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跟突厥族的關係

後來,這個給周邊國家帶來了無窮麻煩的奧斯曼帝國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仍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很不明智地站在了德奧一方。

戰爭的結果眾所周知,奧斯曼作為一戰的戰敗國,不僅喪失了原有的屬國,而且本身也面臨著被協約國瓜分的現實。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將軍出身的凱末爾挺身而出,於公元1920年建立了由愛國者組成的國民政府,將各地的游擊隊改編成一支強大的正規軍。經過兩年多的苦戰,擊退了希臘侵略軍,迫使協約國於公元1923年7月與土耳其重訂了《洛桑條約》,恢復了土耳其的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

土耳其人跟突厥族的關係

為教條主義付出了血的代價的土耳其人從此義無反顧地匯入了學習先進文化、走向民主科學的洪流。公元1922年之後,凱末爾廢除了蘇丹封建制度,將護權協會改組為共和人民黨。

“羔羊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與其幼子登上英國軍艦逃走,奧斯曼帝國從此滅亡。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無可爭議地當選為首任總統。共和國建立後,把首都改在了土耳其中心地帶的安卡拉,驅逐了所有的奧斯曼王室成員和最後一位哈里發,廢除了以《可蘭經》為基礎的法律體系,以羅馬字母代替了阿拉伯字母,取消了一夫多妻制,鼓勵婦女不戴面紗並賦予她們選舉權和進入議會的權利,甚至拋棄了世世代代慣用的土耳其服裝而改穿西服,使土耳其變成了政府與教會分離的世俗國家,在伊斯蘭世界中率先步入了“歐化”的現代社會。舊勢力的喧囂、反撲甚至暗殺威脅,絲毫未能動搖凱末爾的改革決心,僅僅十多年,“西亞病夫”土耳其就走上了真正的民族復興之路。正是因為出臺了許多至今讓伊斯蘭國家望而卻步的驚人舉措,凱末爾才得以名垂青史。1934年,土耳其議會授予他“土耳其之父”稱號。

後來,曾經的巨人伊斯坦布爾已成廢都。儘管她老了,在紐約、東京、上海等新興強者面前露出了氣喘吁吁的窘態,但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藏著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足以讓人聽上很久很久。難怪到土耳其旅行的外國人第一站不是首都安卡拉,而是這座老城,也難怪這座古老都城餘暉的蒼涼在旅行者底片上不厭其煩地不斷閃現。

需要知道的還有,土耳其人主要由突厥人與當地的希臘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長期融合而成。“土耳其”的字面含義就是“突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