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秦宇初到连队,频频遇到奇葩事,欢迎仪式也出了乐子

故事:秦宇初到连队,频频遇到奇葩事,欢迎仪式也出了乐子

秦宇的神圣感还没来得及捂热乎,心就凉了半截。

先前一直忙着赶路,没有用心观察周围环境。现在突然发现,这一大片土地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连队。放眼望去,除了连队,其它地方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甚至没有边际。秦宇回头望了一眼,同样白茫茫,已经看不到来时路上经过的任何房屋了。

“这他妈是什么鬼地方!”秦宇心理暗想。

老兵对他们几个说:“一会儿到连队时候都精神点儿!咱六连的官兵都在门口迎接你们呢!”

秦宇不再多想,来都来了,先呆上一阵再说,不是还能调走吗?有啥怕的!

连队渐渐近了,只见连队大门两侧夹道站着六、七十号人,有拿着队旗的,有拎着锣、挂着鼓的,还有扯着条幅的。大门中间站着一位小少尉,眼瞅着这四个新兵离欢迎的队伍还有十来米了,小少尉突然喊道:“预备——,起!”

战士们顿时把手中的锣鼓敲了起来,手里没拿东西的战士边鼓掌边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这时,上来四个老兵接过四人手里的提包,有一位中尉干部过来与他们四人握手,带他们回来的老兵介绍道:“这是咱们连队何指导员!”

他们四人还是头一回与部队上的干部握手,都激动的伸出双手与指导员握手,别提多兴奋了。

老兵问指导员:“指导员,这四个兵怎么分?”

指导员反问:“连长怎么说的?”

老兵答:“连长让我先带他们四个回来,他等接了下批兵一起回,没交待分兵的事啊!”

指导员说:“那就先带到你们班吧!过后再说。”

老兵答:“是!”说完就对秦宇他们四个说:“跟我来!”

秦宇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带他们回来的老兵竟然是新兵班长,而且自己竟然暂时分到了他们班。看来还真得好好表现一番才是。

老兵把他们带到一个宿舍门口,门上挂了一个牌子——新兵二班。

“你们暂时先住这屋,等新兵到齐后,可能会重新分班,先把行李放下吧!”老兵对他们说。

秦宇他们进了屋,那几个帮他们拎包的老兵也都跟着进来把他们的包放下,像瞅珍惜动物一般瞅着他们。这时二班的主人发话了:“瞅够没呢?瞅够就出去吧!瞧你们那没出息的样儿!”

其中一个老兵听了,阴阳怪气的对他说:“切,神气啥!接回几个新兵蛋子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地滚子!”显然,“地滚子”是这个班长的绰号。

其他几个老兵也跟着附合:“就是,这一道是没累着啊!还有力气神气呢!”

二班长哈哈一笑,说道:“拜托,拜托,小装一下,各位班长请先回,我真得帮他们收拾一下了,一会儿还得带他们去吃饭呢!”

几个老兵这才出了二班。

“他们四个都是你们的新兵班长,以后会认识的。现在抓紧洗把脸,一会儿去吃饭。”二班长对秦宇他们说道。

秦宇看地上摆了满满两脸盆水,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班长说:“用自己的脸盆把这水分了,就在班里洗,洗完我领你们去倒水。”

秦宇他们愣了一下:“这怎么洗,一人半盆水吗?就蹲地下洗?”

老兵说:“别愣着了,快洗吧!都别脱衣服洗,简单洗一下得了,估计面条马上就煮好了。”

秦宇一听面条,肚子马上咕噜了一声,赶紧取出自己的脸盆开始分水,其他三人也都行动起来了。他个子本来就高,蹲地上洗很不方便,就简单用手捧着水往脸上浇了两下,然后把毛巾沾湿、拧干,开始反复的擦脸、擦脖子、擦头发,其他三人也学着他的样子开始擦。他看出来了,他要是擦不完,他们三人也会跟着继续擦下去,他们是不知道擦完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呀!

秦宇把毛巾搭在床头,问他们仨:“都洗完了吧?”

“洗完了!洗完了!完事了!”他们应和着。

秦宇问班长:“班长,这水往哪倒?”

二班长说:“走,我领你们倒去!”

他们四人赶紧端起盆跟着班长往外走。出门左转走到头是洗漱间,二班长组织他们把水倒了,又教他们把盆洗了洗,告诉他们以后洗完脸也要记得把盆洗干净。

刚回到班里,炊事班就来人说开饭了。原来,这顿饭是专门为新兵煮的面条,这是部队的传统。俗语说:上车饺子,下车面。送老兵是吃饺子,迎新兵是吃面条。

班长带着他们又往食堂走。到了食堂一看,一张长方形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五碗面条。秦宇当时诧异了,这也太简单了吧!哪怕有点咸菜也像那么回事啊!这面条,一看就是挂面煮的。秦宇爱吃面条,但又痛恨挂面,本想着能美美地吃上一顿手擀面,看来是他想多了。

班长让他们坐下,自己也坐下,对他们说:“这顿面条是连队特意为了欢迎你们做的,也是你们到部队的第一顿饭,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快吃吧!”

秦宇看着眼前的面条,虽然很饿,却一丁点儿食欲也没有。因为这是热汤面,在秦宇看来,面里起码得有一个荷包蛋吧?没有荷包蛋也得也点儿肉丝吧?再不济,放点葱花、青菜爆个锅也行啊!这些都没有。不对!也不是都没有,这里面有几根大白菜切的条,看起来跟挂面差不多粗细,所以一打眼没看出来,汤里还飘着几滴油花,还有咸淡。

秦宇一根一根的往嘴里送着,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想:“这是人吃的吗!”

班长看他们几个吃得磨叽,就说:"抓紧吃,都大小伙子吃东西咋这么费劲呢!"

秦宇没有抬头,用筷子夹了一大绺面条,往嘴里塞去,强忍着眼泪倔强的嚼着,倔强的咽,硬是把这碗奇葩的面条吃完了。看得出来,他们仨也是硬吃,李光辉还剩了一点儿,怎么也不吃了,班长也没说啥,就带他们回班了。

到了班里,班长给他们分床位,反正就他们四个人,班里正好五张上下铺,他住在门口的位置,剩下的四个下铺他们一人一个。

班长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床上坐好,对他们说:"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张东勇,今年是第三年兵了,由于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分班,我就不多介绍了,以后即使不在一个班,也会慢慢熟悉的。这几天连里最重要的事就是迎新兵,你们先到了,也没什么事情需要你们做,我会带着你们打扫卫生,教你们一些铺床,扣内务的基本方法,你们先适应适应。今天的任务就是把床铺好,然后睡觉!"

张东勇接着又说了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了一下不许在营区乱窜,不许到别的班,更不许出营区。他说这些话时严肃的样子很是吓人,秦宇他们几个都牢牢记住了。

帮他们铺好了床,班长就让他们睡觉,说是一路上两、三天都没睡好,今天可以提前睡觉。

秦宇试探着问班长:"班长,可以洗洗脚吗?"

张东勇说:"对了,必须洗,而且以后每天都得洗。一会儿你们几个拿盆一起去打水,把水端回来就在班里洗,洗完再一次去倒。哦,没有热水,就拿凉水将就吧!以后会习惯的。"

秦宇心里又是一惊,这大冬天的,还得用凉水洗脚,要命啊!

可还是得洗,秦宇他们几个浮皮潦草的把脚洗了,实在太凉,秦宇泡脚的想法被现实无情的打消。

接下来是更奇葩的问题,睡觉竟然没有枕头。没有手擀面,没有肉丝,没有青菜,没有咸菜,没有热水,这些都忍了,没有枕头怎么睡呢?班长教他们把套着军装的棉衣棉裤叠好,放在床头当枕头,可这棉衣棉裤还潮着呢!这一路出多少汗班长也看到了,就这么捂一宿,不得臭了啊!可秦宇不敢对这有异议,他们仨更不敢,只好按班长教的去做。

秦宇躺下后,闻到了一股樟脑球夹杂汗的味道,他感觉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心里无数个"天哪!"飘过。

不知是哪个没长心的,不到十分钟打起了呼噜,甚至还有说梦话的。这才四个人就这样,要住满可就热闹了。秦宇说什么也睡不着,正当他闭着眼胡思乱想的时候,他感觉有人在他旁边轻轻的走动,给他掖了掖被角。他眼睛微睁,看见班长也去给别人掖被角了。这让秦宇稍许感动了一下,可班长接下来的举动真正打动了他。他看见班长开始逐一掏他们大头鞋的鞋垫,按顺序夹到了暖气片里。就是带着这份感动,秦宇睡着了。一夜无话,也无梦。

第二天早晨,连队起床哨响起的时候,他们几个扑愣坐了起来。张东勇说:"继续睡,没你们事!"可在班长出去早操后,他们还是起床了,开始打扫卫生。

一会儿,张东勇回来了,看他们都起来了,对他们说,你们先去打洗脸水,打完放到自己床下,待会儿卫生差不多了,就开始洗脸。秦宇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水打回班里来洗,又不敢问,只好照做了。

打完水,张东勇先是给他们几个示范了一下扣内务的动作要领,接下来就是按照动作要领练习。秦宇的老爸是提前给他做过功课的,所以他领会要快一些,看得出来,张东勇对他的悟性很满意。其他几个可就不行了,那被子叠的简直就不堪入目,就是个笑话!不过张东勇也没说啥,就是告诉他们慢慢来,再就是让秦宇教一教他们,这可把秦宇得意坏了!

早饭后,还是练习扣内务。张东勇告诉他们过会儿还有一批新兵到,秦宇立刻来了精神,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别的新兵来队时的熊样。

上午十点左右,一声哨响,接着有人在楼里喊:“集合,迎新兵!”

张东勇对秦宇他们说:“你们就别出去了,想看趴窗户看吧!”说完就往外跑去。等张东勇出去了,他们几个都挤出班门口,趴在了走廊的窗户上。

还是那样的阵仗,但是这批只来了两个兵,连长亲自接回来的。让秦宇他们嫉妒的是,他们竟然是坐着毛驴车回来的,不公平,太不公平了!这俩新兵背靠着背,连长盘着腿,老乡赶着车,一摇三晃的,哪有个当兵的样儿!这是秦宇心里给他们的评价。

在毛驴车离连队还有十多米远的时候,还是那小少尉:“预备——,起!”锣鼓顿时响起,伴着官兵们的掌声和呐喊声,毛驴子成功的被惊着了。只见那毛驴子头一仰,一个起式,疯一般向前跑去,本来一个直角拐弯就能进连队了,毛驴子却一直往前奔,老乡怎么也叫不停,连长也起身跪在车上帮老乡拽绳子,两个新兵紧把着车的扶手倦成了一团,战士们一看危险,赶紧停了锣鼓和欢迎,几个老兵飞奔向驴车跑去,这场面真是让秦宇他们过足了眼瘾。毛驴车冲出去五十多米才停住,连长黑着脸交待几个老兵把新兵扶下车,连背包和提包都让老兵拿着,那两个新兵腿都软了,好不容易才被扶到了连队。这场欢迎仪式不欢而散,官兵们好久没经历过这么刺激的场面了,想笑又不敢笑,只能严肃的憋着。指导员赶忙上前去跟连长握手,直呼辛苦!别提多尴尬了。

这一批接来两个,下一批接了八个,还有一批是四个,一批是十个,最后一批十二个。这么碎的欢迎仪式也是没谁了,开始指导员还兴致勃勃地一起欢迎,后来两次都没露面。喊预备的活也从小少尉交到了一位老班长那里,甚至后来出来迎接的人越来越少,只好由先来的新兵凑数,变成了新兵迎新兵。这帮新兵对这事可是新鲜的很,锣鼓敲得震天响,最后一批兵是凌晨一点多到的,这帮新兵敲锣打鼓加呐喊,比白天还起劲儿,像是在发泄一般。幸亏这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家,不然这么闹腾,非让老乡找上门不可。

二、三十年后,当秦宇跟几个新兵连的战友聚会时,还会谈起这些初到连队的乐子事,引得一顿哈哈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