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購併舉再出重磅政策,房租會降嗎?

租購併舉再出重磅政策,房租會降嗎?

01

1月16日,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原則同意福州、南昌、青島、海口、貴陽等5個城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這樣,實施試點的城市增加到了18個。

什麼是集體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也就是平時說的農村宅基地、農村公共設施用地、經營性用地。

在這上面建的租賃住房,村鎮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自行開發運營,也可以採用聯營、入股等方式,不用再經過政府徵地上市,連開發商都可以省去,直接進入市場!

說白了就是:村裡的土地,可以村裡建房出租給城裡人了!

有業內人士估算,農村集體建設的租賃房成本,可能只有商品房的20%(一線城市)到30%(二線城市)。換句話說,2-3折的房子可能要來了!

如此大量廉價的租賃房湧入市場,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顯然會大幅向租房者傾斜,在租房權益增加的同時,備受租房者關注的房租也可能會下降!

02

租購併舉再出重磅政策,房租會降嗎?

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最早從一線城市開始,2012年,京、滬最先試點集體用地建設公租房。

但是試點的前5年,因為土地供應量有限,地塊多在偏僻遠郊區,交通不便利,對城市樓市幾乎不產生影響,很多人更是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政策。

隨著全國樓市在15、16年的新一輪暴漲,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城市數量開始迅速增加。

2017年8月,正式批覆第一批試點,包含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成都、鄭州、瀋陽、合肥、廈門、佛山、肇慶13個城市。

這一年,北京一口氣確定了39個集體土地租賃房項目,建設用地約203公頃,總建設面積約321萬平方米。

因為是新模式,項目開工進度並不快,一直到去年底,大部分地塊批而未建。

直到今年1月初,北京市住保辦主任鄒勁松表示,2017年未開工的27個項目,2018年完成供地的項目,也將在2019年全面開工。這個供應量到2021年是50萬套,可以解決至少100萬新市民的居住需要。

又經過兩年的摸索,增加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路徑被廣泛認可,開發模式逐漸成熟,開發進度開始提速。

在公佈第二批試點的5個城市時,也一併公佈了每個城市的試點實施方案,土地出讓範圍精確到了區縣。

具體看看青島、貴陽、福州、海口、南昌5城市供地範圍:

青島市的試點範圍確定在城陽區、黃島區、膠州市。貴陽市的第一批試點選擇在雲巖區、觀山湖區、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經開區、清鎮市、修文縣。福州市則選擇了“住房需求強烈的”倉山區、晉安區。

海口市提出,項目試點要特別安排在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等新市民居住需求的城鄉接合部,或者人員較為集中的產業園區附近。

南昌市的首批試點重點,是“土地管理秩序良好、區域配套較為完善、產業集群和高等院校聚集度較高”的高新區、紅谷灘新區、青山湖區。

第一批試點城市的突出問題是土地“錯配”,土地供應在遠郊區,租賃需求在中心城區。交通不便利,配套不完善,實際上很難使用,部分供給淪為雞肋。新批5城市試點,則明確指向了主城區、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公共配套較為完善的地區。

解決了這個矛盾,未來兩三年,試點18城市的租賃市場將迎來一大波有效供給。“租購併舉”的住房新模式,在核心城市實質性加快了。

業內人士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包括蘇州、濟南等城市、部分百強縣很可能也會成為下一批試點城市。

03

租購併舉再出重磅政策,房租會降嗎?

積極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原因很多。

第一、農村有地,有閒置房,但是缺錢。城裡有錢,但是沒地,少房。存在農村大量資源閒置、城市資金缺少投資渠道,只能在樓市、股市投機空轉。新的發展模式是鼓勵擴大內需,就是要在內部找到有價值的投資渠道,把錢導流過去。

第二、核心城市的房價已經在高位運行,特別是一線城市。而農村的土地資產沒有水分,很實在。大部分農村的房產就是建材成本價,適當的盤活部分農村宅基地,拓寬了鄉鎮、村集體、農民的增收渠道。光是核心城市郊區的農村就是上億人口的大盤子。

第三、經過持續多年的三農投入,農村沉澱了數十萬億的基建資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已經大為改善,農村的土地、山水景觀、林木等資源遠沒有充分開發。

第四、現代農業技術條件下,對傳統意義上的農民需求量下降。根據三農專家的預測,我國18億畝耕地、30億畝林地,1億的農業勞動力就完全夠用。富餘勞動力需要二、三產業去吸納。

城市裡的錢+農村的土地+閒置勞動力,三者充分結合起來。既有現實必要性,也蘊藏將巨大的經濟效益。

舉個栗子,北京東五環外的中央別墅區,溫榆河南北兩岸,以前都是大片農地。90年代後,慢慢蓋起了別墅。土地最初賣給了外資、港資,農地的價格極低。南岸的朝陽區孫河鄉當年也賣了一些,好在還留下不少。今年1月初,中央別墅區朝陽孫河板塊土地預售,每畝土地的預估價格已經不低於3000萬+了。比起之前,光地價就上漲了近百倍。只怕當地鄉鎮集體、老百姓都會後悔當初該多留下些好地。

同樣的栗子,還有海南三亞,當年最好的沙灘,外資投個酒店,地就賣掉了,連帶最好的景觀資源。那個時候三亞也是農業地區,也是以農地價格出讓。現在三亞的海景房有多貴,去過的都知道,一晚上幾千、上萬不稀罕。金娃娃只賣了個白菜價,這樣的栗子還不少。

可以想象,核心城市的近郊區土地,只要建房出租,就有很好的收益。在城市遠郊區,就需要更加高效複雜的開發模式。

如果在資金的支持下,村、鄉鎮集體與能人、企業合夥,集中收儲集體建設用地,形成生態化的連片農場,在生態化農業基礎上,搞電商、養生、旅遊、休閒和休閒地產,一、二、三產業融合,潛在的利潤空間仍將是十分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