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總是把負債幻想成資產!比如房子……

作者:李康研報(likangyanbao)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講富爸爸系列,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次我們說了一個觀點,投資其實沒什麼風險,沒文化才是最大的風險,富爸爸說,你即使找到了很高明的財務顧問,他們也只能根據你的情況,為你制定投資策略,如果你沒有文化,他們也不會給你更好的建議。而只能夠給你那些低風險和低迴報的投資,因為高回報的投資,是要建立在你充分了解財務的基礎上的。即使破例教你,恐怕你也聽不懂。另外,如果沒有太多的財務知識,你就不得不完全依靠別人,這個人是不是說謊,你也無從判斷,比如讓銀行的人給你建議,他肯定讓你買理財,讓證券經紀人給你建議他會讓你買股票,如果是保險經紀人,他會推薦你買保險,房產經紀人,肯定推薦你買房,所以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面對太多建議,你也無從下手。

常用社交平臺,分析了醫藥類公司,李康研報,提問交流。一、三、五公司,二、四、六讀書學習,七行業策略。

人們為什麼總是把負債幻想成資產!比如房子……

比如同樣是一棟房子,通常大家會把他當成資產,住在裡面有歸屬感,即使支付房貸也很高興,但真實情況是,你買房,就需要用你的房子作抵押,進行抵押貸款,這肯定是一種負債,對於銀行來說才是一筆資產。你的房子受市場波動,價格變化,但抵押貸款卻是一筆確定的負債。對於E和S象限的人來說,房子是個資產,因為會升值,但對B和I象限的人來說,房子的價值並不是資產,因為他不能帶來現金流。那如果房貸都還完了,房子總該是資產了吧,其實他還是一個負債,就像一輛汽車一樣,即使你沒有貸款了,在你使用他的時候,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費用,所以B和I象限的人,只把產生收入和帶來正向現金流的財產列為資產,這種靠漲價賺錢的東西,永遠都是跟賭博差不多。當然中國的房子還好,因為中國還沒有房產稅,雖然沒有正向現金流,但也沒什麼成本。這下你就知道了,為什麼國外的房子很難被炒高了。

儲蓄是資產嗎?對大多數人來說,他確實能產生一定的收益,但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你的儲蓄就變成了他的負債。因為他必須為你的錢支付利息,所以在美國就有一個政策,買房可以享受稅收減免,因為你的儲蓄對於銀行來說是一種負債,如果買了房變成了房貸,那就從負債變成了資產,而你從持有資產,變成了負債纏身。所以居民儲蓄太多,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銀行並不需要太多的存款,拿存款主要是為了貸款出去賺錢,如果沒那麼多貸款需求,他們就不想要這些存款。富爸爸說,資本主義就是一個欠債遊戲,越多人欠你債你就越富,而你欠更多的債,就會越窮。這就是遊戲規則。如果你有太多債務,這個世界就會拿走你所有的東西用於還債,比如你的時間,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生活甚至信心和尊嚴。富爸爸講,貨幣也是一種負債,他只不過是一種借據,由國家的所有納稅人來擔保支付,靠信心支撐,如果信心沒有了,任何國家的貨幣都會轟然倒塌。

人們為什麼總是把負債幻想成資產!比如房子……

富爸爸還是拿買房舉例,他說每月償還貸款,並且要為房價的波動承擔風險,而遊戲的規則是承擔風險就要獲得收入,但現實情況是,你的房子租出去,租金還沒有房貸高,也就是說你不但沒有獲得收入,反而還在補貼你的租客,於是這個遊戲就變成了,你在承擔債務風險的同時還要拿出錢去為你的租客支付,你現在還覺得這是一個好生意嗎?富爸爸確信的告訴作者,你的利潤是在你購買的時候產生的,而不應該在你賣出的時候才出現。而這個確定的收益,必須在經濟形勢變化的時候也同樣有意義,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更有意義。

黃金是資產嗎?也是也不是,因為黃金不能生息,所以他是不是資產取決於你的買賣,你1000買2000賣,那麼黃金就是資產,反過來就是負債,所以很多人其實都找到了資產,只是因為沒有文化和財務知識,把資產玩成了負債。大多數人很懶惰,但也有人過於勤奮,但都沒有得到財富,為什麼,因為他們大多都把建議當成是事實,所以在投資中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是建議什麼是事實。美國創造了很多次級債,把錢借給了那些根本還不起房貸的人零首付買房,這就是一個事實。當你看不清事實的時候,就多找些數字,只有數字能夠還原事情的本質。多分析數字背後的邏輯,有助於你分清楚事實。少聽建議,多看數字,這是有錢人的思維方式。

人們為什麼總是把負債幻想成資產!比如房子……

如何成為你自己。錢是一種毒品,人們在有錢的時候很高興,但沒錢了就變得煩躁不安,或者鬱鬱寡歡,這跟吸毒沒什麼不同,所以有人經常會說,小心對錢上癮,一旦你習慣了某種賺錢方式,你就很難打破束縛,比如你習慣了給人打工,讓你突然去創業,你還是很難接受。富爸爸的建議是,你必須先戒除毒癮,改變你原來賺錢的方式。當然這很困難,因為有太多的世俗觀念圍繞著你,很多人都會來勸你,幹嘛不去找份工作。而人的性格本身又很脆弱,總想回到原來有保障的工作中去。在農耕時代,大家對錢沒那麼熱衷,因為當時基本都是自給自足,錢的作用沒那麼大,但到了工業時代,什麼都得花錢買,所以對錢的依賴就大大加強了。現在你是錢的奴隸,而你要爬上去變成錢的主人,這期間他會反覆的捶打你,把你拉回到奴隸的位置。

人們為什麼總是把負債幻想成資產!比如房子……

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來掙脫奴隸的位置,這裡是學習而不是被教育,有的人認為學習就是要坐在學校裡,而作者恰恰他最憎恨的就是學校,他毫無興趣的坐在那,聽著一個不喜歡也不敬佩的人給他講沒用的東西,但他討厭學校,並不代表他厭惡學習。作者的窮爸爸就是一位教育官員,也是一位老師,窮爸爸也不喜歡學校,他在努力改變,但卻又無奈的成為了體系的一員,作者長大後,也當了老師,但他卻走出了這個系統,雖然一度讓他很失敗,甚至無家可歸。作者在1977年開始創辦公司,一開始就是生產綁在腿上的錢包,現在中國滿大街都有,在當時的美國還是一種創新,他也賺了不少錢。但後來被韓國、中國臺灣、香港搶了生意。作者此時備受打擊,企業垮了,他竟然回學校當了老師,當時他就覺得,來自東方的人工成本必將衝擊美國,於是他到處演講,告訴美國人他們如果不改變,很快就會失去工作。但沒什麼人理他。果然沒幾年,美國社會開始減員增效,大量底層員工失業。但富有的高層卻越來越有錢。

富爸爸當時告訴他,你向我學了很多,但仍然是你窮爸爸的兒子,因為你靈魂深處只是一個老師而已。這番話刺激了他,他開始花光積蓄,去創辦一個教育企業。這個企業不同以往,他會讓學生們活躍起來,用遊戲的方法教學,讓老師幽默有趣。最後不是老師來給學生考試,而是學生給老師打分,從而決定老師的去留。所授的內容大概也是跟本書內容有關,也就是財務知識和企業家精神一類的。有點像我們的民間MBA或者企業大課。作者說,如今世界發展很快,技術日新月異,你必須學習跟上時代,既然已經學習了,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學習右側象限所必須的技能呢?

我是李康,感謝您的瀏覽轉發。李康研報,既要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還將尋風口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