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作者| 周迪

隨著網劇3.0時代的崛起,越來越多優質的作品湧現。如果說這個夏天《雙世寵妃》靠著“野路子”成為了另類爆紅網劇,那《河神》則是靠著良心改編和製作以及良好的口碑成為了網劇中的精品。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該劇由愛奇藝、工夫影業聯合出品,閒工夫製作,李現、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等主演,講述了民國年間天津衛的一段奇案。截至目前,《河神》播出過半,累計點擊量10.8億,豆瓣評分穩定在8.3分;更多數據分析戳下圖↓↓↓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為了給各位粉絲大大們呈現一個更立體的《河神》,日前,娛影君專訪了該劇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聽其真實而浪漫地分享這部口碑至上、燃爆整個夏天的網劇背後藏的那些值得行業借鑑的乾貨。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

《河神》:

找了一個不被大家看好的“男朋友”談戀愛

《河神》改編自天下霸唱的小說《河神1·鬼水怪談》,其知名度遠不及《鬼吹燈》系列,甚至都有些冷門。並且,《河神》不是霸唱最出名的盜墓題材,只是探案小說。有趣的是,這樣一部“小IP、小明星、小製作”的作品,成為了精品化網劇的標杆。

從題材來看,《河神》與《鬼吹燈》系列確實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鬼吹燈》系列是近幾年火熱的盜墓題材,龐大的世界觀+神秘的地下世界吸引了許多關注;而《河神》卻是一部主打靈奇探案的作品,涵蓋更多的是民國傳奇的年代感、神秘詭異的靈異奇聞以及與科學的碰撞。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在演員陣容上,《河神》似乎也沒有刻意去追求所謂的流量擔當、全明星陣容。對此,李蒞櫻表示:“對於演員的選擇我們更多看的是演技。”劇中的四位主演,從小河神李現到女記者陳芋米,都屬於比較新的演員,在劇中“挑大樑”對四位而言應該都是首次。

被問到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偏冷門的IP進行改編時,李蒞櫻表示:“愛奇藝從來對於IP的選擇方面,首要關注點是創新和做差異化。”好比兩年前愛奇藝自制的網劇——《老九門》,也是南派三叔另一種類型的IP,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這部劇。當時也有很多人不看好,事實證明這樣的創新和差異化選擇是可行的。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某些方面來說,《河神》跟《老九門》很相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複製。”李蒞櫻補充說道。

在當下同質化較嚴重的時代,當某個類型題材在市場大行其道時,絕大部分製作公司或視頻網站會選擇進行“跟風”,這個時候《河神》的出現不僅獨特,還尤為重要。

無論是《老九門》還是今天的《河神》,可以看出愛奇藝近幾年對於IP的選擇,一直走的都是市場上鮮有的風格。假設按照當下的影視生存法則來看,從IP選擇到演員,《河神》確實與傳統意義上的頭部自制劇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或許也就是李蒞櫻一直強調的“差異化”和“創新”。

“對我來說,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的過程。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年,談了很多個‘男朋友’。現在想交一個不一樣的風格。這時,《河神》出現了,儘管很多人不看好他,但我就想跟他談一場差異化的戀愛。幸運的是,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之下,有了一個比較美滿的結局。”

李蒞櫻的這番回答一字一句都透露著浪漫的氣息。

IP改編:

小說是蓋四合院,影視劇則是蓋高樓

這幾年,根據知名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幾乎佔據了影視界的半壁江山。但數量上去了,質量卻沒有。因此,對於IP,尤其是類似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這一類知名作家IP的改編,每一次都是備受矚目。

“如何才能改編得不撲街?”成為行業一大痛點。

採訪期間,李蒞櫻以《河神》為具體案例進行了深度解答。在她看來,IP改編影視劇就像是蓋房子。“小說是在蓋四合院,而影視劇蓋的是高樓。”前者的發散思維更強,在一片空地上可以根據自己的用途隨時加蓋;但影視劇不一樣,首先要把整棟大樓的框架設計好,一棟樓所需的原材料事先規劃好,一集就是一層樓,都準備好之後再層層遞進。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四合院&高樓)

“除了源頭邏輯不一樣以外,兩者的實時佈局也有很大差別。”李蒞櫻繼續說。小說在寫下一章節的時候,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隨時更改章節的內容和方向,但這對影視劇來說就不可能。拋開時間、成本等問題,假設一直一直聽別人的建議,一次又一次地更改劇情的話,是無法進行下去。“最關鍵的是要做好自己。”

確實,對於IP的改編,被罵得很多、被罵die的也很多,很重要原因就是改“過”了。屢屢創下影視爆款的李蒞櫻表示:“IP改編影視劇需要從敘事的角度,認認真真地去分析、去思考。首先‘適不適合改’是關鍵,直白點說,有些IP真的就沒有啥可改編的。”

“再者,改編千萬別逾越了觀眾的普適度,別把用戶的接受度想得太高。”李蒞櫻繼續說道:“對於任何IP改編來說,邏輯框架和人物特性都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在改編的時候基本沒有變。像《河神》,我們在前期劇本討論的時候,也是很激烈地掙扎過關於小神婆和記者肖蘭蘭兩個角色的加入。”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在眾多評論中,很多原著粉對於《河神》的改編表示認可。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豆瓣網友評論)

李蒞櫻表示:“我必須強調的是,大IP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所謂的大IP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簡單來說,一部超級網劇必定具備了多種好的元素,並非某一個單一項。《老九門》、《河神》的成功絕對離不開南派三叔、天下霸唱、製作團隊、演員們等等因素。”在她看來,作為製作方和平臺方,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適合用戶的東西呈現出來,而選擇權更多掌握在觀眾手裡。

嘗試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美劇模式

《河神》是愛奇藝與工夫影業聯合打造的一部靈奇探案劇,工夫影業是以知名電影人陳國富為核心的新銳公司,曾推出《鬼吹燈之尋龍訣》、《火鍋英雄》等影片。

早在製作初期愛奇藝和工夫影業就將《河神》定性為“中國特色,美劇表達”。其片頭好萊塢式的人物出場方式、評書形式的前情回顧都與美劇如出一轍。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李蒞櫻告訴娛影君,“正是工夫影業的匠人精神打動了我,也成就了這部網劇。你們所看到的一幀一秒,都是田裡導演、汪啟楠監製等《河神》的拍攝團隊,用生命做出來的畫面。

《河神》的電影質感是成為了其一大特色,李蒞櫻表示:“這很大程度是基於工夫影業、導演團隊的基因好、能力強,他們擅長做電影。為什麼不盡可能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呢?”

提及《河神》具體的製作,李蒞櫻首先說起了導演田裡發過的一條朋友圈: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截圖來自《河神》導演田裡的朋友圈)

“121天拍攝,四次工作到午夜以後;純水下拍攝12天;1750個小時工作,相當於不眠不休拍了73天;單次出工最長30小時,單場最高200個鏡頭;前後400多人劇組,112個演員;夏秋冬三季,象山、上海、宜興、海口四地轉場拍攝了160多個場景。飛到200米高空航拍,潛到6米池底承受耳壓,去了首次開放劇組使用的海南基地,進了已經形成上億年的地下溶洞,打戲、水戲、吻戲、床戲拍個遍,偵探片、殭屍片、懸疑片、喜劇片過足癮……”

兩年劇本打磨、4個多月全封閉式拍攝,這是目前業內較為少見的做法。不得不說,作為一部網絡劇,《河神》這棟24層的大樓建得確實有品質。

在建樓的過程中,意見不合是難免的,特別是談及合作理念、製作細節的時候。李蒞櫻笑言:“因為對《河神》付出了感情,所以大家都竭盡所能地想讓他更好。愛奇藝作為平臺方,更多的是從用戶需求方面去考量,再加上政策方面的把控;而工夫影業作為製作方,他們關心的重點在於內容、畫面感、人物塑造等方面的

製作是否夠精緻。整個過程大家都很痛苦,一直在相互折磨。就像是男女朋友間的吵架,事實證明,我們是越吵越愛。

隨著政策的日漸規範,如今的網劇不僅要拍得好看,關鍵還要保證其能過審且安全上線。李蒞櫻舉例說,為了儘可能規避過於血腥的場面,《河神》在第9集胡總管回憶剿匪的經過時使用了手繪動漫,專門邀請了美國專業的動漫設計製作的。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而且為了儘可能在還原小說情節的基礎上,保證順利播出,呈現劇情時我們還加入科學的解釋,去除了原著小說中涉及的封建迷信元素,令劇情更加完整、合理。”她補充說:“比如在劇中出現的成群結隊的‘喪屍’,雖然整體氛圍依然保留了靈異鬼怪的詭異陰森,但會有科學、病理學的解釋。”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此外,根據李蒞櫻介紹,《河神》製作的精細還體現在對聲音的使用上。最值得一提的是採用了

實物配音,即劇中所有的關門聲、碰撞聲等都是配音老師真實呈現的,沒有使用音效庫中的素材。“這在其他許多影視劇裡並不多見。”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李蒞櫻認為:“一部劇裡的音樂是重要的。但是目前還沒有太多人意識到這一點。”在《河神》中,除了有實物配音以外,所有的背景音樂以及片尾曲都是原創的

,還特意邀請了蕭敬騰製作並演唱片尾曲,“河神+雨神”的組合也成了這部劇的另一大亮點。

《河神》總製片人李蒞櫻:每部作品的完成都是一次戀愛過程

(“雨神”蕭敬騰為《河神》演唱主題曲:《河》)

“我們希望這種新的嘗試能夠給市場帶去一些變化。鼓勵大家多做貼近市場的突破與改變,助力行業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她補充說道。

不斷嘗試,不斷創新

從網劇《盜墓筆記》到《老九門》、《餘罪》等再到今天的《河神》,愛奇藝似乎在嘗試不同的播出模式。

李蒞櫻表示:“愛奇藝在不斷進行嘗試,力求探索出一種貼近用戶又符合市場需求的播出模式,未來可能劇場化會是一個大的趨勢。”對於美劇、韓劇“邊拍邊播”的模式,李蒞櫻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目前來看不可能。因為各方面的條件都還不成熟,成本是一方面,另外,對於製作團隊的要求也特別高。

採訪的最後,李蒞櫻還分享了她自己的一個“行業小竅門”——喜歡看評論,但不看好評論,只看差評。不僅自己看,還要求團隊裡的人都關注並且整理存檔。

“因為評論中的許多建議對於我的下一步作品是有很大幫助的。作為製片,格局要大,要接受批評,但詆譭我們是拒絕的。”對於自己的行業小竅門,李蒞櫻如是說。

的確,沒有任何東西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河神》評分很高,仍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瑕疵。但愛奇藝這種謙卑、敢於突破和挑戰的態度以及多部精品影視劇的製作經驗確實值得行業借鑑。

期待愛奇藝下一部不走尋常路的匠心網劇——剛剛殺青的郭敬明IP改編作品《爵跡·臨界天下》,娛影君預感又將會掀起一股熱議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