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清代中期,揚州經濟富庶,畫壇人文薈萃,其中以“揚州八怪”最具影響。

“揚州八怪“雖“怪以八名”,但自清以來享有“八怪”之稱者就有15人之多。清末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所列的8人分別為:汪士慎、李鱓、黃慎、金農、高翔、鄭夑、李方膺和羅聘。

“揚州八怪”以怪著稱,那麼,他們怪在何處呢?

首先,“揚州八怪”雖是各懷才藝的文人畫家,但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繪畫對於他們並不只是自娛,他們也不拘於封建文人的儒雅氣質,而是與商人合作,順應市民階層的審美喜好,所謂“俗中帶雅方能處世,雅中帶俗可以資生”,與傳統文人相比,確實是怪了。

其次,“揚州八怪”之怪,是他們與“正宗”畫風有不同的異趣。他們的藝術風貌背離了當時統治者所推崇的“正統”畫派,包括以“四王”為首的山水畫派和以惲壽平為代表的花鳥畫派,轉而繼承了明代陳淳、徐渭及清初石濤、八大山人的藝術觀念和創作方法,主張重創新、抒個性,表現出對現實的關注,這種個性化、主體化和世俗化的特徵,被目之為“怪”。

從技法上說,“揚州八怪”在理論及實踐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有著一些創新性探索,比如對書法入畫的實踐,個性十分強烈,如李鱓的狂草入畫,鄭燮的“六分半”書入畫,金農的“漆書”等等,都獨樹一幟。

“揚州八怪”主要以潑墨寫意花鳥畫為主,詩、書、畫、印融會貫通,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並以金石書法入畫,崇尚恣肆雄強的磅礴氣勢和朴茂奇崛之美,在藝術面貌上開一代新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高翔

高翔與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擅八分書,工篆刻,師法程邃,與汪士慎、丁敬齊名。高翔題畫,創書餘之說,意思是自己的畫僅是書法之餘事,譬如先有唐詩後有宋詞,可見其對書法自視甚高,不肖為畫工也。中國文人畫的重要特徵是以詩書入畫,具有強烈的書卷氣息,而不是色彩濃烈、描摹工細的院體畫或工匠畫。高翔以書意入畫,畫面中自然表現出書法用筆的靈動飛揚。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高翔 《梅花圖》軸此圖是高翔與朋友們去揚州禪智寺探梅後為默夫所作。高翔所畫梅花皆疏枝瘦朵,別具氣韻,有露冷風清之致,與汪士慎所繪的繁枝梅花相比可謂各領風騷。


▌金農

善畫梅竹、人馬、佛像、山水等,“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氣”,筆法稚拙,意境奇奧,肖像畫追求於似是非是之間,開闢了文人肖像畫領域。其書法獨創一種自稱為“漆書”的字體,富有金石味。金農向以隸書見長,他的隸書得力於《西嶽華山碑》,圓筆為主,樸厚飄逸。後來,他受《禪國山碑》和《天發神讖碑》的影響,字體方中見圓,橫粗豎細,變隸書的扁平結體為縱長,逐漸向奇崛險勁轉變。在不斷揣摩的過程中,金農以截豪禿筆作橫畫粗短、豎畫細勁、雄奇恣肆、斬釘截鐵的方筆字。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金農 隸書陶秀實《清異錄》軸本幅錄文選自宋代陶秀實《清異錄》。《清異錄》是作者雜採隋唐至五代典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 金農此作以其獨創的“漆書”書寫,橫劃扁平粗壯,起筆、收筆處著意直切成形。直劃、長撇、勾劃等細勁鋒利。


▌李鱓

在宮廷中曾從蔣廷錫學畫工細妍麗的花卉,之後師從指頭畫家高其佩,在揚州又取法石濤。李鱓以寫意花鳥畫的成就名居揚州八怪的前列,他的可貴之處在於拓展了寫意花鳥的取材領域,將蔥、姜、瓜、茄、辣椒、茭白等一一入畫,並將詩書題跋與畫面結合,點出深意,而且擴大題詩在畫面上所佔的空間,大有書畫不分、喧賓奪主之勢,實際上卻利用書畫的相生互動加強了畫面的氣勢,造成不守繩墨的奇效。李鱓的寫意花鳥筆致簡練,水墨酣暢,突破了正統畫派恪守古法的陳套,成為其“怪”之所在。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李鱓《荷花圖》軸《荷花圖》是李鱓58歲時的作品,為其成熟畫風的代表作。圖繪夜雨之後的出水芙蓉,出汙泥而不染,枝葉高低錯落,不蔓不枝,清新活潑。用筆奔放雄渾,揮灑自如,用墨濃淡相間,淋漓盡致地烘托出雨後荷塘煙霧蒸騰、水澤瀰漫的意境,妙得天趣。


▌鄭燮

善畫蘭、竹、石,尤精墨竹。取法石濤,又師徐渭、高其佩筆意,瀟灑活潑。其書法以畫法入筆 ,創“六分半書”,縱橫錯落,飄灑有致。鄭燮在創作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辯證地論述了藝術的創作過程。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鄭燮最喜畫竹,也最擅長表現各種環境下不同形態的竹子。此圖描繪了在清風中搖曳的勁竹與石相伴而生的畫面。構圖簡潔,筆法健挺灑脫,於寫意之中見寫實功底,將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的物性盡現筆底。


▌黃慎

早年從學同鄉畫家上官周,用筆設色十分工細,到揚州偶見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的草書真跡,細心琢磨,遂畫風大變,以狂草入畫,寫神不寫貌,寫意不寫形。擅長人物、山水、花鳥,以人物為最。他在繪畫的選材和立意上,將揭露現實和歌頌普通勞動者結合起來,積極反映世俗生活和市井趣味,深得時人歡迎而聲震大江南北。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黃慎《伯樂相馬圖》軸該畫人、馬比例協調,線條洗練,樹幹筆勢蒼勁。作者以精確的筆墨、生動的畫面向讀者傳達了古老的成語故事。


▌李方膺

善畫松、竹、梅、蘭及小品,主張繪畫創作應直接向生活學習,以創造出自己獨立的風格。李方膺的畫風如其為人性格,落墨雄肆渾厚,沉著痛快,用筆橫塗豎抹,脫略恣縱,以氣勢勝。與鄭燮、李鱓相友善,曾合作《歲寒三友圖》。李方膺與鄭板橋皆擅畫竹,且都喜歡畫風中之竹。鄭燮畫風竹,多畫靜止狀,讚頌竹“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品格。李方膺畫風竹,多畫吹動狀,表現竹與狂風搏鬥的精神。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李方膺《竹石圖》軸李方膺則喜畫狂風中的墨竹,自言道“自笑一身渾是膽,揮毫依舊愛狂風”,所畫之竹多粗竿長葉,雄健恣肆,表現它們與狂風搏鬥的精神,以氣勢勝。


▌羅聘

為金農二高足之一,時常為師代筆,深得金農畫之神髓。其山水、人物、花鳥畫均有造詣,筆法凝重,思致淵雅。人物肖像畫繼承金農,造型更為準確。又自稱能白日見鬼,作了多本《鬼趣圖》,以大膽變形的手法描寫世態,諷喻社會不平現象,轟動文壇,題者眾多。畫梅喜用粗枝大杈,以濃墨渲染,花蕊繁密,古趣盎然。其妻方婉儀(號白蓮)亦善畫,子允紹、允纘也能畫,時稱“羅家梅派”。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羅聘《墨梅圖》軸圖繪傲風凌寒的梅花競相綻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緻。圖中花瓣或以仿元趙孟頫的“水墨”法墨暈,或以仿元王冕的“空圈”法線勾,無色暈染的花瓣於交疊輝映中,自得“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麗質,這種氣質正是作者仿南宋葛長庚的梅畫所要追求的清絕意韻。


▌汪士慎

一生清貧窮窘,酷嗜茶,性愛梅,居揚州以賣畫為生,安貧樂道。晚年雙目失明,卻自我安慰道從此不用再見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以手摸索作畫,經過不懈地努力後,比未失明時畫得更加工妙。善畫梅、竹,工篆刻、八分書。刻印與高翔、丁敬齊名。梅花是汪士慎畫的最多而且最富魅力的作品,因其風格獨特,而被稱之為“汪梅”。汪士慎的作品十分注重章法的構成,又用秀逸的行草書筆意勾點花瓣與花蕊,所繪的繁枝梅與高翔的疏枝梅並聞。


“揚州八怪”怪在什麼地方


汪士慎《春風香國圖》軸在汪士慎的筆下,春天不是百花爭豔,萬紫千紅,而是冷豔清麗,幽香縹緲,悄然生長著的稚嫩的梅枝和幽篁,隨風搖曳的蘭花,甚至白牡丹,也變得幽雅而含蓄。這正是汪士慎獨特的審美趣味。


(本文據故宮博物院“個性盡張揚:‘揚州八怪’繪畫作品展”楊麗麗策劃相關資料等)

《收藏》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