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上車佔座,幾百公里走幾十小時,半路還有天價午餐

又是一年春運時,如今是網上購票,鐵路、公路、空運任選,千里故鄉一日還。時代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第一代農民工,我們幸福著,但從前那一幕幕也常常浮現在眼前。

上世紀90年代初,嚐到改革開放甜頭的農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力紛紛走出大山,奔向心中嚮往的城市打拼更為美好的生活。春運是當年最為宏偉的景觀,也是第一代農民工無法忘卻的回憶。

半夜上車佔座,幾百公里走幾十小時,半路還有天價午餐

當年車站買票就擠成這樣

那時農村出門都是硬板凳的班車,也只有春運的時候,一個鄉鎮才能有一趟班車到省城。就是這一趟班車要滿足這麼多外出農民工的需求,常常是一票難求。那個年代鄉鎮沒有售票處,不會提前賣票。要想搶到座位或者能夠擠上去,就得半夜上車,睡在車上,一刻也不離開。

我記得很清楚,當年我就是連續三個晚上披著大衣去幫姐姐搶座,頭兩個晚上撲空,第三個晚上我12就趕到停車場這才搶得先機。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六點,我寸步不離,正月初幾的深夜冷得出奇,一件大衣根本無法抵禦那徹骨寒冷,只能在車上搓手跺腳,熬過一宿。

半夜上車佔座,幾百公里走幾十小時,半路還有天價午餐

當年的老式班車

第二天一早,司機沒來,鎮上的停車場早已經是熱鬧非凡。車門根本就無法進去,高高的班車輪胎成了墊腳石,窗戶成了門,下面推,上面拉,沒有搶到座位的依然是拼命往裡擠。那時不存在超員限載,只要能夠上去,關得上車門就行,往往一個不足40座的老式班車,活生生帶走7-80人。

現在想想真的是不堪回首。車上人擠人,遇上個暈車的嘔吐物座位上、行李上、甚至衣物上都可能有,車上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確實難聞。

半夜上車佔座,幾百公里走幾十小時,半路還有天價午餐

當年的客車也是這樣翻窗而入

高速公路是在九十年代後期才逐漸出現,那時班車就穿行在盤山的鄉村公路、擁擠的國道,車速平均能有個50碼就很不錯了,所以往往幾百公里路程,頭天從鄉村上車,第二天下午才能達到目的地。這一路上,車輛得加油加水,乘客還得吃飯、方便,走走停停,天氣不好、輪渡排隊有可能一等車就是幾個小時。

還有無法令人忘懷的是,司機往往會在路上安排吃飯,這些地方都是他們設置好的,吃不吃都得掏錢,不然車子就別想繼續往前開。那飯菜、那價格,和搶劫沒有什麼區別。

半夜上車佔座,幾百公里走幾十小時,半路還有天價午餐

當年的廣州火車站春運場景

如今農村交通方便了,農民很多也自駕回家,這些已經成為歷史,回憶起來有些心酸,但這應該也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