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明代書風繼宋元之餘緒,帖學大行,三百年間,名家輩出,特別是明代中葉,在江南一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達給經濟文化帶來了繁榮的局面,文人墨客雲集姑蘇,而一些貴胄官宦巨賈富商以及下層的庶民百姓,亦喜附庸風雅,在客廳書齋中懸掛字幅,於是中堂條幅代之以手卷格式,成為明代書法的一個很大特點。因此,明代書風亦漸由局部的精到轉移到整體的和諧,行草書靈動多變的形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而巨嶂大幅,當以章法氣勢先聲奪人,故明代的行草書見長的書家似平都能於豪邁奔放的氣勢中表現出一種縱逸多姿的時代氣息,雖然其筆意不及宋人之精到,法度不及唐人之森嚴,氣韻不及晉人之高雅,然而通篇淋漓酣暢的氣勢為前所未及。這種崇尚勢態的書風在明代中葉可以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寵等人為代表,因三子皆吳(蘇州)人,故一時有“天下法書,皆歸吳中”之稱,文徵明是明代中葉最富有代表性的著名書家。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他年幼時並不很聰明,稍長智力漸増,穎異挺發,於是便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而當時一些著名的文人學士和書畫名家薈萃吳中,如祝允明、徐昌、唐寅、仇英、陳淳、陸沼、陸師道等幾乎都間接或直接地與文徵明有過從,相互切磋藝事,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對他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徵明草書能於超逸中下實際功夫,據《書林記事》謂其:“初遊郡學時,學官以嚴厲束諸生。辨色而入,張燈乃散。既日長,諸生皆飲噱嘯歌,壺奕消晷。徵明獨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在創作上他的態度是十分嚴肅的,相傳他90歲時猶能做蠅頭小楷,筆意精到,一絲不苟,即使與人簡札,稍不當意,必再易之而不厭。有人勸他無需如此認真,他卻回答:“吾以此自娛,非為人也。”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文徵明是個以功力見勝的書家,正由於他並不恃才睥睨,相反能還淳返樸、深自韜晦,又能讀書尚友,博覽名跡,自然幽姿秀色出之筆端。其書初學宋、元諸家,如蘇、黃、米、趙諸人。既悟筆意,自上溯晉、唐,擅行草,精小楷,工詩畫,當其56歲時,仕歸蘇州,築“玉磬山房”於舍東,並植二梧桐樹於庭院,日タ嘯詠其間,四方乞時文書畫者不絕於道,而一些貴胃商賈不易得其片楮,尤不肯與王俯中人,其人品耿介如此,亦可見一斑。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文徵明的今草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