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目錄

一.前言

二.什麼是競品分析(What)

三.競品的目的性(Why)

四.競品選擇(Why)

五.競品分析的基本流程(How)

六.總結

前言

在公司中無論是被動改版,還是主動推動改版,最後都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為了不必要的分歧,以及溝通成本,製作一份有效的競品分析就是我們最好的依據。同時競品分析可以幫助設計提升。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好的把競品分析實踐下去,先介紹一個不錯的實踐原則-3W原則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1)需要我們什麼事,做這件事的背景是什麼(What);

2)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目的是什麼(Why);

3)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做完這件事。(How);

就是3W原則。 在3W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方法(How),因為我們在做任務時,往往內容與原因,通常是不言自明,而方法卻並非唾手可得。下面我們就結合3W原則來分享一下今天的主題競品分析。

什麼是競品分析(What)

競品分析更注重的是針對性目的性的對比,有目的的從競爭對手或與市場相關的產品中圈出需要分析的內容,不加任主觀臆斷所得到的真實情況,其內容需要絕對的客觀。所以我們在選擇分析對象時一定要選擇那些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客觀的分析。

競品的目的性(Why)

做競品分析之前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知道我們為什麼做競品分析,通過競品分析後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和改變。例如:我們是為了純視覺上的分析;還是為了拉新增加新功能的分析;目的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如果不能找到明確的目的性很難做到深入,所以我們要在分析前有明確的目的,這樣我們可以更集中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更有效更的深入對比,對於自己獲取吸收的知識也更集中。

競品選擇(Why)

競品的選擇需要結合我們需要優化和改版的方向而定,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下競品的三大類: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1.直接競品

直接競品就是產品功能,針對的用戶群體、產品定位等基本一致的產品。例如: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就算是直接競品。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優點:可直觀的看清自身產品和競品的優缺點,進行改善,用戶學習成本不會增加。

缺點:同類型App趨於同質化,差異性較小,產品的改變和創新不會太大。

2.潛在競品

目標用戶相同,只是內容、功能和業務上有所不同,可以通過後期的版本升級增加一些產品沒有的輔助功能。例如:一課、有道詞典、百詞斬、得到等產品。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優點:利於產品功能的細節優化,增加輔助玩法。

缺點:增加研發週期,增加用戶學習成本。

3.可轉移性競品

需要在某個階段有效的結合其他產品中好的功能,給產品增加更多的玩法,這便是可轉移性競品。例如:大眾點評增加了短視頻功能,視頻播放類產品增加了社交類功能。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可以轉移性競品不宜過多,通常在需要從整體業務的增減上做分析,改動力度較大,週期較長,具有一定風險性。

優點:擴展產品的使用群體,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增加產品的使用量。

缺點:功能太過複雜,一味的最求市場競爭導致偏離了原有的初衷,用戶的學習成本也逐漸增加,存在一定風險。

競品分析的基本流程(How)

1.找出值得分析的競品

上面我們提到了競品可大致分為三類,接下來就是我們要根據數據從這三類中找到合適競品。屆時我們需要在選擇競品時主要考慮一下四個方面: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1)下載量:下載量高的說明產品的傳播以及體驗是不錯的。

2)使用量:如果只看下載量還是不夠的,有些產品只是臨時用一下,或者是推廣和宣傳產生的大量下載。只有看使用量才能進一步說明產品的含金量,有更多的地方是可以吸取的。

3)功能匹配度:找出的競品和自身產品的功能類似,可以做出更直觀的對比。

4)功能亮點:產品是否有獨特的亮點可以借鑑。

2.制定可量化維度做對比

第一步中已經找到需要的競品,下面要做的就是制定表格,對競品進行多維度的對比。下面用視頻類App來舉例,例如我們要對比的是一個播放界面。

1)播放按鈕的大小以及點擊範圍是否追尋了iOS和MD規範中的數值設計的;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2)進度條的高度是否適合手指的滑動;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3)進度條的長度的。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3.求證說明

當羅列出自身產品與競品界面並給出準確的數值時,很多問題便一目瞭然,這時我們應該對應每個維度查找大量的相關資料與分析依據,或者收集用戶對產品和競品的反饋信息進行對比。做到有理有據。

下面用播放按鈕的大小舉例,用icon的可點擊範圍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根據iOS(最小不能小於44x44pt)和MD(最小尺寸為48x48dp)規範中的觸摸範圍為依據,也可以根據相關的資料,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的觸摸實驗。如下圖所示: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麻省理工學院的觸摸實驗室研究人類的指尖觸覺,發現大多數成年人的食指平均寬度為1.6至2釐米(16–20毫米),轉換為45–57像素,這是比之前移動設備給到的建議尺寸要更大。

設計總是被挑毛病,快來試試3W原則吧

當然也有很多用戶喜歡拇指去激活目標,不過拇指要比食指寬很多,一個成人大拇指平均寬度為1英寸(2.5釐米),折算下來是72像素。

這也是我們在做競品分析時需要必須做的一步,求證說明。在有明確依據的前提下選擇符合自己產品的方案進行優化。

4.改版落地

當我們做好競品分析後就可以進行根據分析後的數據進行改版,不過在推動改版的同時務必要提供一份針對此次改版的設計規範,因為我們需要通過這份詳細的設計規範傳達給相關人員。一份改版設計規範可以避免遺漏和減少溝通成本。

總結

通過產品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分析的行業,瞭解競品的文化,一直帶著問題去看待產品,他們為什麼這麼做,這麼設計有什麼好處,我們需要不需要這樣的設計等等的問題,雖然競品分析是一件很耗時間的事情,但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時刻保持有關注競品的心態,才能把自身的產品做到極致。

引文參考:

https://wenku.baidu.com/view/53a0322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3.html《移動觸摸屏幕上的理想觸摸目標》

http://www.woshipm.com/pmd/283737.html/comment-page-1《如何去做一份競品分析報告》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UxkXdwpIZtN6iuTcNArB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