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就業、社保、工資收入……人社部明確下一步工作安排

1月24日,人社部舉行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通報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通報去年工作情況和今年的安排

★ 就業 ★

2018年就業工作進展情況:

2018年,就業局勢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年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降至近年來的低位。

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5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81萬人。

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促進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

國務院出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從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鼓勵就業創業、積極實施培訓、及時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幫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和支持技能提升。

2

重點群體就業平穩有序

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三支一扶”計劃選派2.8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積極穩妥推進去產能職工安置,農民工就業平穩有序。

3

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積極推進

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創業支持力度。組織開展第三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3萬多個創業項目參與活動。加強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4

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加強

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系列職業培訓行動計劃,培訓力度逐步加大。全年累計開展政府補貼培訓約1600萬人次。

5

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出臺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服務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周、農村貧困殘疾人就業幫扶等專項服務活動。

6

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

國務院頒佈實施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人才流動公共服務日益完善。

下一步工作安排:

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1

完善和落實穩就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面落地,發揮政策效應。

2

突出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化實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拓寬就業渠道,統籌做好去產能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各類群體就業。

3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創業服務,組織開展創業服務展示交流等活動。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加大對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扶持力度。

4

全面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面向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去產能企業職工、貧困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的職業培訓行動計劃。

5

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落實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提高就業服務便民化水平。繼續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努力實現“月月有招聘活動,時時有就業服務”。推動落實人力資源市場條例,維護市場良好秩序,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

★ 社會保障 ★

工作進展情況:

1

社會保險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領域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參保擴面效果明顯。

截至2018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42億人、1.96億人、2.39億人;全年三項基金總收入為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28%,總支出為4.87萬億元,同比增長16.08%。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12.27億人。

2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建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邁出全國統籌的關鍵一步。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繼續實施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1840億元。

3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失業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升。

4

基金投資運營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基金監管進一步加強

持續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和監督檢查,建立社會保險領域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繼續加強年金基金市場監管。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繼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穩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加快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落地。研究制定參保人員遺屬待遇政策。探索完善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研究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

2

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經辦服務工作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3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

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運營,積極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

★ 人才隊伍建設 ★

工作進展情況:

1

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

印發實施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工程、會計、自然科學研究等系列改革指導意見,制定職稱評審管理規定、職稱評審信息化建設方案等配套政策措施。印發高級社會工作師、造價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制度文件。

2

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出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等意見,啟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在技能人才激勵、培養、評價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工作,30名中華技能大獎和300名全國技術能手受到表彰。開展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等技能競賽工作。

3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持續加強

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啟動實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製定出臺。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落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任務,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完善職業資格制度,建立職業資格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職業資格設置實施監管。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和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項目。

2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出臺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政策措施及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等政策。做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籌備、“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舉辦等工作。

3

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出臺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實施細則,實施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試點,落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獎勵規定,規範公開招聘工作。

★ 勞動關係和農民工工作 ★

工作進展情況:

1

勞動關係協調工作深入推進

勞動合同制度全面實施,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穩步推進,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作用得到積極發揮。開展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和諧工業園區評選。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和服務。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開展製造業人工成本監測試點工作。繼續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發佈工資指導線,2018年,15個省(區、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

2

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強

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落實地區間監察執法協作機制,實行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省級聯動處理機制。加大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2018年,全國各級人社部門公佈重大違法行為2923件。

3

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組織實施省級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屬地監管責任層層夯實,欠薪失信聯合懲戒力度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持續加強,治欠保支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下大力氣抓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進一步健全治理欠薪問題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執法,及時糾正欠薪問題和消除欠薪隱患。依法嚴厲查處欠薪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重大欠薪違法行為社會公佈和“黑名單”管理力度,加強欠薪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推進企業工資支付保障立法工作。

2

進一步加強勞動關係協調工作

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研究制定新業態勞動用工管理政策。

3

完善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政策

推進實施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落實落地。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制度,做好企業薪酬調查工作,適時發佈相關薪酬和人工成本信息。

4

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

完善調解仲裁製度,創新調解仲裁工作機制和方法,探索建立在線調解服務平臺,完善裁審銜接和工作協調機制,提高爭議處理效能。

★ 人社扶貧工作 ★

工作進展情況:

1

制定實施打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扶持發展扶貧車間吸納就業、鼓勵返鄉下鄉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扶貧勞務協作轉移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深入實施,社保幫扶政策進一步落實,人才人事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2

針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突出困難,加強工作對接和工作指導,建立信息直報制度,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支持深度貧困地區人社扶貧政策措施,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

3

人社部接受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進一步推動提高了各項人社扶貧政策措施的精準性和有效性。2018年,共幫扶388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大力實施就業扶貧

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抓好就業扶貧新政策落實,努力促進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就業。

2

持續推進技能扶貧

對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大規模精準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深入實施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深化校企合作,開展對口幫扶,力爭使每個有就讀意願的貧困家庭“兩後生”都能免費接受技工教育。

3

積極推進社保扶貧

立足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重點推動落實為建檔立卡未標註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政策。發揮失業保險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作用。

4

加強人才人事扶貧

研究完善對貧困地區事業單位人員、專業技術人才等傾斜支持的政策,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選派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扶貧等服務。

★ 系統行風建設 ★

工作進展情況:

1

系列便民服務舉措陸續推出

全面取消了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制定領取待遇資格確認經辦規程,積極推進跨部門數據共享和信息比對,完善遠程自助認證功能,著力構建“寓認證於無形”的認證服務新模式。

精簡優化社會保險登記手續,推行異地業務“不用跑”、無謂證明材料“不用交”、重複表格信息“不用填”。

啟動實施就業失業登記、社保登記和用工備案辦理登記“三合一”。

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探索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聯合懲戒等制度。

同時,全面梳理了辦事清單,制定了統一和規範全系統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的指導意見,專項清理了證明事項和證明材料。

2

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社保經辦、公共就業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標準逐步規範。“互聯網+人社”有序推進,電子社保卡、12333電話諮詢等信息化便民服務取得成效,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進一步增強。

3

窗口單位作風得到改進

出臺加強窗口單位經辦隊伍建設的意見,經辦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去年,人社部委託國家統計局作為第三方,對人社政策,包括行風建設等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全國人社系統行風建設方面的滿意度比2016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說明抓行風建設的成效還是非常明顯的。

下一步工作安排:

1

規範標準流程

做好人社系統國標行標清理。進一步梳理行政審批、許可、服務辦理等事項,制定對外辦理事項目錄清單和辦事指南,並向社會公開發布,優化服務流程。

2

推進信息化建設

建設人社信用、社保卡線上服務等全國性信息化基礎平臺,加快推進人社領域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與國家基礎信息庫數據共享交換、與國家政務服務等平臺實現對接。啟動建設人社信用黑名單數據庫並開展試點應用。

3

加強窗口經辦隊伍建設

加大培訓力度,深入開展業務技能比武活動,切實加強窗口經辦隊伍能力素質,改進工作作風。持續開展“人社服務標兵”宣傳活動,發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通報負面案例,發揮投訴舉報平臺作用。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收入……人社部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