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報告別“高送轉”:10轉9.5股將成上限

儘管目前只有25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了2018年分配方案,但上海某私募負責人已對《金證券》記者表示,“年報基本不會出現高送轉公司,取而代之的是現金分紅。”

記者注意到,在已發佈預案的公司中,近九成分配預案選擇現金分紅,無一家選擇送紅股,10轉9.5股是當前最高送轉方案。目前,還沒有一家符合滬深交易所定義的“高送轉”。

10送轉9.5股將成上限?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在25家發佈年報分配方案的公司中,有19家公司選擇轉增股本,其中15家公司選擇10轉增5股以上,8家公司選擇10轉增8股以上,正業科技、耐威科技、揚帆新材和正元智慧均選擇10轉增9股以上,正業科技每10股送轉9.5股成目前最高送轉方案。

“不出意外,今年應該不會見到10送10,10送轉9.5股就是上限了”,滬上私募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說,高送轉的消失,主要是監管的威力。

2012年以來,A股高送轉最高紀錄不斷抬升,從2012年最高的10送轉15,提高到2015年的10送轉30。此後交易所加大了對高送轉股票的市場監察,“高送轉+減持”被緊盯,熱度開始下降。10送轉10以上個股從2015年的335只驟降至2017年的41只。

上述私募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表示,10送10不見了和去年4月滬深交易所出臺的高送轉新規有關。“如果上司公司業績稍不達標,此時再推出高送轉,只會招致監管層的嚴查。”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高送轉新規去年4月4日亮相。滬深交易所要求高送轉比例與公司業績掛鉤,“抬轎式”減持受到約束。根據指引,對於高送轉的認定標準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送轉比例分別為10:5、10:8和10:10。指引同時還規定了高送轉需滿足淨利潤連續兩年增長等三大條件之一。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滬深交易所定義的“高送轉”,目前尚無一家達到標準,目前選擇10轉增8股以上的8家公司,全都屬於創業板。

長三角某上市公司董秘對《金證券》記者直言,“公司肯定是想多送一點,擴大股本,但監管都亮出具體的數字了,越線不是找死麼?”他也判斷,即便年報全部披露完畢,也不會出現一家“高送轉”公司。

缺錢大股東瞄上高派現

“規避監管風險踩線分配是難以避免的,好在交易所對利潤也有要求,所以送轉方案與業績的匹配度較往年大幅提升,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件好事,畢竟以往有公司業績下滑甚至虧損也要高送轉,成了單純的炒概念。”上海私募負責人表示。

“高送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金分紅。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25家發佈年報分配方案的A股公司中,有22家公司涉及現金派現,佔比88%,合計將派發現金54.9億元。有17家公司的現金分紅超過2017年淨利潤的30%,有10家公司的分紅超2017年淨利潤的50%,6家分紅超2017年淨利潤的60%。目前分紅預案力度最大的是小天鵝,每10股現金分紅的金額為人民幣40元,分紅總金額高達25.3億元,相當小天鵝母公司第三季度末未分配利潤的85.08%,也相當於小天鵝2017年全年淨利潤的167.95%。

上述董秘提醒《金證券》記者,年末分配是大股東套現的好時機,借高送轉減持的路行不通了,大股東就會打其他主意,比方大比例分紅以獲得現金。

1月18日,創業板公司鴻利智匯發佈業績下滑公告,因為計提商譽減值等影響,預計2018年實現盈利1.94億元至2.65億元,同比下滑25%至45%。同時發佈的還有高分紅提議公告,公司董事長、第二大股東李國平提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元,預計將派現2.14億元。而公司上市7年累計現金分紅僅1.09億元。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鴻利智匯第一大股東四川金舵投資有限公司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6.88%,第二大股東李國平持股佔比17.99%,兩者合計持股44.87%。假使公司派現2.14億元,將有9600萬元進入前兩大股東的口袋,董事長李國平個人可以分到385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李國平曾為鴻利智匯第一大股東,去年7月份其將持有的鴻利智匯4275萬股無限售流通股,以10.93元/股的價格轉讓給金舵投資,退居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業內人士推測,“如果二股東已生退意,大額分紅無疑是最後的厚禮。”

“既要倡導現金分紅,切實回報投資者,也要約束缺錢的大股東借高派現填滿自己的口袋。”上海私募負責人稱,利潤分配並不是越多越好,不損害普通投資者的利益、有利公司長遠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