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去豐縣王溝趕交流會

望著身上穿的毛衣,思緒萬千。

這件毛衣還是20多年前買的,是在我的故鄉豐縣買的。在1993年的秋季,北方的天氣已是很冷了,離過年還有兩三個月。

在我們縣城東關,人來人往,喧囂得很。

走,一起去豐縣王溝趕交流會

當年的物資交流大會

從東關小學西邊的紅綠燈路口一直向東到縣經委所在地的十字路口,路兩邊都是臨時搭起的棚子,大紅標語“豐縣物資交流大會”在被北風颳得搖來搖去,標語的四個腳被繩子拉得緊緊的,讓人看了總是有點心揪著。

每年的物資交流大會都會在深秋冬初興趣行,小時候,只知道物資交流大會,只有大人們才能參加,我的“火車頭”(是指一種帽子,冬天戴的)都是父親趕交流會買來的。物資交流會的興起,應與當時國家的“計劃經濟”政策有關,所有的物資不能隨便交易,只能由國家主管部門按計劃進行按“指標”分配,是平均分配,到了過年,雖然大家沒有什麼錢,但還是想過一個熱熱火火的春節,家長希望給自己孩子買件新衣服、新鞋或新襪子,但因為買啥都需要布票、糧票,這就難為了長輩們。每個縣都有物資局這樣一個單位,主要為全縣人民所需要的物資按計劃進行調配到位,在當時,這可是一個十分吃香的單位,尤其是在上世紀60-80年代。

走,一起去豐縣王溝趕交流會

討價還價中記憶永恆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從西頭進入交流後,你會發現一個個洋溢著笑容的臉龐和聽到熟悉的鄉音.

“你看看,能便宜些不?都不外。”

“這都夠便宜的了,我敢保證,這個街上,你從這頭到了東頭,你找不到比我的更便宜的了,要不買,等你回來的時候,這件褂子保不準就沒有了......”

“我還是到前邊看看,你的太貴了。”

你剛一挪步,臉一扭。這邊聲立馬傳過來了,而且很大聲:“這樣吧,再加2塊錢,你看看,都不貴了。”

“不加了,你看要賣就賣......”

就這樣,整個交流會上都是在討價還價,大家不停地交流著、比劃著,用我們的當地方言溝通著,一時性起,還會唱上兩句,罵兩句大會,誰也不會在乎,因為是在交流會上,大家是在買賣物品,然後,在買賣中也是釋放著感情,一年來在地裡幹農活積壓的與外人交流的渴望。

有的店主站在櫃檯上,手搖著衣服,他主要是想引起趕交流會鄉民的注意,你只要一看他,他保準會更起勁,“來啦,大娘,要帶件衣服吧,您看看這衣服多便宜啊,帶件吧。”你只要一搭嘴“多少錢一件子?”他馬上接口說:“來客了,快點與大娘拿件子好的衣服,大娘,您這邊請。”

望著店主,我想了好多,人家真是很會做生意,生意本來就來自機會,而機會就來自關係,如何從關係中發現機會,就取決於你能否控制利益的流動方向,利益流向誰,誰能佔了主動權。

大家都在忙著,大家都在尋找著。

快樂在其中,幸福在其中,快樂是溢於言表的一種狀態,而幸福卻是從內心迸發出的一種溫柔,前者在外,而後者在內。

走,一起去豐縣王溝趕交流會

快樂與幸福交織在一起

在物資交流大會上,我收穫的是不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精神財富,那種生活體驗是千載難逢的,書本上哪裡能學得到呢?小時候,扯著父親的衣服,一步也不敢鬆手,父親也是一會看看,就這樣,父親不停地看著,父親看啥我就望向哪一邊,至於我是否想要一件新衣服,這不是我關注的重點,因為父親會去想這些,我只想著能搞兩個油煎包吃,若能再喝碗油茶和一根油條,我就沒有白來趕交流會了。父親是否知道我的心思呢,但每次都好像忘了似的,令我每年趕交流會都提心掉膽。

有時候父親會買一個油煎包給我,用紙包著,現在回憶起來,依然感到一種滿足和富足,那時的油煎包的肉餡子好像很多,一個包子,我能吃30分鐘還沒有吃完。後來,參加了工作,在工廠門口老梁的包子店裡經常吃早餐,半開玩笑地說:“老梁,你的包子怎麼吃第一口沒見餡,吃第二口還是沒看到餡,吃第三口時,包子就沒有了。”老梁咧著嘴笑笑,然後再用沾滿油的手去梳理一下他的粉絲頭,我們都大笑起來。

走,一起去豐縣王溝趕交流會

豐縣油煎包

後來,物資交流大會少了,因為市場經濟的原因,常年在外,內心還是想著俺的物資交流大會,那裡有我的太多回憶了。

正巧前兩天,聽大哥說:“兄裡,12月14日,王溝要開交流會了,要去看看,一定挺熱鬧的。”我在電話的這頭停頓了一下“大哥,你去時,幫我拍幾鄉照片吧。”

大哥答應了下來,並說:“你來不?來看看不更好?”

好,好,一起去王溝趕交流會去。

2018.12.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