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一【早期的毛筆製作】

在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時期的出土文物上已可見“毛筆”的應用痕跡,現今發現最早的實物是1945年湖南戰國楚墓出土的一隻竹管兔毛筆。甘肅武威出土的兩支漢筆,筆桿刻有“白馬作”、“史虎作”的名款,為我國最早的古代制筆工匠姓名。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二【“蒙恬造筆”說】

蒙恬作為秦朝驍勇善戰的大將外,也有其“溫柔”的一面。相傳毛筆是其所造,但實際上,在他之前已有“筆”的記載。《爾雅釋器》有“不律謂之筆”,《尚書中侯》有“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寫之”等。

由此推斷,“蒙恬造筆”一說並不準確。崔豹《古今注》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這些說明蒙恬是對毛筆進行改良製成“秦筆”,很可能因為秦始皇對各行各業施行規範政策,才把“造筆”之說一併誤傳了出去。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三【制筆技術的發展】

漢代時,官方就已正式設立專職制筆官吏;唐代和北宋時期,制筆業主要集中在宣州;時至南宋,制筆業以湖州最為出名;據清人所編《歸安縣誌》記載,元朝時期馮應科制筆技術、趙孟頫書法和錢舜舉繪畫並稱為“湖州三絕”。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明朝時期,制筆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尤其是宮廷用筆的藝術觀賞性在實用性基礎上有了很大提高。

毛筆概說十題之四【經典毛筆欣賞】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圖為明·宣德黑漆描金雲龍紋管兼毫筆,管長16.9cm,管徑1.8cm,帽長9.8cm,為明代宮廷御用筆,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此款頗具現代鋼筆模樣的毛為清宮舊藏筆,筆管上端雙線框內,描金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其漆工精緻,毫筆潤澤,束擷有力。筆頭為竹筍式,毫體飽滿如出土之筍,明?屠隆《考盤餘事》中稱,“筍尖”式筆毫為明代毛筆的標準造型之一。

明代漆管筆中,彩漆、黑漆描金管比較常見,這件藏品做工考究,技術精湛,並配以龍紋,彰顯出氣勢磅礴的皇家氣概。

現存明代宮廷毛筆多為嘉靖年間到明末所制,數量不多,加之資料欠缺,無法斷定準確制筆途徑,但對研究當時制筆工藝還是提供了相對完整的實物資料。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五【毛筆四德】

毛筆作為必備的文房用具之一,具有“四德”。明代屠隆《考盤餘事》中提出:“制筆之法,以尖、齊、圓、健為四德”。

“尖”是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銳,“齊”為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圓”代表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毫毛充足,“健”即筆腰彈力。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六【鑑別古毛筆的辦法】

自筆管成為鑑賞和珍藏之物後,人們對毛筆的製作極盡裝飾之美,以顯示自己的財勢和地位。後世為求名筆,不惜重金,這就形成了一個鑑別古筆的過程。

鑑別古筆,首先要系統瞭解古筆歷史,把握文化內涵,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御用品或是宮廷御製品;其次,觀察是筆毫磨損情況;而後再著眼於筆管裝飾,是否有制筆名家鐫刻或名人贈語及題跋。

每一種文物在各歷史時期均有贗品出現,只要我們豐富自己的見識,虛心向人請教,就會提高自己的認識鑑別能力。

毛筆概說十題之七【歷代制筆名家】

唐代:黃暉、宣州陳氏;

宋代:諸葛高、許頌、程奕、呂大淵、汪伯立;

元代:馮應科、張進中、周伯溫;

明代:施文用、張文寶、張文貴;

清代:周虎臣、孫枝發、王永清。

毛筆概說十題之八【書家經驗】

古筆雖好,但“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書家更多的還是要用好自己手中之筆。使用之餘,也應瞭解些製作與保養的小知識。

1、筆頭製作的工藝水平

制筆首先要選筆頭的毛料,最常用的有兔毫、狼毫、羊毫,還有鼠須、馬鬃、豬鬃、狸毛、灌毛、雞毫等。白居易《紫毫筆》中有“千萬毛中選一毫”,體現出精選原料對毛筆質量所起的重要作用。

毛料選好後,要經過疊毛、洗毛、去蒂、齊鋒,毛筆“四德”中的“齊”就是這一步。然後還需要梳毛片、卷筆柱、扎筆根等,一般一個手工製作的筆頭要經過100多道程序。

2、筆頭的保養- - - - - -應該說,日常使用的毛筆想用的久,重在對筆毛的保養。一是新筆應以溫水泡開,時間不可過久,切忌筆鋒朝下插在杯子裡;二是寫字前需潤筆,即以清水泡開後在紙上輕託數下,以便接下來容墨;三是用後清洗,這一步人人皆知,卻最容易被忽視。

如果來不及把筆洗乾淨,也可將筆吊起來使筆毛與清水接觸,殘墨會順著鋒尖滋出筆毛。待殘墨徹底瀝出後,讓其自然乾燥,用手打散,使筆毛自然蓬鬆,以達到經久耐用之目的。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圖為山西省新絳縣92歲的張永福老人在製作毛筆。(新華社記者攝於2010年)

毛筆概說十題之九【國內製筆業現狀令人擔憂】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傳統手工業遭受著莫大沖擊,手工制筆行業同樣如此。耐得住寂寞坐下來“玩手藝”的人越來越少,“最後一家”、“最後一代”成為形容傳統手工制筆師傅的常見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個有悟性的年輕人,入門需要3年,初熟要5年;能夠從頭至尾做一支毛筆,起碼需要10年時間。”制筆業的諸多特性,成為年輕人不願意涉足的理由。

隨著大批老技工的相繼離世,當代中國幾大毛筆產地以及分散於全國的大小知名筆莊都面臨後繼無人的“囧”境,更談不上對毛筆的研究與開發。

【湖州筆業】列入國家級“非遺”的湖州制筆,是目前制筆行業中發展較好的個例,這與國家扶持、地方政策支持是分不開的。

湖州市委、市政府曾出臺專項措施,加大對手工制筆業生產一線職工的培養。制筆企業在“水盆”、“擇筆”關鍵工藝上招收新工時,師徒均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對獲得國家或本省制筆能人稱號者給予一次性獎勵等。

更重要的是湖州舉全省之力,舉辦過多次以湖筆為主題的國際性展覽、文化節,將湖筆創出品牌、帶出發展。目前一些筆莊月收入能達百萬,將自己的毛筆銷往世界各地。

【日本的制筆工藝】

中國唐朝時,日本僧侶為抄寫經書將中國造筆技術帶回了日本。日本假名發明後,覺得唐式毛筆並不適合於書寫假名,便對其進行改良,加長了筆尖部分。日本製筆業一方面保留著傳統手工制筆工藝,更是在毛筆的日常應用上花了極大心思。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上圖是將頗具日本風格的和紙卷在筆桿上做裝飾(圖1),為了便於孩子使用而發明的套在手指上的毛筆(圖2),以及很多中國書家訪問日本時喜歡購買的可換墨水型狼毫筆(圖3)。

雖然用法和筆感與傳統毛筆存在很大差別,但這些特色元素與傳統工藝相結合的應用,也是對中國製筆業產業化發展之路的一種啟發。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毛筆概說十題之十【“博”言無忌】

@吳超慧:現在毛筆製作得也夠爛!幾十塊的筆真不如十年前買的幾塊錢的筆。練字的人在應付,制筆的人也在應付,都沒了章法。

>小編語:行業的不景氣,也導致了毛筆製作者以次充好的現象。幾百元的禮盒裝,可能還不如從路邊勤勤懇懇做手藝的大爺家裡挑來的幾塊錢毛筆。

@鳳凰的桃花:《城市商報》發在工藝坊版面上的《制筆:那一管的精緻與優雅》,讀後才知道,原來我們用的毛筆製作過程那樣講究,也曉得了為何毛筆寫寫就會分叉的主要原因。>小編語: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制筆內涵,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使傳統工藝後繼有人啊。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書法家行走江湖必備利器——毛筆概說十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