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諮詢:我總愛上“名草有主”的男人

孫曉璐給人的感覺很安靜、文雅,她今年24歲,參加工作兩年了。在文靜的外表下,是一顆煩躁不安的心,她覺得自己非常需要愛,但在兩性關係中卻屢遭挫敗。

為了能讀懂自己、獲得美滿愛情,她來到我們中心進行感情心理諮詢。

曉璐的情感經歷中,她單戀的男士大多是“名草有主”的,而喜歡並追求她的男生,她卻沒有感覺。

曾嘗試接受一些男士的追求,但交往一段時間後,都感覺索然無味而主動離開。曉璐很困惑:她對男士的感覺,並非是對方的樣貌、條件或性格特質來決定,即使條件很好的單身男士去追求她,她仍然一點感覺都沒有。

她搞不清楚,自己的感覺,從何而來?

曉璐向我說出她三段重要的情感經歷:

第一段是大學時期,她愛上了一位姓陳的同學。

小陳同學話不多,性格沉穩,他的女朋友在外語學院讀書。曉璐認識他時,已經知道他有女朋友

後來她與小陳成了好朋友,也一度認為自己不符合小陳的擇偶觀,但她對小陳的愛意卻在一天天的增長。

有一次,小陳和女朋友鬧彆扭,曉璐就向小陳透露了愛意。但小陳很淡然地告訴她,彼此不合適。曉璐傷心透了,在半年間,心情低落、無心學習、身體消瘦。並查找到小陳女朋友的信息,和自己進行比較,一會覺得,對方不如自己,恨他不懂珍惜;一會又覺得,對方更適合小陳,心情極度沮喪。

直到大學畢業後,曉璐才走出這段情感的陰影。

第二段情感的對象,是一位音樂老師

曉璐愛好音樂,有一次參加單位的音樂演奏表演,在排練時,曉璐對單位聘請的音樂指導老師特別有感覺。

這位老師比曉璐大15歲,已婚。在表演完畢後,曉璐經常會請教他,他也樂意教曉璐。曉璐發現自己愛上了他,並通過各種方式找到他妻子的相關信息,猜想他們感情並不和諧的同時,又與自身進行了比較。

結果跟之前一樣,既覺得不服氣,也無法得出自己會優勝的答案。對音樂老師的失望,是源自於一次聊天,老師說他很想有個女兒,而妻子在生兒子時,身體落下一些病患。

因此,怕妻子太辛苦,決定不再生育,他喜歡曉璐這種乖巧女兒的感覺。這讓曉璐瞬間覺得自己不戰而敗了。

第三段感情,是曉璐的一位高中同學小林

在同學聚會時,彼此都很有感覺,事後,就順利地約會了。在曉璐的印象中,小林風趣幽默,在高中時有不少女孩子喜歡他。

在聚會時,同學們也開玩笑說他女朋友很多。因此,曉璐在戀愛時也不忘去探究小林的戀愛史,與其他女孩相處情況等,發現事實與想象的不同。

原來小林只是外表開朗交友廣泛,其實身邊並沒有紅顏知己,也僅僅談過一次戀愛,前女友已經出國。

當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曉璐突然不想和他繼續交往了。

曉璐不明白自己為何會這樣,在理智上,她認為小林是一個好男人,在感情上,她卻失去了心動的感覺。在十字路口,曉璐不知道該怎樣走?

戀愛心理諮詢:我總愛上“名草有主”的男人

當我進一步瞭解了曉璐的成長經歷,答案就漸漸浮出水面了。

曉璐告訴我,她是個獨生女,媽媽小時候過得很苦,身體不好,脾氣也不好,控制慾望特別強,喜歡別人什麼都聽她的。

曉璐覺得自己從小沒有自我,即使內心對媽媽的做法有一千個不同意,但都只能惟命是從。更可恨的是,爸爸平時很明白事理,對自己很疼愛,但對媽媽,卻是無條件的遷就。

在自己感覺到非常壓抑並跟媽媽頂嘴時,爸爸經常會批評自己不對,不要氣媽媽。曉璐覺得自己非常委屈,會據理力爭。如果爸爸事後安撫自己,心情就能好轉。否則,心裡特別不能接受,並感覺極度孤獨,無人愛自己。

心想媽媽這樣蠻橫,也算了,連最信任的爸爸都不能在自己需要時給予支持,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支撐下去。

說到這裡,曉璐不禁落淚,流露出強烈的痛苦情緒。

曉璐的成長經歷中,親密關係呈現出兩個特點

①:在曉璐心中,她更在乎父女關係,而超過母女關係。②:曉璐的情緒來源於父親的立場,如果他站在媽媽那邊,她會非常氣憤;如果他站在自己這邊,心裡就舒服多了。她和媽媽似乎是對立的,好比一對有利益衝突的敵人。

我們討論的這些,曉璐也很同意。

她覺得爸爸對自己的態度,永遠是她內心最大的糾結。為何這麼在乎爸爸,這麼排斥媽媽呢?她和媽媽敵人般的立場,到底有著怎樣的利益衝突呢?這個問題最後探討的結果是,爸爸的愛是她和媽媽之間的“利益衝突”。

如果爸爸遷就媽媽了,她就覺得爸爸不愛她,只愛媽媽去了。

如果爸爸站在她這邊,就覺得贏回了爸爸的愛。“爸爸、媽媽、自己”好比是一個三角關係,她愛爸爸,但她在這個三角關係中必須努力爭奪才可能得到愛。

這種關係在潛意識中形成了親密關係模式,在成年以後,潛意識尋找到同樣的三角關係時,愛情就能產生。

比如小陳同學、音樂老師都是有伴侶的,他們對曉璐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對於後來的小林,曉璐在內心是有假想敵的,因此能夠產生感覺。

因為潛意識在通過情景的再現來修復傷口,企圖在新的親密關係中,能夠打敗敵人,一掃童年的挫敗感。但是,對於已有“家室”的男士,要實現願望談何容易。

這種情形也是童年的再現,無論如何爭奪,她都覺得自己又一次的輸了。而在與小林的關係中,當假想敵消失後,愛的感覺就隨之消失。

戀愛心理諮詢:我總愛上“名草有主”的男人

其實,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對異性父母親近,對同性父母排斥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成長過程中有個“俄狄浦斯期”,期間如果父母親與孩子分別保持良好的關係,在正確的指引下,這種能量就得以健康地轉化,幫助孩子成年後發展良好的兩性關係。否則,容易形成心結。

經過一步步的探討,曉璐瞭解了自己潛意識的這些內容,她感覺很震撼。她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的情感總是兜兜轉轉在失敗的怪圈裡,原來是潛意識在重複童年的經歷

接下來,需要修復曉璐和爸爸的關係,讓她脫離三角關係。

我們對爸爸的個性特點、處事方式和立場進行探討,讓曉璐站在爸爸的角度去感受面對妻子和女兒的衝突時的想法。曉璐說,爸爸喜歡安靜,一向害怕媽媽的吵鬧,他如果站在女兒這邊,媽媽就會發狂;如果他不去管,沒有立場,看著妻女的衝突越演越烈,他受不了,媽媽也會遷怒於他。

我回應說:“這樣看,他唯一的選擇就是站在媽媽那邊咯?”曉璐點頭。我問:“選擇站在媽媽那邊,他想達到什麼目的?”

曉璐說:“爸爸想解決衝突,避免激惹媽媽,讓家裡和平些。”

我回應說:“原來爸爸是為了家庭和諧才出此策略,這和你之前認為,爸爸更在乎媽媽,不在乎你,是不是有很大的差異?”

曉璐點頭:“是的,我之前都沒有考慮到爸爸的感受。”

這次的討論讓曉璐放下了“必須爭奪才能得到爸爸的愛”的糾結

其後,我們討論了爸爸是如何照顧曉璐的,曾為她做過的點點滴滴,並用意象的方式呈現。

曉璐看到,爸爸在她半夜高燒時,拼命地抱著她奔向醫院;在她暑期上興趣班時,爸爸早晚去接送;爸爸出差回來,包裡全部都是她喜歡的小玩意......曉璐流下了幸福的眼淚,她重新感受到爸爸對她的愛,從一個新角度去看待父女關係。

她認為,爸爸是愛她的,爸爸也是愛媽媽的,這是兩種可以並存的關係。

曉璐放下了對爸爸愛的糾結,她還能夠理解媽媽,她告訴我,媽媽也很可憐,很小就要當家,也沒有感覺到被愛,所以媽媽只會用“強勢”來保護自己,強是她的生存方式,也是她愛別人的方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曉璐告訴我,她和爸爸媽媽的關係有了明顯的好轉,她也嘗試著和小林繼續走下去,希望能夠收穫一段不同於以往的愛情。

戀愛心理諮詢:我總愛上“名草有主”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