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悠!女子16萬銀行理財變保險,死後才能取錢?

小編週末在微博上看到一截新聞:【女子花16萬銀行理財,錯買成終身保險:死後才能取錢 】河南鄭州,一女子在銀行大堂大聲哭喊。她說,4年前自己通過銀行人員辦理16萬元的理財產品,沒想到如今卻變成了終身保險產品,只有到了100歲或是死後才能取出錢。看了這個新聞的人,相信都有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人都覺得銀行業務員不該為了自己的業績而欺騙誘導消費者買終生保險。誰都想提高自己的業績,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個業務員提升業績的方法就不對了。其實也不該怪業務員,是銀行方面的責任,從前人們都通過銀聯卡刷卡支付,或是現金支付,但是自從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第三方支付工具出現之後,極大地搶走了銀行的業務量,現在的中國幾乎快成了無現金社會,所以銀行自然而然的就會通過增加其它方面的業務量來增加自己的營收,所以自然會希望自己的業務員能多推一些另外的金融業務,這也就造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則視頻新聞。

其實這位視頻裡的女士有理財的理念是好的,理財並沒有什麼不對,相反懂得理財才會讓你的財富增值,然而,很多網友看到這則視頻後都說,“我不理財了,我好怕錢被圈走,到死了才能拿回來,我就安安心心的把錢存進銀行就好了”,然而錢真的只要存在銀行就萬無一失了嗎?

大忽悠!女子16萬銀行理財變保險,死後才能取錢?

基於通貨膨脹的影響,你不能把錢只存在銀行,因為儲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車薪,以儲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現金,只是典型的低風險低收益的選擇。把錢存銀行從短期來看,其風險很小甚至是沒有風險。從長期來看,儲蓄存款不僅收益很低,而且風險也在加大。

今年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超過國有大行上浮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緊接著2月又超過股份制商業銀行,這標誌著我國現階段已進入真實的負利率時代。對此,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10萬元存銀行一年淨虧537元。

那麼,到底存一筆一年期定期會虧多少錢?對此,分析師算了一筆賬,假設存款10萬元,而全年CPI在2.3%左右,也就是以2.3%為通脹率。

大忽悠!女子16萬銀行理財變保險,死後才能取錢?

按照國有大行的存款利率來計算:一年期存款利率1.75%,10萬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計為101750元,根據現金價值,以2.3%的通脹率對到期本息進行折現,101750÷1.023等於99462.37。

即一年後的101750元僅相當於現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說,在銀行存10萬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實際上是淨虧537.63元。

大家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還是要仔細看清楚啊。不然得不償失啊!

下面鏈接有彩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