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我985畢業,比不過一個小學生

快樂沃克君記得看過一期綜藝節目,當時的嘉賓是李湘,聊起自己寶貝女兒的時候,她曬出了一張王詩齡的業餘課程表。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上面除了學校的正常功課以外,課餘時間被各種興趣課安排得滿滿當當。

週一、週五鋼琴課,週二學織毛衣,週三文化課和瑜伽,週四學國際象棋,週六書法,周天學大提琴和油畫......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快樂沃克君已經形容不出內心複雜交織的感覺。

也就是當我還在為了一塊橡皮跟同學打架,皮筋跳三天三夜的時候,王詩齡已經能用英語解數學題;油畫入選影視名人書畫展;獲得國際象棋比賽少年組的銀牌,還和李雲迪同臺演奏鋼琴......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大家先剋制一下,再聽聽外媒曝光的英國5歲喬治小王子的課程表。

除了常規的數學、語言、地理、歷史、科學,還要上:

法語課、宗教課、計算機課、戲劇課、藝術課、繪畫課、芭蕾課、哲學課、高爾夫課、陶藝課......

才5歲的小喬治,要學習的課程竟然有10幾門。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著名節目主持人張泉靈也曾在節目中講過一件事。

她9歲的兒子,學了4堂課的編程,就已經可以編寫像《植物大戰殭屍》一樣的遊戲了。

有一次,他編了一個兩人互相攻擊的遊戲,說:媽媽我們來比一下。

張泉靈一直輸,就特別不理解,後來悄悄去看了一下後臺代碼,才發現是兒子把基礎數值給改掉了。

這逆天的操作,快樂沃克君只想大呼:現在的孩子太可怕了!

在大多數90後月薪剛剛過萬的時候,有11歲的00後年收入已經超過了八十萬;

在大多數上班族還在鑽研辦公室政治的時候,一位叫李昕澤的00後少年,初三就創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底下有300名員工。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我奮鬥了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

“我985畢業,但是這輩子都比不上人家的成就。”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今年1月的時候,郭晶晶霍啟剛一家參加了一場馬拉松親子跑比賽。賽後採訪霍啟剛說,跑步途中,他勸兒子累了就休息一下,兒子卻說:“不行啊,我停下來就會輸。”


這種覺悟,這種境界,比起快樂沃克君來說簡直強出了太多。

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學習的時候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期。別人一學期修四門課,他就修8門;聖誕節,別人忙著開派對,他也一如往常地認真學習。


快樂沃克君不由想起那句話:“當你在睡夢中時,我一直在工作。當你在工作時,我已經付出了雙倍於你的努力。”

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勤奮,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平時拿著將就的薪水、過著得過且過的人生,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美名曰“與自己的平凡和解”,實際上是根本沒有勇氣去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就這樣一事無成漸漸淹沒了你,而你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年輕的日子,真的經不起浪費。

條條大路通羅馬

可有人就生在羅馬

前段時間整個微博都被木村光希佔領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誰?

她是木村拓哉和工藤靜香的二女兒,前不久決定在15歲以模特身份出道。

擁有這樣的家庭背景,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出生就已經在羅馬了,所以光希一出道就上了ELLE7月的封面,而且日本版ELLE給她的標題都是 A STAR IS BORN,王者一般的標題。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木村光希今年只有15歲,但是身高已經有170cm,她繼承了爸爸木村大神的精緻五官和媽媽工藤靜香的柔美輪廓。

然而!然而她不僅外形出眾,才華也同樣耀眼:精通兩種樂器,會說四門語言,為媽媽工藤靜香和爸爸木村拓哉都寫過歌。(要知道人家才15歲……)

她穿的衣服也都是來自Chanel、Alexander McQueen等大牌的最新款系列,負責拍攝的攝影師都表示“不愧是他們倆的女兒,15歲的年紀穿這些大牌氣場也沒輸。”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或許大家還看過《極限挑戰》嗎?有一期,極限男人幫走進學校,讓參加高考百天誓師大會的高三同學們站成一排,接著,向他們拋出了殘酷的6連問,對於每一問,回答“是”便前進一條線;回答“否”則原地不動。

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嗎?

你的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擁有過一次出國旅行?

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你要送你出國留學?

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他們是否一直在親朋面前誇獎你?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雖然是綜藝,但是這個實驗的過程卻很殘酷,有些人一開始就站在了終點線,其他人無論走多少步,都不及別人的第一步。最可怕的是,這些人比你還勤奮,還努力。

這是一個英雄不論出處的年代,

也是一個英雄必論出處的年代。


你有多努力,多拼命,只有自己才知道。

有時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命中註定,每個人都要靠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人生的,只有你自己。

工作黨,該提高能力的時候,

你幹嘛了?

也許我們沒有生在羅馬的運氣,但是命運卻掌握在自己手裡。

你可以下班回家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你也可以看書、練字、學習到深夜。

快樂沃克君有一個朋友,他每晚在辦公室做實驗到十點多才回家。當我問他你不感到忙碌和勞累嗎?他說我能夠在所從事的事情上找到樂趣,所以我不用考慮空閒下來該幹什麼,沒有疲累反而很開心。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我很羨慕他的就是,每天都可以做些事情,而且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人正在做的,每一步努力,都有可能在未知的某天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因為我們是那個會看娛樂節目到兩三點,一覺睡到大中午;我們上班就是被迫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任務,下班就撒開歡兒似的遊蕩,進行著每天“徹底的”娛樂活動……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有人說,“上班用掉8小時,睡覺用掉8小時,剩下的8小時,才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而我們之中很多人,往往就想抓緊每分每秒的空閒時間去“享受生活”,生怕浪費時間。

一般企業員工平均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天用於通勤的時間2個小時,兩者相加約10個小時。每天有24小時,再扣除吃飯睡覺上廁所各種瑣事,還有空餘時間4個小時。所以,我們委屈地認為,上班已經那麼累了,空餘時間根本不想做什麼。

上網、看電視、逛街不好嗎?

除了工作就是睡覺的生活,何談詩和遠方。

當我們的“生存時間”居高不下的時候,是否應該仔細思考一下該如何調整生活的比例。

對於剛進入社會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可能確實沒有多餘的財力在公司附近租一個房子,交通時間真的無法減少。但在上下班的路上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快樂沃克君以前經常坐地鐵,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在拿著手機玩遊戲,看綜藝節目,或者追各種劇,真正看書的人少之又少。

中秋節快樂沃克君去西安,在高鐵上,旁邊是一對外國情侶,火車開動之後,兩個人就各自拿出一本厚厚的書,靜靜地看著。在交通工具上的時間,完全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來,比如看書,嫌看書不方便,可以用音頻聽書。或者處理公司零碎的溝通問題,一些郵件,即使什麼都不想幹,也可以閉目養神,思考思考。

不要總是抱怨沒有時間,很多時間都是從指縫中溜走的。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熬著夜拼著命

不如做些有價值的

臺灣作家吳淡如曾說過一句話:“你選擇的業餘娛樂方式,不知不知覺間決定你的未來。”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對她而言,學習就是特別減壓的“娛樂方式”。她每年都會利用閒暇時間,安排自己學新的東西,比如陶藝、攝影、弗拉明戈舞、表演、游泳潛水等。

而她這些新鮮的嘗試,不僅豐富了她的生命體驗,也為其寫作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她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由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拍成電影,享譽臺灣及世界影壇。後來人們給了她一個稱號,“臺灣暢銷書天后”。

她現在的工作——主持,也只是她多年前所選擇的“娛樂方式”,如今也變成了她最主要的工作。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職場是個靠實力說話的地方,你的能力越強,就越不容易被淘汰,反之則容易被大時代所拋棄。那你的能力不是憑空而來,先天優勢不足,後天也可以勤奮追趕,但不行動,什麼事都不可能。

你抱怨說自己除了每天工作,可利用的業餘時間太少了,更不用談去學習充實自己了。

但其實就是你自己本身懶惰,不肯擠出時間來去學習提升,寧願把這些時間花在刷微博、朋友圈或者追劇上。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比如你是一個HR,你就應該花時間去看、去聽、去做與人力資源行業有關的事情,包括與人事工作有關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

也許你現在並不知道,但是提前投入、提前儲備你的知識存量,不管你未來到底用不用得到,通過學習也可以開拓你的視野,提高你的思維和認知。

真的到了那天也有用武之地,而不是趕鴨子上架。

你還要注重興趣,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你最好的老師。你會發現越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起來會更有樂趣,更願意更想做好它。所以,你先尋找到人事工作上能夠讓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比如給公司即將過生日的員工精心準備禮物,每天上班累的時候組織大家活躍一下身心等等。

還有老生常談的公共基本技能。這些東西就像吃喝拉撒睡一樣,不管你做什麼都需要用到,像:學習能力、情商、辦公軟件、溝通技巧、思維模式、創新能力、計劃能力、組織能力等等。


30歲的你活得不如小學生,我也一樣

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學習上,丟棄那些低價值的事情。也許我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畢竟我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專注於自己感興趣或者未來長期要做的事情上。

如果你按照以上的方法堅持一個月、兩個月……

時間長了變成一種習慣,一旦養成習慣,就會驅使著你去行動,變成“自動自發、內在的”的自我驅動。

王爾德說:如果你浪費了自己的年齡,那是挺可悲的。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一點兒時間——很短的一點兒時間。

那些熬著夜拼著命的工作黨,請回頭看一下這些佔據你時間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