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致敬烈士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當時是以皇帝誕辰、誕辰等作為國慶,現在我們的國慶指得是國家建立的紀念日。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每年的國慶日,政府和人民度會組織各種慶祝活動,來歡度這一快樂的節日。

但是我們慶祝的“國慶”卻是非常的來之不易,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捱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鬥爭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我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犧牲了無數的人民英雄。為了紀念這些人民英雄,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 《關於烈士紀念日的決定(草案)》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中國烈

士紀念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紀念碑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無數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矢志奮鬥,英勇犧牲。當前,我們正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關鍵時期,烈士精神彷彿一座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猶如一座路標,指引前進的方向。

黃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