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稍微有些歷史常識大家就會知道,最早的文明往往誕生在大河流域,比如尼羅河畔的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古巴比倫文明、恆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黃河流域的古代中國文明,這些大河誕生了人類早期璀璨的文明。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埃及金字塔

然而這其中沒有哪一條河像華夏地區的黃河那樣桀驁不馴,那樣難以琢磨,黃河是華夏的第二大河流,今天的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2443平方公里,基本呈一個幾字型,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黃河流經地區

要知道在古代時期,黃河可是在黃海入海的,因為黃河經過了黃土高原、將大量的泥沙攜帶到了中下游,大量的泥沙將黃海都染上了顏色,也形成了肥沃的沖積平原。

唐朝以前,黃河偶爾會氾濫一下,還不至於太頻繁,可能是因為秦漢隋唐都定都在關中地區,營造宮殿及生活物資等對木材的大量需要,進一步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宋朝以來,黃河屢屢氾濫並奪河改道,造成了南至江淮北至海河的大面積黃泛區。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黃河流域地形

那麼在上古時期黃河就那麼老實嗎?非也,黃河曾經也施展過威力,造成了大片地區被淹沒,當時的華夏共主是帝堯,堯的國號是陶唐氏,而歷史上至少有三處稱唐的地方,分別是河北之唐,太原之唐以及山西晉南之唐,很有可能是堯的都城因為水患而不得不搬遷。

這不是開玩笑,別說堯那時候,就是晚了堯幾百年的商朝照樣因為都城水患問題而搬遷,據說還遷了八次之多,最後還是一位叫盤庚的君主將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這才避免了水患,王朝也再次興盛起來,所以商朝也叫做殷商。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安陽殷墟

堯帝看到水患四起,非常頭疼,於是下令大臣們招攬賢才,這時候崇伯鯀出現了,鯀有人傳說是顓頊的兒子,也有人說是顓頊的五世孫,這兩個其實都有點小小的問題,因為據上古傳說記載,堯是帝嚳的兒子,帝嚳是顓頊的侄子,所以帝堯與顓頊只差了兩輩,而鯀的年紀是可以做帝堯的接班人的,所以不大可能與帝堯的父親同輩分,那姑且按照五世孫來算吧,因為帝堯是黃帝長子玄囂的後裔,而顓頊是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長房和二房在五六代之後差個幾十歲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古代人婚配比較早,三十多歲就可以當爺爺了。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鯀伯取土

鯀當時是信心滿滿,他向帝堯拍胸脯保證,九年之內必定平定水患,然後就帶著人馬出發了。

鯀採用的是攔水築壩的工程來阻止水患,放在現代社會有鋼筋水泥土建築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他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堤壩的堅固程度,也小看了洪水的威力,經常是前面築好了壩,阻止了一段時間的水患,人們在山上躲避水患剛剛習慣,看到山下的洪水退去了,又觀察了好一段時間,估計沒有什麼問題了,結果堤壩支持不住了,導致更多的人流離失所,為此鯀到了後期經常是疲於奔命,不是這裡出了問題就是城決了口子。

而這個時候帝堯也選定了重華做為天下共主的接班人,重華的第一件重任就是要考察鯀治水的功績,這也算是帝堯給重華的一個考驗,如果連有崇部治水失敗的首領都搞不定的話,光有賢人之名的重華是不可能得到天下共主的位置的,於是重華在羽山殛殺了崇伯鯀,回到平陽之後接任了帝堯的位子,史稱有虞氏舜帝。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鯀禹治水

到了舜帝當政時期,水患依然嚴重,從王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出來的人們向外傳遞命令甚至要乘船才能出行,這極大的影響了政令的發佈與施行,於是舜也發佈了招賢令,招攬人才治理水患。

因為崇伯鯀治水失敗反而被殺的緣故,人們都不敢接手治水的任務,這個時候崇伯鯀的兒子禹接手了部落的大權,然後上書帝舜,願意再繼續治水的任務,不過時間可能需要延長,可能會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原因。

舜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同意了禹的要求,出於對鯀死於自己之手的同情,授予禹徵調水患當地部族的權力。

禹接過治水任務之後,就先考察水文情況,規劃好治水的線路,採用疏導的方式,將河水引流至大海,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共用了十三年之功才將水患治好,不但治理了黃河流域,順帶連淮河流域都治理整頓了一下。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淮河有個妖猴叫做無支祁,神通廣大在淮河流域興風作浪,禹降伏了它,並且用鐵鏈子將栓住,用金鈴將它的鼻子穿上,鎮壓在淮陰的龜山腳下。後來的寫《西遊記》的吳承恩就是淮安人,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安排了個孫悟空大鬧龍宮奪得治水的定海神針的橋段。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無支祁

禹雖然治水在外沒回家,但是也沒閒著,其中就與塗山氏聯姻了,他的兒子啟就是塗山氏所生,所以大禹同志三過家門而不入,並不代表他沒回家,而啟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塗山部等參與治水的部族支持,才建立了夏朝開啟家天下的傳承。

大禹治水成功並非偶然,乃是數代人之功,其父甚至因此被殺

禹貢九州圖

大禹治水成功之後,在天下的威望很高,足跡幾乎遍佈當時的華夏部落統治區域,所以當時也把華夏的範圍叫做禹州,意思就是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後來舜帝年老時就將帝位禪讓給了禹,禹然後再鑄九鼎定九州,後來才有了華夏九州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