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穩投資?地方兩會透露出這些重點操作

新華網北京1月31日電(陳俊松)作為“六穩”之一,穩投資還需繼續發力。做好穩投資工作,對於穩增長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正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多省份提出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同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投資也將成為今年重要任務。

傳統基建繼續發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其中包括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等。

從已召開的各地兩會看,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今年地方“穩投資”的重要著力點。

如何稳投资?地方两会透露出这些重点操作

2018年12月25日,D9551次首發列車駛過富春江特大橋(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安徽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為10%,重點項目包括高鐵、城際鐵路、機場擴建、長江大橋、引江濟淮等。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將“紮實做好穩企業穩增長工作”置頂,作為2019年目標任務的第一位。而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今年,浙江將全面開展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和大都市區“四大”建設,並著力推進五個千億投資工程,提升八大萬億產業競爭力。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開展“雙百攻堅”行動,即推進100個重大項目加快建設、100個重點招商項目簽約落地。

此外,廣東省今年安排省重點項目6500億元,其中將有超過60%是用於基礎設施。上海將啟動建設機場聯絡線、軌道交通崇明線,並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最近公佈的2018年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超63萬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8%。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曾表示,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補短板的重要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們有比較新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里程在世界上也是最多的,但是人均基礎設施存量明顯低於發達國家。”

在寧吉喆看來,今年政策繼續發力和落實,投資數據有望比去年強勁一點。

5G等新型基建將陸續上馬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在地方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此項要求被迅速部署。這也意味著此輪基建與以往有所不同,新型基建也將成為穩增長和穩投資的主攻方向之一。

北京提出要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拓展各類創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建設。

如何稳投资?地方两会透露出这些重点操作

1月19日在展覽現場拍攝的基於5G網絡的智慧空中交通平臺使用的自動飛行器。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河南將實施一批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項目。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和千兆城市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

此外,廣東提出在珠三角城市群啟動5G網絡部署;浙江則明確,要率先開展5G商用,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省;福建強調,大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商用和區塊鏈產業,在製造、金融等領域,實施100個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和河南均提出要建設超算中心。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國家級超算中心,分佈在天津、濟南、廣州、深圳、上海、無錫等地。

多地部署跨區域投資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支撐。在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投資是今年“穩投資”的另一大看點。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和支持雄安新區的相關舉措。

比如天津提出,要開工建設天津至北京新機場聯絡線,加快建設京濱、京唐鐵路,積極推動京滬高鐵二通道、津承城際項目前期工作。河北則提出,要加快雄石城際、京秦高速等項目建設,全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等。

如何稳投资?地方两会透露出这些重点操作

2018年12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京秦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河北玉田西進出口處的立交橋。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在加快推進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方面,安徽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一體化進程,推進世界級機場群、城際軌道圈、國省干支線、油氣管網統一規劃和建設。而上海今年將推進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將是廣東今年基建的重點。“今年將圍繞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表示,今年將深入實施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比如,推進雄安新區規劃政策落地實施,啟動建設一批標誌性項目,編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政策體系。”

挖掘民間投資潛力

隨著投資力度的加大,創新融資機制,解決好資金來源問題,也是需細緻考慮的問題。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地方債、挖掘民間資本潛力等方式被多次提到。

貴州、廣東等地將建立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比如貴州將放寬民間投資准入,規範有序推進PPP項目,實施10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確保完成民間投資6500億元。

福建也提出,將健全吸引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鼓勵民間資本採取混合所有制、聯合投標體等方式參與PPP項目。同時,將探索建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推進市場化運作,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新疆則表示,統籌用好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債券等財政性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此外,四川、天津等地希望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浙江圍繞深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