“留一手”,不敢表露自己,后果就是,有机会都轮不到自己。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2.承受更多的压力

一个不懂说“不”的讨好型人格,最容易顺从别人的话。

举个栗子,在酒桌上,明明很清楚不能喝太多酒,却对别人敬的酒来之不拒,最后难受的也还是自己。

讨好型人格可以戒掉吗?可以,但是很难。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认知上的缺陷:因为看不见自身的优点,又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讨好型人格是从小养成的,人从小时候开始,效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并且任何事都尽力做到让父母满意---这样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渐渐地,随着自我成长,生活慢慢独立以后,这种习惯就迁移到了社交人群上面。

从小时候试着让父母满意,长大后就变成了让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满意,如此才能获取一点安全感。别人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自身的价值越来越模糊不清。

想要改掉这样的习惯,或者说,淡然面对别人的评价,明显是不容易的。

但是再不容易,也应该做出努力,万一成功了呢?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小伙伴们,为了给大家创造好的交流学习氛围,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分享,我们建立了暖心理研修群~

添加小暖微信: warm-xiaonuan

群内福利:

1、每日会有心理知识、与答疑分享

2、一周1-2次图书推荐

3、测评上新、节日举行活动时可抢先试用,以及专属群内福利活动

4、伙伴们可以在群内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健康疏泄情绪,建设性思考

(我们也会定期挑选问题,由特邀咨询师为您做答复)



04

如何改变“讨好”的心态?


1. 接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你不能控制别人怎么想,与此同时,你也没有义务对别人的人话完全赞同。你应该明白,自我价值不是由别人的评价决定的,而在于自身的评价。

-别人没有义务喜欢你,也不会对你做的事情有太多的想法,少给自己一些压力。

-当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没必要苛责自己,不如总结教训,不断成长。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2、学会说“不”,建立边界意识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不意味着自私。或许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回忆你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并列出那些你不喜欢,但是不自主去帮别人做了的事情。然后,写出你为什么不想做这些事情。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事情都违背了你的原则。

所以,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原则。举几个栗子:我不喜欢负能量,但是别人让我帮忙做的事情会让我心情不好,我会拒绝;

要我帮忙的事情必须符合我的价值观,否则拒绝;我今天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如果这个忙太花时间,我会拒绝……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3、接受你初次拒绝别人的内疚感

改变习惯的开始总是艰难的。由于习惯了以别人的情绪为中心,所以很难将拒绝说出口。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不用内疚,不用抱歉,因为他会找另一个可以帮忙的人,或者另一种解决办法。

如果你还是还是心软了,可以从反面想象一下事情的后果:我又帮忙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然而事情总是可以解决的。别人也不会因为一件小事,有太多的想法。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正做自己?


4、学会自爱,提高自信

遵从己心,相信自己,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即使你获得了别人再多的好评,但这不是真正的你,学会自爱才会体现你的价值。

不必时常和别人做比较,接受并且更爱自己,像对待良师益友一样,善待自己。有时间不如去做一些喜欢的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信的人才是真正被人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