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CEO都有這樣的共同的特質

在與客戶CEO溝通的過程中,我經常會進行快速地記錄,客戶常常有些驚訝,我經常笑著解釋:“請不要介意,若僅是通過聽,我唯恐不能全面記下你的思想,因此,要進行快速記錄,這也是多年職場上一直如此做的,會話的目的在於給出決定,不然,會話的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客戶CEO聽完後,都是很嘉許的。

事實上,我們在工作日常活動中,每天都在計劃著,這個計劃過程若能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就是一個有目標、有關鍵成果的人。

今天,坐在電腦前碼字時,大腦裡一直迅速地閃現著與客戶溝通的一個個畫面,他們的手勢、他們的笑容、他們的焦慮......都是那麼清晰,那麼真實。他們都在經營著企業,但,企業的發展狀況明顯有較大的差異性,有的剛成立三年,就已經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有的三十年了,還是原地踏步走,這是什麼原因呢?

易得通過研究發現:人們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心態。人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成長的心態(GROWTH MINDSET),另一種是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

一、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們不管是在學習、提高還是做事情方面,都能做到最好,直至獲得成功。

約翰.伍登曾對成功進行過定義,他認為,當你盡全力去做到最好時,你就是成功。這也是他的人生核心,事實上,他說,“有很多很多比賽與我們贏得的10場全國冠軍賽一樣,讓我們很開心,僅僅因為我們全力以赴,發揮出了我們的最高水平。”

老虎.伍茲是美國高爾夫球高手,他熱衷於贏,但是,當他沒有贏得比賽時,他會記住他的所有努力,他曾說:“這周我把毛巾擠幹了,我為自己能堅持下去而感到驕傲。”有次,他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有時候,當事情並不完美,當你對自己的揮杆感覺不太好時,你能從創造一個得分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然而,麥肯羅不如此想,他是一個擁有固定心態的人,對於那些有固定心態的人來說,成功就是關於建立他們的個人優勢,簡單而又純粹,一定要做一個比無名小卒有價值的人,他曾這樣表達他的想法“有些人不想排練,他們只是想表演,其他人想練習幾百次,我明顯屬於前者。”記住,在固定心態下,努力不是驕傲的理由,這將讓人對你的才能產生懷疑。

二、那些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們發現挫折可以激勵他們,也是有益的,而且也是警鐘。

邁克爾.喬丹曾經嘗試過失敗,那一年,他在他的棒球職業生涯結束後,他回到了公牛隊,公牛隊在附加賽中被淘汰了,他獲得了教訓。“你不能離開,你認為你可以回來主宰這場比賽,從現在起,我將在身體和精神上做好準備。”說真話的人不多,公牛隊在接下來的三年贏得了NBA冠軍。邁克爾.喬丹欣然地接受了失敗,事實上,在耐克的廣告中,他說:“我已經錯過了9000多次投籃,我輸了將近300場比賽,26次,我被逼得投進致勝一球,卻沒有命中。”你可以肯定的是,那個時候,他回去練習了一百次投籃。

然而,在固定心態下,挫折會給你貼上標籤。麥肯羅一想到失敗就受不了,更為糟糕的是,他一想到要辦輸給自己的朋友或親戚,他會更加難受。例如他希望他的朋友彼得在比賽中失利,因為彼得是他的哥哥,在前一輪的芝加哥比賽中擊敗了他,他對自己說:“天哪,如果我輸給了彼得,那就徹底完了。我要從西爾斯大廈跳下去。”

有著固定心態的人在面對失敗時,會驚慌失措,而且焦慮萬分,他們在商場上還是職場上都是手忙腳亂。

三、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們能享受過程,並能把成功帶到過程中來。

為什麼邁克爾.喬丹的球技沒有隨著他的年齡增長而衰退呢?的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失去了耐力和敏捷性,但為了彌補這一點,他更加努力地訓練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動作,甚至包括轉身等,作為一個扣籃高手,雖然他離開了聯盟,他還是一名最完美的球員,他自己負責了整個過程並延續著成功。

老虎.伍茲也負責了這一過程,他深深知道,高爾夫就像一個極其任性的情人,當你認為征服了她,她一定會拋棄你。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訓練他如何集中注意力,在他盪鞦韆時,他的父親通過發出很大的噪音或扔東西,這種訓練讓他變得不那麼容易分心,他的父親在老虎三歲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如何思考課程管理了,老虎把球踢到一大片樹後,他的父親就開始問這個正蹣跚學步的孩子:他的計劃是什麼?通過訓練,伍茲做到了他父親期望的,但同時,他父親也有一個長期的計劃指導伍茲:“我知道這個遊戲規則,我知道我要實現什麼,我知道如何達到目標。”

麥肯羅也承認,他在場上大發脾氣只是為了掩蓋他的窒息,這些,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那麼,他做了什麼呢,他什麼也沒有做,他希望別人為他做這件事,“當你無法控制自己時,你希望有人為你做這件事-----這也正是我非常懷念成為團隊中一員的地方。”

在固定心態中,你不能控制你的能力和你的動力。當它不能幫助你的時候,你尋找你的才能來幫助你度過難關,那麼,你還能做些什麼呢?你不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你是一個成品,一個成品是必須保護自己的,除了負責以外的所有事情。

正是因為有了以上發現,我們在面對客戶時,總能做出正確的引導,不走彎路,讓客戶CEO意識到兩種心態的不同,再對知識進行分享,讓客戶能更加健康地面對所處的商業環境,這也是業績增長的助推器。

2018/1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