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經濟學3》(下)|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

《魔鬼經濟學3》(下)|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

這節我們來講下書中兩個勁爆的話題,如何辨別恐怖分子?為什麼妓女的收入越來越少?說到恐怖分子,我們通常覺得恐怖分子都是些出自貧困地區,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一群人,你可能覺得這樣的人才有可能會被那些極端組織給忽悠。但是從數據來看,其實那些恐怖分子的受教育程度都還是挺高的。他們大都來自中產階級的家庭,其中大部分人都上過高中,還有少數上過大學。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最有可能的解釋就是當一個人還在為生計發愁的時候,他們就不太關心政治問題,恐怖活動多少帶有一些政治因素,有一個研究顯示,最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那些人,和最有熱情投票的那些人特別像。也有一種解釋是,恐怖主義的那些頭目都很看重個體的執行能力,因為實行一項恐怖計劃至少需要一些策劃能力,這要求的能力就比一般的犯罪要高一些,與其培養一批沒什麼能力,出去糊里糊塗就把事情搞砸的人,還不如重點培養一些高學歷的,有策劃能力,執行力又強的人。

恐怖襲擊最大的破壞力其實不在於恐怖襲擊本身,而在於它營造出來的恐怖氣氛給社會帶來的隱形成本。比如像我們現在去機場過安檢,都要抬腳檢查一下鞋裡有沒有什麼危險物品,為啥要有這個動作呢?肯定是以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嘛。以前有一個英國恐怖分子就是把炸彈藏在鞋裡上了飛機,儘管最後沒有爆炸,但是也讓機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可以算筆賬,假設一個成年人到機場安檢,做一次脫鞋再穿鞋的動作大概一分鐘,僅在美國,這個動作每年要執行5.6億次,5.6億分鐘相當於1065年,如果再用這個數字除以一個美國人的平均年齡77.8年,就相當於14個人累加的總生命值,換句話說,即便這個炸彈客沒有引爆鞋裡的炸彈,他憑空製造出來的脫鞋和穿鞋這個動作每年也會殺死14個美國人。

再比如9·11恐怖襲擊後的三個月裡,美國的交通事故突然增加了1000多例,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從此覺得坐飛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他們選擇開車。我們稍微看一下數據統計就會知道,坐車比坐飛機要危險得多,每年因為空難死掉的人數比被雷劈死的人數還少,而車禍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所以當大家害怕坐飛機的時候,又會每年平白無故地增加好多起交通事故。

再比如恐怖襲擊後,有大量的警力會被調去反恐,這樣就會導致其他部門或多或少地受冷落。像本來可以用來追蹤金融犯罪的人力資源全都被派來反恐了,這就導致金融犯罪的案例也大幅度上漲。這就是恐怖氣氛造成的隱性社會損失。

恐怖分子還有一個特點是人數特別少,每500萬人當中大概才有一個恐怖分子。你看,他們學歷又高,人數又少,要把他們找出來就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通常的做法大概有這麼幾種,要麼蒐集情報,這個方法是一直在用,但是失誤率也高,你得安插個臥底或是找到可靠的線人才能收集到可靠的情報。

以前就發生過這麼一起案件,一個線人說要給美國的情報部門透露一個大情報,一堆高官去見他,結果這個線人就是一個人體炸彈,一下炸死了20多位情報局的人,好多隻有他們才知道的秘密情報從此就消失了。所以收集信息難免會有情報不準確的情況出現。還有一個方法是通過通訊監聽,這個方法也是大海撈針,況且恐怖分子也都很聰明呀,他們才不會大搖大擺地在手機上密謀活動呢。再說監聽這個事大眾還反對,動不動還有個斯諾登這樣的偽愛國人士出來搞破壞,所以這招也經常不靈。

那還有沒有其他的招,列維特就發現了一招,他發現這些恐怖分子都有一些共同特徵,首先他們不存錢,有多少花多少,而且經常是一下往銀行存進去一大筆錢,然後一點一點地取。這明顯就是收到了別人的資助,其次是他們一般週五從來不在自動取款機上取錢,而且他們的賬戶裡沒有正常的生活開銷,比如水費呀、電費呀之類。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他們不買保險,你想,身為一個正常的美國人,保險就是必需品,何況保費又非常低,只要是個正常的成年人都會要這個保險。但是恐怖分子就不買,因為他們買了也沒用,保險公司是不會給恐怖分子支付補償金的。

你看,就靠這一個信息,一下從茫茫人海中就把恐怖分子鎖定了。最後列維特在書中還給恐怖分子做了一個忠告,如果一個正打算搞點事的恐怖分子想要掩蓋自己的行蹤,他就應該去銀行買份保險,然後把賬戶的名字改掉,再改一個名字。

你看,他在給恐怖分子出主意,他的這個結論出來之後你可以想象一下輿論成什麼樣子。所有媒體都在罵他,很多記者就讓他解釋,什麼樣的蠢貨會花這麼大功夫做一個陷阱,然後再告訴恐怖分子怎麼避開它們。好不容易找了個能辨識出恐怖分子的方法,現在你又公佈出去,真是一個豬一樣的經濟學家。

面對這些炮轟,他當然是把頭低下,虛心地接受批評,但列維特真的這麼蠢嗎?根本不是,據列維特的解釋,這其實就是個連環套,前面說的恐怖分子都不買保險,但是這個鎖定的範圍還是有一點點大,還是會有例外出現,現在假如有一個人以前不買保險,在列維特出完這本書之後突然跑去銀行買了保險,那說明啥,說明他八成就是恐怖分子。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列維特故意說錯,引導人們去銀行買保險,實際上你想想,誰會去銀行買保險呢,買保險都是在保險公司或是在認識的保險業務員那裡買,在銀行買保險的人幾乎就沒有,要是有個人符合上述這麼幾個特徵,一是突然存入一大筆錢。二是週五從來不取錢,賬戶裡也沒有日常開銷的費用。三是去銀行買了保險,那就直接可以抓了,估計就是一抓一個準。

當然這個所謂的連環套又被他在第三本書中給說出來了,恐怖分子會不會看到第三本書之後又不去銀行買保險了,或是這又是列維特下的一個什麼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誰也搞不清列維特到底想的啥。

《魔鬼經濟學3》(下)|用反常思維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為什麼妓女的收入越來越少。以前妓女的收入都是很高的,比如芝加哥,一個普通妓女的收入在100年前年可以讓她們隨隨便便進入上流社會,但是現在就不行了,現在大多數妓女賺的錢也就是餬口,為什麼她們的收入一落千丈?列維特給出的答案能把人氣死,他說因為妓女的生意被那些願意免費和男人發生關係的女性給搶了。下面我們詳細說說他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以前女性整體的社會地位就很低,平均收入也比男性低,這是從平均數字上得出的結論。縱觀歷史,女性似乎在各個方面都不太如意,但是有一個市場女性卻大受歡迎,就是賣淫市場。既然是個市場,當然也要遵守供求關係的法則了。

就拿芝加哥來舉例,100年前,芝加哥一個普通的妓女一年能賺20多萬,那時候的20多萬可不得了呀,和現在的20多萬不是一個層級。為啥這麼值錢,因為稀缺呀,那時候衛生條件差,女性要承擔很大的生理風險,動不動就懷個孕或是得個性病。那時候的人也普遍更加野蠻,女性對很多男性來說就是普通的發洩工具,她們更可能遭受暴力。最大的風險還是輿論風險,所有的社會輿論壓力都會壓在女性身上,人們不會去譴責一個嫖客的行為,相反對一個妓女則是各種歧視,所以在這麼一個環境下很少有女性去做這個職業,但是這個行業的需求永遠存在呀,所以她們的身價會很高,能賺很多錢。

以前美國強力反對性奴隸制,就是大家以為絕大多數女性是被迫當了性奴,被迫出去接客的,所以大眾強烈譴責那些賣淫團伙,但是經過經濟學家的數據統計得出的結論真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被迫的女性佔比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她們大多數都是自願從事這個行業的,為啥?就是因為賺錢嘛。一個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辛辛苦苦地幹活,一年大概能賺3萬美元,但是有這麼一個市場,每年能賺20萬元,那有人心甘情願做這個事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了。而且這個市場和毒品市場一樣,政府的打擊對她們基本不起作用,為啥?

你想,嫖娼和吸毒的是大多數人,對他們進行懲罰社會成本太大,相反,那些賣淫或是販毒的更容易妖魔化一些,政府的政策主要打擊的就是他們,對嫖客和吸毒犯則要寬容得多,但是越打擊他們,市場的供應就越稀缺,這市場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就會被推得越高,而高價又會吸引更多供應商進入這個行業,所以不管是打擊毒販還是打擊賣淫女,效果都不好,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假如法律規定賣淫可以隨意,但是嫖客一旦被抓就會被閹割,那這個市場就會迅速萎縮。

綜合考慮一下,就是市場大量存在這樣的需求,但是提供服務的人又太少了,所以市場得用高價格來吸引女性加入這個行業,所以她們的工資很高。但是由於這幾年的性解放觀念開始流行,大量的年輕男女開始進行婚前性行為,女性願意免費和男性發生性關係,這就讓很多妓女難做了。

可以想象一下,以前一個年輕人剛出大學校門,還沒有準備結婚但是又想要穩定的性關係,要是以前他可能選擇去嫖娼,雖然違法但是自己沒啥風險,而且從長期來看他不用承擔意外懷孕的成本,也不用承擔承諾結婚的成本,所以還是比較划算的。有數據顯示1933年到1942年這段時間,差不多百分之二十的男人是和妓女發生第一次性關係的。現在他不用花錢去找了,找個女朋友就可以了,只要大家做好避孕措施,商量好暫時不結婚,外面的輿論也沒覺得有啥不對,這個行為的成本就更小了。

書中的數據顯示是這一代的年輕人有百分七十有過婚前性行為,而在我們上一代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三有過。因此結論就得出來了,婚前性行為逐漸成了男性嫖娼的替代方案,隨著付費需求量的下降,妓女的收入當然也就開始下滑了。這個結論女性可能聽得有點不舒服,但是這就是數據顯示的結果。

你看,經濟學思維就是這麼奇葩,它不會帶著任何的情緒和事先預製的道德感去評判問題,事情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它只負責還原世界的本來面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列維特把這種研究問題的思考方式叫做魔鬼式思維,那麼如何才能像他們一樣這麼清楚地看問題,如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做指導,明天的《魔鬼經濟學4》咱們重點討論。

-END-

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更多文學、歷史、心理、經濟、哲學書籍下次和你見面,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