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語言操作項目的教學——交互式語言技能的教學(一)

語言操作項目交互式語言

,這是關於回答問題的能力對話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很多孤獨症兒童的家長,包括我,都渴望與孩子們互動。如今我知道這個過程不需要魔法,但需要系統性程序來建立對話技能。我確信有一天盧卡斯會跟我有真正的對話,自從他開始可以響應簡單的問題後,我們之間已經有簡短的迷你對話,但是他仍需要教如何問、如何答“5W問句”。


其他語言操作項目的教學——交互式語言技能的教學(一)

北大醫療腦健康

這是一個普通成人之間的對話例子,括號中標出了所含的語言操作項目。

安妮:“我以前沒在這裡見過你(命名/要求注意力)。你是初次來到這裡嗎?”(要求信息)

傑米:“對,我是最近才從紐澤西搬來的。”(交互式語言)

安妮:“哦,你住在紐澤西哪邊啊?”(要求信息)

傑米:“文特諾(Ventnor)——靠近大西洋城。”(交互式語言)

安妮:“我愛大西洋城。”(交互式語言/要求注意力)

傑米:你喜歡賭博嗎?(要求信息)

安妮:“我喜歡!”(交互式語言)

可見,這段普通的對話混合了三種語言操作項目。高級的命名或評論通常是為了要求獲得注意力,且可作為一段對話的起始。這類語言操作項目的例句包括下列陳述:“我好喜歡你這件衣服”,“好棒的天氣,這樣的天氣真是美好”。第二個對話的部分是提問要求資訊,如“你住哪裡?”“你怎麼去那裡呢?”“你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對於

孤獨症兒童,這些較高級的要求技能教學需要非常精細的引導,或許是在孩子可以正式跟你要求某種物品或活動的幾個月或幾年後才會教到。

對話的最後一個部分就是互動式語言反應(回答5W問句)。

交互式語言的前提只有單純的語言刺激,但是不像我們希望學生會說出與教師同樣的仿說詞句。交互式語言反應需要的是與教師提供線索的用語完全不同的詞語。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令人困惑,但在實際教互動式語言時通常非常簡單,因為它可能使用有趣的活動,如兒歌和童謠接唱。如我先前所提到,我先生在盧卡斯2歲時偶然發現,他可以接唱完好幾首歌裡好幾句的最後一個字。我也在評估時發現很多小孩都有相同能力,即使他們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無法做這件事。

北大醫療腦健康導師在開始教孩子互動式語言技能

前,先選一首孩子常聽且熟悉的歌,如恐龍巴尼主題曲《我愛你》就是對孩子極具魅力的一首歌,或是《麥老先生有塊地》(Old MacDonald Had Farm)也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對只會發出簡單聲音的孩子,因為在你唱完“咿——呀——咿——呀”後接唱“呦”或是唱動物叫聲如“汪”、“哞”通常都是很容易出現的反應。

北大醫療腦健康 摘自《語言行為方法——如何教育孤獨症和相關障礙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