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如何得到精準的工作反饋?

我們每天都在創造著世界,然而,在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著一個奇怪的現象:

1、說的多,做的少;

2、開始的時候,人多;完成的時候,人少。

我敢保證一點:很多人對一件事情的認知是錯誤的。即,我們到底是為什麼工作?你可能會不屑一顧,“切,這還要說嗎,肯定是為了‘錢’啊。”

如果你真得如此想的,那是很可怕的,因為你的工作一定不會高效。

斯蒂芬.柯維教授曾在其著作《信任的速度》中談到工作活動(ACTIVITIES)和工作成果(RESULTS)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每一個人都要為工作成果負責,而不僅僅是為了工作活動負責。在管理實踐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經理,我是按照你要求的去做的!”說這句話的人,多數在表達一種觀點:這件事情(ACTIVITY),我已做了。僅此而已,至於有什麼工作成果,他或她不管,這也就是工作低效的本質所在。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活動與成果之間的關係,“我給客戶打了電話”是工作活動,那麼,“我與客戶簽訂了銷售合同。”就是工作成果。“我進行了調研,並寫了報告。”是工作活動,“我寫的報告,得到了認可。”

專注於工作成果是一種思考方式,與專注於工作活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英特爾公司前總裁安迪.格魯夫對“工作活動”(ACTIVITIES)是很重視,他有著他自己的心得,他認為,每一個工作活動是必須有一個決定,不然,就沒有意義。每一個活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你給出了什麼信息,二是他人給了什麼信息,三是最終決定是什麼。正是由於每天的工作活動都對應了每一個決定,因此,才有了季度的KR(關鍵成果)的評估進程,最終實現了季度的O(目標)。

說到這裡,你對於工作反饋就很容易理解了,你做工作是為了工作成果,一般來說,你的直接主管是希望你能夠通過發揮你的個人工作優勢(IS)去完成一個工作成果(RESULT),針對這個工作成果的展示,他或她將給你工作反饋(FEEDBACK),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前饋(FORWARDFEED)。

要想很容易從對方得到反饋,我還是希望給你以下五點建議。

1、為了一個合適的話題,挑選一個合適的“教練”,你真得很信任的教練。比如,根據你是否感到需要從以下方面獲得反饋,你可能從你的同事、下屬/老闆/朋友中進行挑選。

(1)管理風格(挑選你管理的人)

(2)表達技能(要留意你的聽眾)

2、儘可能多地提醒你的教練,以便他或她能夠舉出相關的例子。

(1)在主要的工作開始時,就能解釋你想要如何,如:反饋主題和討論的頻率。

(2)在會議之前,提醒你的教練:不要只是“打開”話題而已。

3、要主動建立信任關係

談到信任(TRUST),要明確一點,即在剛開始時,建立信任是基於每個人的脆弱,你可能會說:“不可能的,應先建立信任。”通常,我們看到信任和脆弱的方式,就像我們站在堅實的地面,要跳進未知領域一樣:首先我們建立信任,然後我們開始跳躍。但是科學告訴我們,我們已經落後了,脆弱是在信任之前。

(1)主動地找到你自己要改進的領域(不只是試圖強調你非常優秀的領域)。

(2)解釋清楚是什麼在激勵你,是什麼讓你失去了動力;並揭示與之相關的其他因素。

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脆弱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在團隊的初建階段,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成員之間是非常有“禮貌”的,他們很客氣,但,這是一種假象,一旦涉及工作本身,這種假象就不存在了,因為每個人都不再說話。他們需要的是“安全歸”和“歸屬感”,按領導的要求行事,自己根本不加思考。這時,團隊的領導最需要建立的一種信任環境,如何建立信任環境呢,從脆弱開始,具體有五個步驟:

(1)A發出脆弱的信號;

(2)B偵測這個信號;

(3)B通過發出自己的脆弱信號進行反應;

(4)A偵測這個信號;

(5)規範建立,親密感和信任感加強。

建立一個團隊,首先要考慮優勢互補,每個人都有劣勢,都需要其他團隊成員的優勢來進行彌補,因此,向對方發出自己的需求,需要幫助的地方,缺少了對方,自己就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這時,對方接到你的求救時,一定會施以援手。

4、真誠地接受反饋

(1)避免自我防衛(除非你再不想要反饋了!)

(2)按照教練說的去做,表現出你真正的興趣,總結你正學習的東西,要求一些具體的例子和解釋。

5、表達你的感激

(1)取得真正的進步,並且至少遵循一些建議。

(2)讓教練知道他或她已經在你的身上產生了不同,感謝教練的付出。

談到反饋,事實上,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得到了足夠的反饋。你還記的最後一次你收到的有用反饋是什麼時候嗎?也許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所有公司的企業文化調查中,這一項得分是最低的項目,這與年齡高低無關,與經驗是否豐富無關,也與能力高低無關。

生活在世界上,我們就生活中目標---執行---反饋的循環中,所以,要想完成目標(GOAL)一定要執行(ECECUTION)強,然後,對執行的結果進行自然的認知,產生一種自然的感官認知,這一過程即是評估(EVALUATION)。

通過不停地學習,面對每天發生的奇怪現象,才能坦然處之。

2019.1.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