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有很多企業,把經營不善的原因,歸結於管理方面的孱弱,想盡一切辦法不惜重金來加強管理。殊不知,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企業要生存,利潤絕對排在第一位。沒有收入,又怎麼能談得上管理?要知道,管理始終是為經營服務的。下面這篇文章對經營和管理邏輯的闡述,值得每一個企業管理者深思。

企業經濟活動的重點工作,就是經營和管理這兩個方面。在日本,經營和管理是一回事。但是我們中國的企業在實踐過程中二者是分開的。我今天就結合創維的實踐,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感悟和體會,來談一下對經營和管理的理解。

經營的基礎是產品,經營的中心是客戶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企業經營針對的是什麼?是資產的效益。作為企業一把手,你的經營工作其實就是兩件事兒,一是產品,二是客戶。產品是基礎,客戶(用戶)是中心。

一把手必須是產品專家,必須親自抓產品規劃。我們觀察一下,凡是成功的企業,他們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產品專家。例如任正非,你可能會覺得他不是專家,但是跟他見面聊聊你就會知道,他那才叫通訊專家!馬化騰就不用說了,騰訊負責微信業務的張小龍,更是地地道道的產品專家。

我本人是學財務和社會學出身的,但現在在電視這個行業,無論是技術,結構,零部件等等,我認為自己已經至少是半個專家了,我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親自抓產品。企業一把手一定要親自抓產品規劃,不要委託給別人,沒有人能夠幫上你。這也是我的經驗教訓,哪一年我一放手,肯定會吃虧。

第二,客戶(用戶)是中心。一把手的首要工作是拜訪客戶。任正非70%的時間花在了拜訪客戶上,無論是到國內出差還是到國外出差,他落地之後首先去的地方肯定是客戶那裡,天天跟客戶泡到一塊。客戶永遠是你的方向。

我也是這樣。比如我出差到了一個地方,我就向任正非學習,立馬去找當地的幾個客戶聊天,聊完以後再回當地的分公司,組織分公司所有員工中高層開會,“哎,我剛剛去了客戶那裡,客戶反映了幾個問題,你們看怎麼樣解決?”

所以一把手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客戶絕對是你的頭等大事,因為他們才是掏錢買你東西的人。一把手在公司內部必須始終是客戶(用戶)利益的代表者,是客戶(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者和提出者。

如果忽視用戶真正的需求,以自我為中心,就很容易做一些自大狂的產品。設計產品的時候,我們要仔細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個消費者,這樣一個產品你會不會買?

所以我們要回歸到一個基礎:產品;迴歸到一箇中心:客戶(用戶)。這是經營的兩個基本點。你要讓資產產生效益,只有在這兩個地方產生,其他地方都不會產生。關注產品就會有回報,關注用戶一定也會有回報。經營的基礎和中心我們要先搞清楚。

經營的邏輯:以利潤表為基礎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經營的邏輯很簡單,以利潤表(損益表)為基礎,收入減去成本費用等於利潤,就看怎麼樣把漏斗做大。這麼一個簡單的損益表,代表了人們經營企業的智慧。

損益表永遠是從上往下看的,先關注收入,再關注成本,再關注費用,最後到利潤。但是往往很多人在實際工作中就走了樣。比如說企業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出臺一大堆制度、流程,有客人來訪馬上有迎賓的迎上來,“您要見老闆嗎?請您等一下,我幫您看一下他的時間。”“對不起,今天他的日程排滿了,您明天再來好不好?”流程很複雜,桌上很乾淨,人也很整齊,成天都坐在那裡,看起來是在工作,其實都在上網看閒篇,這樣的企業要掙到錢很難,他們過於管理導向了。

我們看很多潮州企業,他們的管理好嗎?哪有什麼5S,六西格瑪,根本就沒有,一進門就是兩個蘋果,兩柱香,一個觀音菩薩擺在那裡,旁邊還有人打麻將,但是他的企業活得很好,非但不死,還賺錢。

所以我們不要把這個邏輯搞錯了,企業要生存,先要把利潤抓到手,所以經營一定是在管理前面的。利潤表的邏輯關係非常清晰,收入減去成本得出毛利,只有收入大於成本,才有毛利,才能得出經營利潤。然後要管控好三個期間費用,也就是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再減去這三項費用,我們才能得到企業的淨利潤。然後再扣除稅收,最後才是企業的稅後淨利潤。

這個邏輯不能錯,你不能倒過來,把收入忘記了,說,哎呀我們管理不行。問題往往在於,不是你管理不行,而是你的經營不行,你收入都沒有,還玩什麼管理?還有更搞笑的事,“我們要破釜沉舟,好好地把管理抓一下!”結果呢?基本上是抓死了。

管理管的是資產的效率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再來看管理。管什麼呢?管的是資產的效率。我們都知道資產負債表,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和權益。但是有一個重要的資產沒在報表裡得到反映,那就是人。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1.如何提高人的效率?

所以首先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提高表外資產,也就是人的效率?這個絕對是千古難題,怎麼樣把這些人組織起來,而且讓他們往一個目標幹,讓他自動加班,像華為一樣,不加班好像覺得不好意思,那才是水平。

人,關鍵是幹部,重點是機制,執行靠考核。這是我的經驗。然後,人要形成一種組織,定崗定編。

剛才講了,經營要以產品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那麼在管理上,如何設計出以產品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我們的做法是:

讓事業部負責人(總經理)比平臺的負責人(總監)高半級,由總經理組織年終工作考評和決定年終獎金。

平臺部門中的“產品規劃部/產品開發部”以產品為基礎,全面支撐各事業部的客戶需求。

平臺部門的負責人(總監)比事業部負責人低半級,且接受事業部總經理的年終工作考評和年終獎金分配係數。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事業部以客戶(市場)為中心,牽引整個公司圍繞客戶(市場)轉的局面。

激勵和考核機制也很重要,一般包括短期的月度/季度/年度獎金,長期的股權/期權/分紅權/合作人等制度安排。但考核是很麻煩的事情,我們每年一般只做兩次。考核機制上,我們也向華為學習,從部門到小組到個人,每個人都要有考核指標。

2.如何提高表內資產(財和物)的效率

現在每個公司都會做業務規劃和全面預算。業務規劃的指標一般分為財務指標、業務指標和加分指標。業務規劃的關鍵點,是要確保戰略規劃和年度規劃的銜接,防止戰略與年度業務規劃脫鉤。我們講,搞管理,如果不能執行,還不如不搞,既然要做就要很認真地來做。

預算最大的問題是要防止兩個踏空,一個叫收入踏空,另外一個叫費用踏空。收入踏空是什麼意思呢?收入高估而不達標,指標年年下,年年完成不了。收入指標定下了,配置的資源跟上了,目標一個億,結果年終只做了200萬,人呢,錢呢,全部花完了。費用呢?永遠傾向於高估而達標,進而超標。

如何防止收入踏空?我們的方法是在KPI考核之下,專門有一個收入的單項考核,那是很嚴肅的,所以他們報數就不會那麼隨便拍腦袋了。

如何防止費用踏空?最關鍵的,首先要控制預算的超支部分。超過的部分怎麼辦呢?我的辦法是宣佈“由董事會決定”:上報給董事會,董事會什麼時候開?誰知道呢,董事們都很忙,近期可能開不了。——這樣超出預算的開支就沒辦法批,也就是想辦法堅決不給,你不批,天也不會塌下來。

另外,費用節約了要獎勵。比如預算一百萬,結果年終他只用了80萬,節約了的20萬集團分30%,剩下70%由你們分:其中30%給一把手總監,10%留給部門作為活動經費,剩餘的作為員工獎金髮給員工。

經營和管理的關係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經營和管理的關係,我概括為:經營是陽,管理是陰,經營管理一體。經營和管理共生共存,相互統一,相互匹配。

1

經營永遠大於管理

經營是頭等大事,銷售收入是排在第一位的,沒有收入,談不上管理。只有產生收入了,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才有毛利;這時再管控好三大期間費用,得到更好的淨利潤。管理本質上是對經營的服務,管理相對於經營來說來說更不重要,如果把管理看得太重要,反而是對經營的一個傷害。

也就是說,先有經營,後有管理,經營定生死,管理錦上添花。我們往往忘記這個邏輯,在一些企業出現“廟小和尚多”的現象,一個小小的企業,人員膨脹,部門林立,天天講管理,但不關心銷售收入,不推動業務增長,忘記了經營和管理的邏輯關係。

2

經營是劍,管理是柄

經營結果代表管理水平,管理的結果最終體現在經營結果上。管理作用於整個經營過程,沒有經營,就談不上管理。

3

選擇對的事情做和把事情做對

經營是選擇對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對。經營主要涉及市場、客戶、行業、環境、投資等,管理則主要涉及制度、人才、激勵等。經營關乎企業的生存和盈虧,管理則關乎企業的效率和成本,當管理水平高於經營水平,往往出現過度管理,反而導致企業的虧損。

4

推動或規範業績增長

只有推動或規範業績增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所有的管理,只有推動業績和銷售收入的增長,才是好的管理,這是判斷管理優劣的基本前提和標準,不能推動業績和銷售收入增長的管理,都是不好的管理、無效的管理。

成本和費用的本質及相互關係

當領導只需抓好2件事:70%的時間用在產品和客戶上!

1.成本的本質是企業的供應鏈能力

成本與毛利直接關聯,企業的成本只有降到銷售收入之下,才會有毛利。成本的本質是企業的供應鏈能力,是一把手必須始終關注並必須打造的核心競爭力。從“設計-採購-原材料-設備-生產-勞動力-倉儲物流-工廠管理”等各個環節,供應鏈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企業毛利的高低。

如果期末擴大產量,但不擴大銷量,會不會增加毛利?不會,那隻會增加庫存。擴大銷量但不增加產量,會不會增加毛利?有可能。所以銷售還是關鍵。就像踢足球一樣,臨門一腳,真的是很關鍵。有人說蘋果公司不用銷售,那都是騙人的。

2.費用的本質是企業的管理效率

費用是指三大期間費用,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它們是產品經營利潤的減項,是侵吞毛利的,費用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企業經營利潤的多寡。

期間費用的管控方法有很多,其中預算管理是常用的方法,但預算必須是剛性的,如果不是剛性的,就不叫預算。實踐當中預算的剛性往往不足。

3.成本和費用的關係

成本涉及內外資源整合,是經營問題;費用涉及內部資源支出,是管理問題。

成本是供應鏈經營能力的表現;費用是現金資產管理效率的體現。

成本經營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毛利率;費用管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淨利率。

企業家乾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比較遺憾的是,不確定是這個世界的常態。因為環境永遠是不確定的,人性更是難以把握,因為外面總是有太多的誘惑。

我覺得做企業真的要有一個觀念,就是始終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別指望天上掉餡餅,找政府要點錢,買個房子,爆炒一下,投中一個企業漲個四五倍,這些東西即使可能會有,也都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長久之計是自己通過紮紮實實的經營管理做到年年盈利,持續增長,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我們還是要回歸經營和管理的本質上來。

最後,我想借王陽明的這句話送給大家:“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外面要有定力,心裡要非常清晰,不要忘記你做企業的初心。而且,做企業做到最後你要尋找一種歸宿,錢你掙的再多你也用不完,最終你還是會尋找一種歸宿。


我們尊重原創。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於網絡和網友推薦,如未署名,系檢索無法確定原作者,原作者可隨時聯繫我們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刪除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