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一)

八百年的小清河如一条淡绿色的锦带,柔美秀丽。石村河口段缓缓东流的水面闪闪发光,干净而透澈,两岸的杨柳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之中,像绚丽多彩的绸缎。这里曾经几度辉煌,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小清河经济底蕴,留下了河口两岸丰富的景观和故事。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石村村小清河口两岸,东西长约六公里的各式建筑群体,在夜景灯光的映射下,像一串串颗珍珠项链,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景色,充满着诗情画意,抒写着大石村河口广饶新区一九五八那繁华迷人的岁月篇章。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航运事业及石村货运码头的快速发展,为石村河口岸边、广饶新区的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成就了这坐新城脱颖而出,快速崛起。岸边的各大工厂企业,学校、政府部门,餐饮、服务业,各大单位,充分利用小清河的漕运,将济南,洋口及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石村码头,带动了一九五八年前后、广饶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石村河口至今保留着二根高烟囱,历尽沧桑,饱尝风雨,留下那岁月的记忆,向人们述说着这一历史,反映着五十年代石村河口处,广饶商业、物流和民族工业的风貌。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过了石村老木桥沿河向西走二公里,就到了当年广饶县为打鱼张工程建设创办的水泥厂。打鱼张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中的一项,工程自一九五六年开工至一九五八年完成,规划设计完全有苏联专家帮助。在三年的建设中广饶县投入大量的资金,其水泥的加工石头,都是通过小清河水运,到达石村码头,原料充足的供应,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水泥产品,为打鱼张工程的施工,闸渠配套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水泥厂的东边,是广饶县药材公司,来自全国各大制药厂的产品通过船运,汇聚到这里,然后分发到全县各个乡镇。紧邻药材公司东面,是五一劳改农场、孤儿院、胜利油田地质调查大队。一九六四年石村河口特大洪水时,孤儿院被洪水冲毁,孤儿院中的多个孩子,被善良好心的石村及邻村人收养,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石油地质调查大队,一九五二年从新疆到渤海湾进行油田开发,首站选在石村,到黄河三角洲打探的第一口油井,就在老石村村西,据村中老人们说,该探井打了一年多,因深度钻探到山根,损失了一个进口的钻头而停钻,这口老石油探井,虽然废弃,但被石村人用大石板保护了起来,因为他是石油人奉献和创新的标尺,是东营油田开发的开端,更是胜利油田发展的脉络,他凝聚着石油人的汗水、梦想与艰辛。因发展需要,后来地调队迁移现在的东营。紧邻地质队住地大院、是广饶县供销社仓库区,(石村人称储运科),当年主要是储存国家物资。占地上百亩的仓库区远远望去,一排排红砖青瓦的老苏式仓库,砖石结构,木质门窗,整个仓库区分别是,土产杂品库区、日用品库区、机电五金库区、食品库区、金属材料库区、生产资料库区、农资肥料库区、百货布衣库区、油品厍区,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些与广饶县和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息息息相关、市民安康和生活安逸的必须品,无一离不开储运科的供应。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二)

穿过石村老木桥正直向北,是石村人自豪的老官道,悠远的年代,辉煌的历史,一行长长车辙的印记。始终是山东的交通命脉。道路两边的杨柳,穿着一身绿装,春风旖旎轻拂,舞动着嫩绿的技条。宽阔的道路上,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喧嚣热闹,这条老官道,随着时间的流失和广饶新城的崛起,在一点点蝶变。 听村里老人们的述说,自己也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沿着这条古道向前而行,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石村河口新城。映入眼帘的是路边工厂、商店林立,广饶县酒厂,广饶县日用化工厂,广饶邮局,广饶县银行,大众饭店,广饶县拖拉机总站。理发店,小吃部,照相馆,铁匠铺,鱼具网店,包子油条铺等大小工厂商店。厂厂新气象,处处放光彩。一刻恍惚中,星一仿佛听到石村河口新城传来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的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工厂繁忙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还在延续着他的辉煌。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岁月如歌,景美水秀的石村河口,小清河带着济南泉水的流经,为广饶酒厂提供了天然卓越的酿酒环境和精华的酿造水源。回味一九五八石村河口广饶酒厂的老白干,高粮香。地瓜干、红高粮形成的酿造复合香味飘散而来,醇厚、甘洌、到入杯中,荡漾起一抹迷人的色泽,晶莹剔透,赏心悦目,瓶瓶老酒在石村老人们的脑海中,历历在目,醉人肺腑。总是那么记忆犹新,馨香透彻满胸襟,举杯谈笑夕阳红。苍海桑田一饮尽,农夫盏盏壮豪情。过往岁月中,他们品过的不仅仅是那段历史的酒香,更多是美好的曾经。

写到这里,当年广饶酒厂用纯净澄澈,清润甘美,小清河水酿造的美酒,味同亲嗅,那浓浓的酒香,醇厚甜甜的味道流进了星一的心田。

河口新城酒厂的北邻是广饶县日用化工厂,该厂经过几年的建设,生产功能,生产原料均己到位,就在开工生产之际,可不幸的是被六四年爆发的特大洪水将整个厂区冲毁 ,洪水过后,留下的生产原料,就是后来石村及周边村孩童常挖掘的画石。广饶县邮局,广饶县银行同设在这条官道的路边上。为服务新城的快速建设,从干部到职员,全心全意为客户热情的服务,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绿色的邮箱,一封封书信。从管理员到营业员、投递员不分工种,不分岗位,大家用责任、敬业、爱心真挚的忠诚情怀洒向石村河口这片土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这座新城,温暖着来到新城办理业务的每一个人。广饶县拖拉机站,石村人称为机耕队,机站大院内排放着多台拖拉机,有前苏联的履带拖拉机,捷克斯洛伐克的拖拉机,国产的东方红链轨拖拉机。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标志,是当年广大农民社员的企盼,是建国初期农村的新生事物,在拖拉机为农耕服务的时代,耕地不用牛马,点灯不用煤油,这是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象征,是广大农村社员群众的美好希望,当年秋耕拖拉机开到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一片欢声笑语,喜笑颜开,非凡的热闹。听村中老人们讲,本村吴长贵就是当年一位有名的拖拉机手,工作中因为他默默的奉献、无怨无悔,常受到领导的表扬,技能的出色,受到村民的尊敬。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广饶新城,当年有许多名校都建在这里,有广饶师范,广饶八中,广饶农中,广饶卫生学校。

石村年青学子的梦想在这里起飞,生活在这里灿烂,人生希望在这里飞扬、充实。知识和志向在这里升华,理想在这里铸就。这里是石村学子们拼搏的新起点,人生的转折点。 坐落于广饶新城的老八中,有着父亲那一带人忘不掉的青春回忆,年迈的爸爸仍然记得悠悠岁月里在此走过的学生时光。

老八中师生合影的一张照片映入了星一的眼帘,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挂满了笑容。照片中的校园,充满着绿色植物的活力,花草鲜美,郁郁葱葱,富有生机。无私奉献的老八中,给予了石村学子知识和力量!让他们成为从学生到工作中出色的人才。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无不渗透着老八中这所新城学府,对他们的心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老八中让石村学子在读书中、找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找到了品学兼优的窍门。他们就像是小清河里远航的大船,挂上老八中的知识风帆,毕业后远航社会实践的海洋。

据牟久生老师口述,我记录了老八中石村学子的名录。老八中一级,张荣光,邱志松,王福生,牟久训。二级,王建荣,徐德忠,邱会兰,邱金榜。四级,牟久生,陆秀凤,吴清松。老八中共招八级学生。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三)

新城广饶师范共招二级学生,据牟久生老师回忆,他的同事初宝荣,原石村乡教委主任李守礼都是新城广饶师范的学生。新城广饶农中,共招二级学生,农中在新城的校区,前后历经三次搬动,石村在校生有吴清华,徐德健二人。新城广饶卫生学校,当年为农村培训了大批的乡村医生人才,给广饶县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带来了巨大的福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卫校老师王道凡,后在广饶石村卫生院工作,石村在卫校的学生有邱志友,东关村有牟效武。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新城里的广饶县人民医院,广饶县粮食局,广饶面粉厂。广饶县棉油厂。

新城广饶县人民医院,紧邻广饶八中,是广饶县第一个五年计划主建项目,也是为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院区按标准建设,总占地面积八十亩,新城广饶县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医疗流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清晰。新城广饶县医院的建设,让医疗设施全面改善,是医疗环境全面优化,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可六四年的洪水灾难,给整个院区造成彻底的破坏后搬离新城,令人心痛。广饶县粮食局,广饶县面粉厂,同在一个大院,在新城区的东边,紧邻小清河北岸,建国初期,占据重要意义的是粮食,盐,米。粮食和盐是小清河运送的主要物资,很多来自南方的大米等,都是通过小清河,运往广饶新城的粮库、后分发各地。广饶粮食局沿河设立,不仅为粮食的运输提供便利,更为仓储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当年小清河石村码头粮船一片繁忙的景象,大批粮食在此装卸,粮食在满足广饶本地供给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供应发挥了积极的贡献。小清河的航运促进了广饶新城的发展,在当年的商品流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运输通、粮船通、则新城兴,后来因小清河航运中断,石村码头丧失了水运交通枢纽的地位,彻底废弃。再加上气车,新兴交通运输方式的兴起,广饶县粮食局新城粮站,发展受到致命的影响。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广饶县棉油厂,位于石村老木桥北边东则,在原棉油厂的旧址上,现今仍保留着二根高敬云天的大烟筒,一九九五年,小清河拓宽时,有人想将其拆除。可经有关部门指认,烟筒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免遭一劫。广饶新城棉油厂,是七十年代搬离石村河口新城的最后一家企业。当年生产主要是扎花和榨油,该厂生产的棉籽油,是当年石村人味道的记忆,五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生活普遍的困难。村里人食用的油脂就是棉油,小时候记的每次炖白菜、炒萝卜条用油时,只是把星星点点的棉油放进锅里。即使今天说起来有害的棉油,当年也啥不的吃。在村里一个最明显的身体特征就是,患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几率微呼其微。村里人每逢节日和过年,才啥的用棉油炸丸子,炸油条,炸麻花。小时候过年,妈妈用棉油炸的麻花,吃进嘴里嚼着喷香,伸长脖子使劲的往下咽,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小时候生活充满了苦涩,因有了苦涩才有了欣喜和满足,记忆深处那些让自己欣喜的往事中,吃零食就是其中之一。油棉厂榨油后的棉饼,就是自己也是村里很多孩子们的香饽饽,吃着那叫香酥至极,回忆其味胜似现在的任何糕点和干果。自己的童年,虽然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但并不是一点零食也没有,而相反的是,对曾经有过的零食,有着伴随时光走入心田的记忆,种下的是柔柔的温暖,有着深厚的感情。老人们见面打招呼,第一句话就是问吃了吗?可见当时能吃上饭,怎不是石村人那艰苦的记忆。 写到广饶县新城棉油厂,总不时的会想起棉籽油,这种带有温馨和苦涩味道的回忆,总是不经意的来住绕自己的记忆。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富裕,现在的好日子精致了,感谢时代,感谢当下的生活。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四)

木材公司,煤炭公司,废品收购站,码头装卸队。

小清河沿岸各种商品的汇聚,促使了广饶新城的快速发展,在新城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大型公司。木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位于广饶新城区小清河南岸,货区主要存放和批发从济南水运发往石村码头的大量木材。据石村老人们讲,木材公司当年存储批发的木材,南方和北方的都有。南方榉木、此木也称南榆,虽不属华贵木材,但在传统家具中,尤其在民间,使用极广。还有楸木,这种实为珍贵优质的家具木材。还有一种油性光亮的柚木,柚木油斑细且多,木油质量高、品质好。板材呈现鬼斧神工般的美丽花纹,细致优美,被木工称为鬼脸纹。储存的北方木材主要有红松、落叶松、白华、水曲柳、椴树、黄菠萝、白松、色木等。煤炭公司,石村人称之碳厂,新中国建设初期,煤碳是广饶地区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煤碳的供应关系到广饶工业和市民生活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广饶石村河口新城的崛起,工厂、企业需要大量的煤碳,更加推进了广饶煤碳公司的壮大,使之带来了无限增长的动力。废品收购站,设在小清河北岸的二河滩之上,新城废品站收购广饶县各处乡镇供销社代购点的废品,然后装船水运至济南钢铁厂等地。码头装卸队,广饶县石村河口新城快速发展的经济,使的石村河口变成了一个物盛人丰的聚宝盆,多家企业、工厂、仓库的兴建,码头的装卸队伍由此形成并壮大起来,队员大多数是石村的青壮年组成,当年他们不畏劳累,用肩膀扛起生活,用自己满是老茧的双手紧紧的抓住麻包,在局部的木船俏板上,(在码头和木船之间搭一块木板)肩扛几十公斤重的货包,依然挺直腰板,一步一步移动着脚步,驱动着身体缓缓的前行,从船上经过窄窄的跳板走上码头,扛进仓库或者是马车上,往返自若。每天各种各类的物资从济南、洋口集中到石村码头,又从码头分散到广饶及周边县市。川流不息的船队,带给石村码头经久不息的繁华,成就了石村码头的繁荣,也成就了装卸队每个人心里的希望。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当年码头装卸工用的袍袱皮,是石村人特殊的标志,也是石村人相当长一段时间曾经的商标。一块方方正正的白色棉布,没有印花,没有张扬,在石村男人的肩膀上,历尽了人生的遭际。出民工,推小车,石村人用他掂肩,上坡干活用他擦汗当衣。外出打工行走在周边县乡的路上,看到这块白色的袍袱皮,外乡人一眼就认出石村人来了。对于人类整个文明而言,石村人的袍袱皮也不过是在那个年代经历的一个标识。

石村码头装卸队,今天己成为老石村人脑海深处一道深刻的记忆,融进小清河边、石村老码头的年轮。

码头上生生不息力争上游的故事,积淀了太多的艰辛与苍桑沉静,日复一日东流的河水,无私的承载着石村码头装卸人的脚步。

惠民地区水文站,该站座落于小清河南岸,石村老木桥西则,至今房屋尚存。水文站石村人称为气象水文站,该站是小清河流域下游的一个重点报汛站,承担着雨量、水位、流量、泥沙、冰情等监测和测报任务。向小清河管理防讯部门提报水情,为当年小清河航运提供水量调度情报,积累重要水文资料,在当年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广饶县石村河口新城,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这块曾经用生存岁月打磨过的新城土地,以他独特的方式储存着昨日海量的记忆,随着小清河复航的到来,这块土地会在“留存历史根脉”的召唤下苏醒。回归自然。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示意图

石村人即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原汁原味、生态绿色、运离尘埃,始终保留着故土上的风貌、风姿、风采和风韵,同时更希望自己的家乡,在乡村振兴中能与时俱进,跟上现代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步伐,家家富裕时尚、生活靓丽浪漫。


广饶石村小清河口新城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