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小編:中國小品裡有句話形容廚師:“臉盤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伕”。說的是中國廚師地位低,收入低。但在歐洲對廚師的看法就截然相反,尤其是法國,廚師被稱為藝術家,享有極高的地位,法國人視烹飪為藝術,在他們眼裡,好的廚師和藝術家、音樂家、畫家一樣,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廚師由文化部管理,法國外交部要主持每年一度的全世界最好餐廳和廚師的評選。總統要親自頒獎。這不去年底,馬克農總統就親自接見了法國和世界明星廚師。中國與歐洲的廚師差別怎麼這樣大呢?請接著向下看。

重大場合的貴賓

法國名廚們不僅在平時受到公眾普遍的尊敬,而且常常被社會名流邀請擔當重大活動的“掌勺”。不過,要嚐到這些“廚神”親自操刀的美味佳餚,可不是件簡單的事。為此,邀請者不僅要出得起天價出場費,還要像對待明星一樣把這些“大腕”的行程安排得妥妥當當:私人飛機、名牌轎車、豪華遊艇等幾乎是家常便飯。

這種禮遇不僅表現在物質上,更體現在精神上的認可。按照慣例,每次盛宴之後,主辦者都會特別把主廚請出來,隆重地介紹給賓客。無論宴請的主題是什麼,在這一時刻,廚師是全場唯一的焦點、無可爭議的明星。在這樣的場合,有幸遇到一位米其林餐廳的大廚,連握手都感到無限的榮光。

名廚被看成是藝術家,受到了藝術家所應得的崇拜。這不僅僅包括有名的或者傑出的廚師,一般的廚師,只要廚藝精湛,得到認可,同樣受到尊重。在法國,餐廳的廚師走到人們就餐的地方,因其手藝而感愉悅的美食家們向他致謝是很常見的情景。

知名度和演藝明星相當

在法國這個有著悠久美食文化的國度,烹飪是一門藝術,名廚更被奉為大師,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一點不在演藝明星或政客高官之下。拿法國名廚博古斯為例,他在40年間,年年都被西方餐飲界權威《米其林指南》評為三星級廚師,這對於一位廚師來說,無疑意味著巨大財富和榮譽。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1975 年,總統瓦勒裡·季斯卡·德斯坦在巴黎授予博古斯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多年來,出身法國里昂博古斯不僅把餐廳開到了法國乃至世界的數個城市,更在故鄉開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旅館以及廚藝學院。作為廚藝界的名人,博古斯的出鏡率一點不亞於當紅明星。身著白色制服、頭頂廚師高帽的博古斯照片也成為其餐廳最好的招牌。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還有一位現名廚—艾倫·杜卡斯,在全球擁有26間餐廳,在法國開設廚師學校,出版各種美食圖書,其知名度不亞於大牌演藝明星。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艾倫·杜卡斯

職業榮譽和生命一樣重要

法國有幾家評定餐廳等級的刊物,其中最著名的也最受敬重的兩家是《米其林指南》與《果米耀指南》。每年,美食家們急切地盼望著它們的新版本問世,而廚師們則是惴惴不安地等待著。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指南書籍是有價值的、可信賴的參考。一些熱衷烹飪的人會專程從幾百裡地之外趕過來,甚至從國外飛過來,在榮獲《米其林指南》三顆星的餐廳裡吃頓飯。對於廚師來講,增加的一顆星就意味著一條通向財富與知名度的道路。

對於廚師來說,在“果米耀”上獲得比較高的分數或是在“米其林”上增加一顆星,可是件大事,尤其是在“米其林”上獲得三顆星,那就相當於躋身於烹飪奧林匹克競賽的選手中了。獲星還意味著像法國名廚那樣熱衷烹飪的人們的自我實現,他們將全部的創造都貢獻到了“烹飪藝術”中。不過,若是在“米其林”上丟掉一顆星或是在“果米耀”上降下一兩分,廚師便會感受到失敗,會像電影明星或導演的新電影受到評論家的全盤否定時感到那樣的羞辱。

2003年2月24日,備受歡迎的法國廚師伯納德·盧瓦索自殺身亡。伯納德·盧瓦索無可否認地處於法國廚師的頂級地位,以他在“金色海岸”餐廳的烹調才藝最為有名,他死時52歲。他於1975年接手這家餐廳後,在1990年得到《果米耀指南》的19.5分(滿分是20分),第二年獲得《米其林指南》的三顆星;1999年他的照片還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其事業可謂達到了頂峰。後來,盧瓦梭在“果米耀”上降了兩分,並且受到媒體的批評。那段時間,他的親屬說他“全身心的疲勞、倦怠、脆弱”,他常說自己是“忍受著焦慮”,還說他很看重所有的批評意見。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法國人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星級與得分在盧瓦梭生命盡頭中所起的作用,但是,重視職業榮譽的盧瓦梭確實在生命的最後關頭為此鬱鬱寡歡。

餐廳以主廚名字命名

法國餐廳的美食,不僅僅是飲食,更是主廚個人生活哲學的反映,是結合藝術與生活於一體的精緻文化的呈現。正因為如此,廚師在法國的地位,與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是一樣的。而絕大多數的法國餐廳則更是以主廚的名字來命名,比如艾倫·杜卡斯餐廳,就是以主廚艾倫·杜卡斯的名字命名的。他們真正意識到,主廚才是餐廳的靈魂,他們甚至把主廚稱為“美食的工程師”,尊敬程度可見一斑。據報道,英國《獨立報》2006年評出了英國10大頂級“富豪廚師”,每位身價都在200萬英鎊(合人民幣3000萬元)以上。

當然,一般廚師要獲得這一明星地位也並非易事。在法國,成為廚師需要經過專業學校的培訓和長期的艱苦實習。之後,要想在各種比賽和評選中脫穎而出,還必須具備超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功成名就後的“終身保險箱”是不存在的:再大牌的名廚也要面對每年權威評比的考驗。因此,法國的大廚看起來風光,實際上更辛苦。

法國的廚師經常自費到全世界各地去學習、採風,尋找做菜的靈感,也面臨著嚴酷的競爭壓力。

由此可見,在法國要想成為名廚,並不只是“十年磨一劍”的付出,而需要一生的不停打拼。與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和所承受的壓力相比,再高的榮譽也顯得微不足道。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法國人對廚師如此尊崇的原因吧。

廚師是最讓人羨慕的職業

在意大利,廚師更是叫人羨慕的職業。在羅馬出名的餐館裡,廚師的大名總能端正莊嚴地掛在公告欄上,和老闆平起平坐。2001年,英國王儲查爾斯為吃上一頓正宗意大利菜,竟恭恭敬敬把羅馬名廚斯弗澤利請到其別墅,不但親自設宴款待,還特意請來鋼琴家在席間奏樂助興。

意大利大廚地位如此之高,是與該國曆史分不開的。當年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國勢強盛,上流社會追求奢華享受,對美食格外講究;進入中世紀,意大利境內邦國林立,貴族世家眾多,無不以擁有高廚來顯示自己的尊貴,因此湧現出像美第奇家族那樣重視美食研究和宴會禮儀的豪門。

在他們的推動下,意大利大廚和他們的美食一道,漸漸從廚房登上廳堂。當時的平民只要能成為烹調料理高手,就有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因此全國上下沉浸在烹調研發的樂趣中,並將餐飲業的發展推向鼎盛。

幾百年來,被譽為“西餐之母”的意大利菜餚不斷推陳出新,最終發展成為了全球知名的菜系,而意大利名廚的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得到美食界越來越多的尊重。

為名廚樹碑立傳

在歐洲,手藝精湛的大廚是各國的搶手貨,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熱烈追捧。不過,要說追星追到為其樹碑立傳的地步,恐怕只有西班牙人才有這份熱情。

距離馬德里80多公里處的塞戈維亞,是個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在城市的街心花園裡豎立著一座雕像: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右手舉著盤子,面前的桌上擺著4只烤乳豬。這位老人就是名揚西班牙的大廚—坎迪多。說到這座雕像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在西班牙西北部地區,烤乳豬向來是一道響噹噹的菜餚,而坎迪多做的烤乳豬更是皮脆肉嫩、奇香無比。為了向食客展示乳豬的酥脆,坎迪多特意在上菜時用盤子代替刀具切割豬肉。後來,為紀念這位烤乳豬高廚,有些人計劃將其成功經驗寫成書籍,當地人還專門以他舉盤切肉的形象製作了一座雕像。如今,這座雕像已經成為塞戈維亞城的著名象徵。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坎迪多

據記者瞭解,在西班牙,知名的廚師年收入能達到數十萬歐元,而且有些廚師還擁有自己的圖書館和辦公樓。費蘭·阿德里亞就是一個例子。他與繪畫大師畢加索、藝術家達利一樣,都曾居住在名城巴塞羅那。不過在當地人眼裡,阿德里亞可不是簡單的廚師,而是一位同樣偉大的“藝術家”。此外,阿德里亞還被譽為“收視率法寶”,只要有他出場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就會節節攀升。在西班牙,像阿德里亞這樣的名廚還很多,他們已成為耀眼的公眾明星。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阿德里亞與劉廣偉先生合影

有名的廚師身價不菲

說起歐洲大廚的身價,不能不提“米其林”,因為廚師一旦和這個稱號掛上鉤。評上星級,尤其是三星餐廳,對一家餐館和其主廚來說是無限風光、無限榮耀又可帶來滾滾財源的事。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據業內人士介紹,按國外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價格定位,來這裡進餐,人均消費約在3000元-4000元人民幣。

如此高的消費,也決定了在“米其林”餐廳工作的大廚待遇不低。在法國如果是不定期工作,廚師的基本工資在9.3歐-9.5歐/小時(摺合人民幣90元左右);如果是定期工作,一般是2500歐-4500歐/月(摺合人民幣21500元-38700元)不等。藍帶學院畢業的學生多半會拿到比同行更高的薪酬,如果是藍帶畢業並且有多年工作經驗,那工資會嚇到人,從幾萬歐元甚至到幾十萬歐元都有。如果是“米其林”大廚,那就很可能達到百萬歐元,摺合人民幣上千萬元。

國內:有所提高,仍需努力

庖丁、庖人、廚子、伙伕……中國歷史上對廚師的稱呼多種多樣,且多含貶義。

但隨著發展發展,專業媒體體系、教育體系、社團體系和職業考評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廚師的地位不斷在提高。

“烹飪藝術家”稱號從無到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劉廣偉先生自幼就有一個藝術家的夢想,他後來創辦了《東方美食》雜誌,並在1993年的雜誌宣傳頁上首次提出“幫你實現烹飪藝術家的夢”的口號;2005年,《東方美食》雜誌更名為《烹飪藝術家》雜誌;2009年,84名廚師高手被授予首屆“烹飪藝術家”桂冠,獲得了“烹飪藝術家”金像獎……獎名、標識、群體到理論、理念、比賽、年會,從提出到傳播,從概念到現實,從國內到海外,從著述到價值觀。四十餘年的時間,烹飪藝術家的理論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烹飪藝術家的隊伍越來越強大。

歐洲廚師堪比明星:地位高 、身價高,再看看中國廚師……

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他們是長征路上的領跑者,烹飪藝術的理論建設和實踐繁榮,是烹飪藝術家的歷史使命,需要幾代人的天賦與才華、勤奮與執著。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提高廚師地位,要有“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須有我”的精神,讓歷史為我們點贊吧!最後,以小編很喜歡的一句話來結尾,與君共勉:地位源於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