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開社區門口那對修車父女:誠信修車三十年,巧手工匠人稱讚

每天早晨6點半,獻縣京開社區門口修車匠老李和女兒準時出現在這裡,清掃衛生、搬工具、擺攤,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一直到傍晚7點半,父女拾掇好工具,修完最後一輛車子,或踏著月色或藉著路燈回家。

老李說,他在附近修車整整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一直誠信做人,童叟不欺,守時守業,受到附近居民的交口稱讚。

京開社區門口那對修車父女:誠信修車三十年,巧手工匠人稱讚

子承父業,修車三十年

老李今年48歲,風吹日曬,生意忙碌,雨淋雪打,看上去要比實際歲數大很多。

老李是南河頭鄉石槽張莊村人,迫於生計,18歲那年他就跟著父親學擺攤修車。

“原來在‘補花廠’的南面,離這有百十來米,後來搬到這裡,前後算起來,整整修了30年的車。”老李說。

老李從父親那裡學來了修車技術,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誠信修車,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實話告訴人家。

“自行車的零件有百十個,看似簡單,其實要修好一輛車,讓顧客滿意,要有過硬的技術。”他說,為了學好修車技術,只要不忙時,都要認真研究,從沒有空閒跟人“侃大山”。

由於肯鑽研,肯下功夫,老李的修車技術越來越高,同行修不好的車子,到了他這裡,三搗鼓兩下子就能修好。很多顧客無論多遠,都願到他這裡修車。

三十年來,他也記不清修了多少車,換了多少零件,反正手上的老繭又硬又厚,手背上的傷痕一道一道的,再也洗不出原來的膚色。

前幾年,老李看到女兒無所事事,就教給她修車,開始打下手,現在她自行車一些簡單毛病也能修理了。

京開社區門口那對修車父女:誠信修車三十年,巧手工匠人稱讚

賠錢買賣,一個小螺絲換了一個鐘頭

“人家讓咱修車,是看準咱的人品,其次才是技術。”老李說。

每天都要遇到自行車、電動車、三輪車等各類非機動車,問題不一,毛病各樣,無論各種車子出現多大的問題,他都一視同仁,從不貪大棄小。

“有時換一個小零件,要折騰小半天,拆了、換了,再裝上,值不了幾塊錢,純粹是耽誤工夫,但再小的活兒,我都覺得很大,人家讓咱修,是信任咱。”老李說,假如活兒小、費工夫,推辭說修不了,顧客能看出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心過不去。

有一次,一位顧客推著一款老式自行車找到他,後輪出了毛病,老李一檢查,其實換一個小螺絲就行,但拆裝的時間很長。

他讓顧客彆著急,自己半蹲著身子,佝僂著腰,在烈日下足足幹了一個鐘頭,這才把車子修好。

顧客逛了一會兒街,回來看車子修好了,問他多少錢?老李說,螺絲一塊錢,就給一塊吧。

顧客一聽,忙活了這麼半天才一塊錢,感動之餘非要多給老李幾塊,被老李拒絕了。

京開社區門口那對修車父女:誠信修車三十年,巧手工匠人稱讚

一諾千金,一輛電動車睡了三天半

修車數十年,什麼樣的顧客也能碰到:刁鑽的、隨意的、刻薄的、和善的,大多數覺得他修車不容易,從不打價還價。

很多到這裡修車的人都覺得老李父女可信賴,車子壞,告訴他們一聲,放下就走,轉一圈回來,車子修好了,給了錢騎上就走,很少問老李換了什麼?怎麼修的?

但老李堅持堅持告訴顧客,換的什麼零件,如果不換會怎樣,講的很詳細具體,有時還拿出換下的零件讓顧客“驗證”。

“很多時候,沒等我說完,顧客笑笑,騎上車子就走了。”老李說,這是人家對我的信任。

有天傍晚,老李快要收攤,一位顧客推著破胎的電動車來了,說有點急事,一會兒再來。

老李修好車後,等了好長時間,也不見顧客來。實在沒辦法,他就把電動車放起來,還在顯眼位置寫上自己的手機號碼。

第二天,電動車的主人沒來,第三天上午,還沒來,老李一直等到第三天傍晚,顧客終於來了。

看到修好的電動車,顧客很不好意思,說那晚喝多了酒,隔了兩天才想起電動車“丟”在這裡。

顧客給了老李補胎費,尋思著再給他幾塊錢“存車費”,被老李笑著推辭了。

京開社區門口那對修車父女:誠信修車三十年,巧手工匠人稱讚

不貪不佔,不欺不詐,最守時最忙碌的修車攤點

多年來,老李始終秉承著一個原則:能修好的,不換零件;能換小零件的,不換大零件;貨比三家,不讓顧客多花一分錢。

他每天早晨六點半準時來到修車攤,無論春夏秋冬,從沒爽約過。

“像我的這種固定攤點,天氣不好時,半天也沒一個顧客,有時忙得不可開交,無論忙碌或清閒,我就在這裡守著。”老李說,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位顧客大老遠來推車著來找我修理,我因為天氣不好沒出攤,顧客來了是什麼心情?

老李說,守時守攤、不貪不佔,不欺不詐,是他修車和做人的根本。

凡是在老李這裡修過車的,從沒有感覺“多要錢了,沒修徹底”,都覺得物有所值。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他,他有三個孩子,女兒跟著他修車,還有兩個孩子在上中學,生活壓力很大。

“我得奮鬥啊!修車修不好,我心裡不踏實;掙昧心錢,我更不踏實。”老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