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領銜的頂級財經智囊團換屆 方星海、廖岷、徐忠等10人加入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領銜,素有“中國頂級財經智囊團”聲譽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於近日換屆。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官網顯示,新進成員包括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中財辦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人大副校長劉元春,外匯局副局長陸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中財辦宏觀局副局長張曉樸,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餘斌等10人。

刘鹤领衔的顶级财经智囊团换届 方星海、廖岷、徐忠等10人加入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官網截圖

據官網介紹,中國經濟50人論壇是由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於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發起組成的非官方、公益性學術組織。論壇聚集了中國具有一流學術水準,享有較高社會聲譽並致力於中國經濟研究的近50位著名經濟學家,被國內外公認為中國高層經濟決策的“智庫”。

論壇宗旨:為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等重大問題獻策獻力。

論壇定位:集國內外重大經濟政策方面的研究,而不是單純的學術討論。目的是把各個領域有著深入理論研究的專家對中國經濟發展、改革中的問題及政策建議的研究成果集合起來,希望用他們的思想精華對中國經濟改革及各行業乃至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按照中國經濟50人論壇章程,論壇成員每五年會進行一次換屆。日前,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在論壇第82次內部研討會上通報了第四屆論壇成員換屆選舉的結果。

早在去年2月25日,樊綱在參加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時就表示,根據論壇章程規定,將在2018年年底完成論壇成員換屆工作,選出第四屆論壇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徐忠發表的《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一文因指出積極財政政策不夠積極,一度引發財政系統和金融系統之間的爭論。

昨天(1月29日),論壇官網披露,主題為“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第82次內部研討會於1月20日在北京舉行。其中,劉尚希、劉元春、徐忠、張曉晶、張曉樸、陸磊等新進成員參加了會議。

刘鹤领衔的顶级财经智囊团换届 方星海、廖岷、徐忠等10人加入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官網截圖

另外,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將於2月16日召開,主題為“如何實現’六穩’,保持經濟長期向好”。作為第四屆論壇的首次年會,10位新論壇成員加入後,論壇將發出哪些新的聲音,無疑值得關注。

以下為財聯社整理的10位新進成員最新觀點,以饗讀者。

方星海談金融開放:

中國的金融開放在世界上很有吸引力,接觸的金融企業都紛紛表示要來中國開展業務,特別是把外資股權放開之後都想來。中國的經濟體量實在太大了,我們會帶去一些中國的做法。這些做法有一些是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也是別人能夠接受的;也有一些別人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這裡面就有一個溝通,互相協調。中國要堅持的得堅持,該改的也得改。

廖岷談金融科技:

金融業數據流動起來後,對金融業風險管理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帶來了新的時代特點。我們不僅要看到對競爭的加速器作用,同時還要看到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這兩種交織在一起,金融科技帶來效率、福利增長,但過去幾年積累的一些風險還沒有得到解決,如果繼續追逐信息技術的潮流,不去真正考慮負面影響,可能會像“夸父追日”,會帶來很多問題。

劉尚希談減稅:

2018年減稅1.3萬億,為何有些企業獲得感不強?政府減稅實際上是依據法定稅率或名義稅率改革前後來測算。而企業則以實際稅負跟之前相比來測算。由於各自參照不同,導致各自說法都有道理,這形成了所謂的“矛盾”,但其實並不是矛盾。

劉元春談穩增長:

2019年將穩增長、控風險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穩增長的意義可能是近20年裡最重要的。第一個層面是,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第二個層面是,2019年是國際掰手腕的一年,一定要挺住,一定要咬住力,誰在這個關鍵環節鬆了氣,後面要掰過來很麻煩,所以今年一定要穩住;第三個層面是,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改變,處於大結構裂變、小結構混亂、內部衝突加劇的環境,對國內造成了巨大挑戰。

陸磊談金融改革:

來自40年的改革經驗或許可供未來的金融改革設計做參考。其一,貨幣是總閘門,但貨幣當局不是金融資源的直接配置者,這是自1979年以來改革被反覆證明的真理。其二,槓桿率是風險的總源頭,但解決槓桿問題應該更多從機構的資本約束出發,而不是從總資本出發。中國金融改革缺乏真正的金融資源配置形式,降低槓桿率與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必須依靠發展直接融資和股權投資機構。一方面我們看到要降低槓桿率,另一方面要服務實體經濟,如果依靠間接融資以銀行為主導的體系,恐怕這兩個目標很難兼顧。

徐忠談利率、投資效率、去槓桿:

實際利率過低將會導致風險上升,影響金融穩定。從去槓桿角度來看,低利率通過降低財務成本,提高企業積極性和利潤回報,同時刺激企業增加負債,如果沒有其他配套型的改革措施,全要素生產率進一步的下降,帶來自然利率的下降,形成惡性循環,低利率同時伴隨自然利率上升,槓桿率才有可能下降,也就是說實現低利率的同時,你必須要有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本的回報率。

張曉晶談債務風險: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報告顯示,2000-2016年,政府負債從2萬億元上升至27萬億元,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3倍;政府資產則從11萬億元上升至146萬億元,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2.8倍,這筆財富將成為應對債務風險的雄厚基礎。

張曉樸談直銷銀行:

張曉樸在其著作《未來智能銀行》中稱,直銷銀行只是互聯網銀行發展的初級階段。

姚洋談資管新政:

在去槓桿上趨向於簡單粗暴,用運動方式管理經濟,這其中,資管新政的問題最大。首先,資管新政要求銀行把表外業務轉表內;其次,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轉到資管公司,但資管公司的業務被大大限制;第三,其它影子銀行業務也大幅度收縮,而嚴厲資管的後果是整個經濟的池子裡沒水了,金融的毛細血管被堵塞,即便央行往池子裡大量注水,水也流不到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就成了一句純粹的口號。兩個救急措施:一個救急是財政發力;二是央行要認真考慮購買面臨被清盤的企業股票或者債券。急救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治本的措施還是要對資管新政進行認真的反思。

餘斌談產業轉移: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產業會梯度轉移。說東部地區的很多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隨著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漲,它會逐步地向中部或者西部地區轉移。當大量的產業是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存在的時候,很顯然我們很難指望它會梯度轉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經濟50人論壇官網、財聯社等

(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