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大家好!我是一位全職媽媽,閱讀過國內外大量育兒書籍,關注養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家裡有四歲男孩豆豆,1歲開始繪本閱讀,2歲開始在家進行英文啟蒙,到現在可以獨自邊翻書邊聽十幾分鐘的英文繪本,不到兩年時間順利聽讀完了牛津閱讀樹1-9級和其他大量英文繪本,可以輕鬆聽懂動畫片 ben and holly's little kingdom、講簡單英文故事、和網上的外教進行基本交流,目前在學習自然拼讀。我自己學的是啞巴英語,完全沒辦法和老外口語交流。和孩子一起學習英語吧!我可以做到,相信你也能做到。我會陸續把最詳細的心得分享與你!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了豆豆兩年的啟蒙經歷,按照從兒歌到兒歌繪本再到故事類繪本的路線,實現了英文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憑此積累了兩年的英語聽力。目前,四歲的豆豆正在家學習自然拼讀,目標是到小學低年級時實現英文自主閱讀。我始終把“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把“家”當作英語學習的主場。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 為什麼要強調閱讀?

現在國內的大環境提倡閱讀,兒童繪本市場盛況空前,就連各個中小學也格外強調課外閱讀,為學生制定各種書單,這是因為教育界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能夠幫助幼兒學習書面語,形成更豐富、生動的表達方式;閱讀能拓寬視野,促進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培養同理心;親子閱讀能夠促進家長與孩子的親密關係;閱讀不僅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關於閱讀的意義,尹建莉的話能夠很好地說明: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 為什麼英文啟蒙也要強調閱讀?

先要問問我們自己,讓孩子學習英語,僅僅是為了能夠日常對話,還是能夠真正應用這門語言深入交流?比如閱讀專著、撰寫文章、探討專業話題。後者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熟練掌握這門語言,不僅要會說,還要會讀、會寫,掌握書面語,甚至瞭解異國曆史文化。學好任何語言都離不開大量閱讀!

閱讀是最長效的語言學習方式。它不會出現斷篇兒,符合終身學習的理念,也符合孩子喜歡故事的天性。短短一年半,豆豆的詞彙量遠遠超過了小學生,涉獵很多四六級詞彙。還有很多教輔書上沒有的日常表達甚至俚語。讀原版繪本和看原版動畫是整體文化的輸入,比如對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還有一些遊戲如 i spy with my little eye ,可以理解得很地道,很透徹。但是動畫節奏很快,是一種單向輸入,不適合精學。繪本閱讀就可以控制節奏,可以慢慢讀透學到語言的精髓。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有時效性的,過了12週歲再培養就很困難了。幼兒期英語啟蒙和閱讀習慣是相輔相成的。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啟蒙不到兩個月時,豆豆的某日睡前閱讀書目

分數是有限的,閱讀是無限的。分享一段著名留學顧問談論托福考試的原話: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對於將來有志於讀研讀博的孩子,都會面臨讀、寫英文專業文獻的問題,還有不少人會有機會留學、出國交流(留學背景對科研前途非常關鍵),那麼英語閱讀能力就顯得極其重要。眾所周知,美國是教育資源最豐富、教育實力最雄厚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名校,美國也是一個在幼兒園和小學生階段就非常重視閱讀的國家,閱讀基本上是學校語言教學的主要內容。閱讀也是進入美國大學學習的基本技能,引一位美國留學生的話: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可見,哪怕託福成績很好,也不意味著擁有語言自信,不意味著能夠適應留學生活,因為成績反映不出對語言和文化的深厚理解。唯有培養英文閱讀習慣、積累大量閱讀,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根本上解決語言學習的核心難題。


  • 為什麼在家啟蒙而不去機構?

與學齡期孩子完全不同,幼兒有兩個強大特徵:語言敏感期和吸收心智。幼兒都是學習語言的專家,他們不是靜靜地、有意識地聽老師在講臺講授知識,也不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而是靠潛意識去吸收,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倡導幼兒要在玩中學,正所謂潤物細無聲。違背幼兒的特點而強加灌輸,只會挫傷興趣,抑制潛力。豆豆在今年三月份時報過短期的英語培訓機構,上了兩節課就很抗拒上課了。原因顯而易見,每週兩次課,每次兩節課,每節45分鐘。第一節課很輕鬆唱唱跳跳,但為了保證學習效率,第二節課就要求學生老老實實坐小板凳,按照老師的要求複習句型、練習仿說。這樣的模式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機構課堂容量有限,又必須讓家長看到孩子實實在在的收穫,不這樣又能怎樣?但是沒有哪個幼兒會愛上這樣的課堂模式。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幼兒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為主,記得快,忘得也快,而且他們喜歡熟悉的事物,比如重複聽一個故事。所以,幼兒的語言學習應該營造規律性重複的環境。因為經濟能力有限,大部分孩子不能保持每天到機構上課的頻率,也就沒有辦法實現浸入式教學(雖然很多機構都打著浸入式教學的旗幟,可明顯根本不是),學習效率會非常低。比如學習字母,機構一週教一個字母,可是豆豆在家玩starfall(機構也用這個軟件教學),一週可以學三個字母,而且每天只要花幾分鐘時間,毫無壓力。機構一週教一個顏色,還要反覆複習強化,而我們在家讀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很快就能掌握好幾種顏色。這是因為孩子在家裡有充裕的時間,只要養成了英文閱讀的習慣並每天堅持,他們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知識,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在家裡學習沒有付出什麼成本,而機構一節課要100多元的費用。

歸根結底,機構的課堂因為沒有時間保證便只能給孩子施壓,無法尊重幼兒的吸收心智,也不能創造適合幼兒的學習環境,而且性價比極低。除了有能力供孩子讀國際學校(至少要十幾萬每年的學費才能保證有效的英文環境)的家庭,大部分的家庭都適合走一條家庭英語啟蒙道路。

不去機構,在家進行英語啟蒙:閱讀是英語啟蒙的重頭戲

豆豆在聽in a dark dark room and other scary stories

下一篇我會分享幼兒英語啟蒙的經驗之《博士媽媽超詳細分享:2歲-2歲4個月英文兒歌磨耳朵》

,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