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對老師做這幾件事

教育孩子不能只靠老師,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孩子。因此,家長跟老師是合作伙伴的關係。家長要想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一定要避免以下幾件事。

一、 公開反對、指責老師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老師在某個方面做得不夠好,或者不認同老師做的某件事。這時候,情商高的家長會單獨跟老師溝通。如果老師真的做錯了,他往往會樂於改正。

但是有些家長會公開指責老師,讓老師下不來臺,弄得老師很尷尬,最後問題沒有解決,反倒讓自己跟老師的關係弄得比較僵。

比如,我們同年級組的一位老師跟我們聊天時說,有次發通知書時,她發完獎品,佈置完作業,就跟孩子們講一講怎麼安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這時候,坐在下面的一位家長,就說:“這老師真能囉嗦。”聲音不是很大,但是,很多人都聽到了。

這位老師說她當時非常生氣。如果不是為了孩子好,這位老師何必要費時間跟孩子講那些話呢?

就算那位家長真的不滿意,可以在老師結束後,跟老師建議下次時間縮短一點,因為家長可能也有其他事情。這樣老師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對老師做這幾件事

二、 在老師休息時間打擾老師

有些家長有事喜歡跟老師電話溝通,可是有時會不注意打電話的時間,有事拿起電話就打。可是老師上班也很辛苦,下班後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如果老師正在做飯,這時候你打來電話一直說孩子學習上的事情,脾氣好一點的班主任可能耐心跟你溝通,遇到脾氣較差一點的班主任可能就比較不耐煩了。

有的家長還會在老師午睡,甚至晚上睡下之後給老師打電話,這分分鐘能讓人想發火好嗎。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溝通的時間。家長有事想跟老師打電話可以瞭解老師的課程表,在老師沒有課的時候打。在老師上班時間,而且又沒課的情況下,老師一般會批改作業,這個時間段給老師打電話老師很樂意跟你溝通。或者剛剛放學打也可以,儘量避開老師吃飯、睡覺的時間比較好。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對老師做這幾件事

三、 對老師提各種要求,說話時不夠尊重

老師這個職業往往在道德上被捧得很高,可是待遇卻比較低。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很多人並不尊重老師。有句話說得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特別是一些職位高的家長或者經濟條件很好的家長,在老師面前有一種優越感,憑著這種優越感對老師提各種要求。

有位同事說,有位家長跟她聊天時說他是某個局的局長,認識我們學校的校長,還提出讓老師把他的孩子調到中間靠前的位置。那個孩子個子比較高,讓他坐中間前排,肯定影響後面的學生。

這位同事說,這個家長說話的語氣就像是吩咐屬下一樣,讓人很無語。或許,有些家長在某個領域很厲害,但是那只是在自己的圈子裡牛。家長跟老師相互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能覺得高人一等。

老師雖然清貧,但勤勤懇懇工作,應該受到尊重。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對老師做這幾件事

四、 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

有次放學後,坐公交車,我旁邊坐著一對母子。這個母親剛坐下就跟兒子抱怨“你們老師真煩人,出黑板報,怎麼不提前讓出?還佔用你們放學的時間,這老師真是腦子有病!”

兒子一直沒敢說話。這個讓孩子出黑板報的老師確實做得不好,不應該佔用學生放學後的時間。這個母親生氣也無可厚非。但是,這樣在孩子面前指責他的老師,不太明智。

因為,有些孩子其實是非常樂於為班級出一份力的。特別是出黑板報,有的孩子都爭著幹。如果,這個孩子很喜歡這位老師,自己的母親那樣說,孩子心裡肯定不太高興;如果這個孩子,本來就對這件事情也比較反感。家長再抱怨,只會加重孩子對老師的反感。

孩子如果不喜歡這個老師了,往往這科成績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他的老師。因為抱怨只會讓自己和孩子的心情更糟糕。

聰明的家長絕對不會對老師做這幾件事

老師跟家長是站在統一戰線的,共同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良好關係的建立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家長避免做以上四類事情,懂得尊重老師,就會贏得老師的尊重。老師與家長齊心協力,更有利於孩子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