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勢如破竹進行中,倘若人在中年失去編制該怎麼辦?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藉助本輪黨政機構改革東風,各地都在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的步伐,在2020年底將會全面完成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從各地公佈的改革方案來看,目前事業單位的改革基調大致有四個方向:

事業單位改革勢如破竹進行中,倘若人在中年失去編制該怎麼辦?


(1)、行政類事業單位取消

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無論是部分還是全部,都將被納入清理範疇,剝離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職能相近的機關。今後,除執法類機構外,不再保留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剝離行政職能,將不再參公。

執法類事業單位全面整合,整合組建農業農村、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市場監督管理等五個領域執法隊伍。對分散設置在多個部門的執法機構,進行必要的職能劃轉和整合,加大跨部門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力度,完善“部門專業執法+綜合行政執法+聯合執法”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執法機構未轉行政的,暫時保留參公性質。

(2)、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維持現狀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指主要承擔基本公益服務和行政輔助功能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有兩大特性:一、不能由市場支配資源,主體是承擔公益服務或輔助性行政服務;二是由財政全額供養。這類單位是我國事業單位的主要類型,國家會予以重點保障。因此,除少部分受職能相近因素影響進行必要的整合外,其餘基本上會保持現狀,維持機構性質、人員編制不變。

(3)、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分三個方向改革

效益差的,即主體職能是提供公益服務或行政輔助服務的,剝離其經營或收費職能,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中等的,即主要職能還是公益服務,輔以收費或經營能維持自身運轉的,保持現狀不變;效益好的,主體職能是收費或經營的,剝離事業屬性改為企業。

事業單位改革勢如破竹進行中,倘若人在中年失去編制該怎麼辦?


(4)、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全面改企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本輪黨政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這點非常明確,受本輪機構改革影響,原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的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企任務,部分省市或提前至2019年6月底前完成。

(5)、事業單位改革勢在必行,人在中年失去編制怎麼辦?

大家關注的點,無非就是,改革主要針對的那些人?這些人在中年失去編制之後何去何從?取消了原先的編制,有什麼補償沒有?以前辦的保險怎麼辦?這些問題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切實關係到自己的利益。

在不久前,濟南出爐意見徵求稿。就人員的安置和補償等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作出解答。

首先,在取消編制之後,原單位會給你一次性的養老補助。補貼的數額為:轉企改制前本人按國家規定計發的月基本工資×機關事業單位(軍隊)工作年限×0.5%×120個月。也就是說,在取消編制之後,你還是可以得到一筆補償的,所以不用擔心被“淨身出戶”。職工比較關心的還有養老保險的問題。畢竟,事業單位被稱之為鐵飯碗,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養老有保障。

關於事業單位改革之後的保險問題,意見稿規定,離休人員的保險按照原來的保險辦法執行。並且,事業單位的內部退養人員內退期間生活待遇標準,按國家、省有關政策規定核定,所需費用由轉制後單位負擔。內部退養人員到達法定正常退休年齡時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不再重新核定退休待遇,納入社會保險統籌範圍。

事業單位改革正勢如破竹的進行中,編制內的在編人員要提前做好準備。畢竟,事業編制改為合同工。做不好可就要走人了。希望大家在崗位上都可以勤勤懇懇,那麼無論有沒有編制,工作都可以成為你的金飯碗!

事業單位改革勢如破竹進行中,倘若人在中年失去編制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