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時如何區分“天、地、人三才”?

天、人、地,稱為“三才”,後世刺法用來說明進針的深度,對各針灸醫家有著重要影響。

針灸時如何區分“天、地、人三才”?

明代的《金針賦》中有說:“初針,刺至皮內,乃曰‘天才’;少停進針,刺人肉內,是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名曰‘地才’。”這種分層的名稱在“燒山火”、“透天涼”等分層補瀉法中多用之。其法就是以皮內為“天”,肉內為“人”,筋骨間為“地才,實際上就是淺、中、深三部。臨床應用,一般已不嚴格按“皮”、“肉”、“筋”的不同組織來分層,只是將較深的穴位作相對的劃分。如一寸半的穴位,即以五分(上1/3)為天,一寸(中1/3)為人,一寸半(下1/3)為地。肌肉淺薄的穴位就不適於分層補瀉。

針灸時如何區分“天、地、人三才”?

早在《靈樞·終始》和《靈樞·官針》篇中已有分層次進針的論述,稱作“三刺”。即一刺”通過皮膚(“絕皮”),為淺部;“再刺”到達肌肉(“絕皮致肌肉”),為中部;“三刺”進入筋肉之間(“已入分肉之間”)為深部。這一分層,與《金針賦》所說的:“皮內”、“肉內”和“筋骨之間”的分法是相合的。《難經·七十難》又從皮肉筋骨與五臟相應的關係進行闡述,“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沉之,至腎肝之部”,也即以皮膚應合心肺,筋骨應合肝腎,但沒有說到中間的“肌肉”。根據脾主肌肉的理論,我們不妨稱它為“牌胃之部”(古人所說的“肌肉”是指油肉,不是現在所指的瘦肉)。現將以上的關係對照如下:

針灸時如何區分“天、地、人三才”?

《靈樞·終始》篇說:“一刺則陽邪出,再刺則陰邪出,三刺則谷氣至。因皮膚為陽分,主要是衛氣所行,刺之可出陽邪;皮下為陰分,主要是營氣所行,刺之可出陰邪;筋肉之間則為谷氣所行,是針刺調氣的主要部位。谷氣、營氣、衛氣分佈於不同的深度,但這只是相對的區分,其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說明針刺可以在不同的深度候氣,或候淺層的氣,或候中層的氣,或候深層的氣。對較深的部位分淺、中、深三層;一般部位則可分淺、深二層,這時則只有陽部(衛)、陰部(營)之分,或天部、地部之分,也就不能再稱之為“三才”。

針灸時如何區分“天、地、人三才”?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