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最近閒來無事,查閱了一些關於有機食品的資料和標準,起因是老伴提醒我買菜的時候注意少買那些葉類菜,說是電視上說的,那些菜的農藥殘留量超標,怕中毒。

我有些疑惑,既然農藥殘留量超標,為什麼還允許銷售呢?不至於那麼誇張吧。

我是做技術工作的,與工業標準接觸較多。工業生產完全是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的,有嚴格的管控和檢測流程和要求,既然說某些蔬菜農藥殘留量超標,一定會有一個農藥殘留量標準,超過這個標準數值,才能判定是超標。

於是,開始在網上搜尋農業有關的標準。

原來是做工程和機械設計的,對農業標準不關心,這幾天查詢下來,真是驚呆了。原來我們國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制定農產品標準了。

仔細研究這些標準,有了一個大致的脈絡,原來我們日常生活必須的各類食品,是有嚴格等級劃分的,這個等級是對食品等級的劃分,與食用的是何人無關。

按照最新的標準,食品等級分為:

有機食品

綠色食品

無公害食品

這個等級劃分可以使用一個正三角形形象說明,有機食品處於三角形的頂端。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最高等級是有機食品,有機食品的執行標準是國家標準GB/T 19630,這個標準有四個部分,分別對有機食品的生產(GB/T 19630.1—2011)、加工(GB/T 19630.2—2011)、標識與銷售(GB/T 19630.3—2011)、管理體系(GB/T 19630.4—2011)做出了嚴格要求。

標準內容很豐富,經過閱讀和學習,僅將我認為是重點的一些內容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和分析。

在該標準引言部分講了有機農業的基本原則,其中有一項是如下敘述的:

"在提高效率、增加生產率的同時,避免對人體健康和動物福利的風險。因為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理解的侷限性,對新技術和已經存在的技術方法應採取謹慎的態度進行評估。有機農業在選擇技術時,強調預防和責任,確保有機農業是健康、安全的以及在生態學上是合理的。有機農業拒絕不可預測的技術例如基因工程和電離輻射,避免帶來健康和生態風險。"

那麼,什麼是有機農業呢?標準中是如下敘述的:

"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 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注意到了嗎?有機農業技術拒絕基因工程。

在有機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標準中也有明確規定:

"4.3.1 不應在有機生產體系中引入或在有機產品上使用基因工程生物/轉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種子、花粉、精子、卵子、其他繁殖材料及肥料、土壤改良物質、植物保護產品、植物生長調節劑、飼料、動物生長調節劑、獸藥、漁藥等農業投入品。

4.3.2 同時存在有機和非有機生產的生產單元,其常規生產部分也不得引入或使用基因工程生物/轉基因生物。"

標準制定的原則中重要的一點是保障食品安全,因此有機農業生產、加工全過程不能使用轉基因技術。

社會上爭論了很長時間的"轉基因"話題,原來在這裡早就有了答案。

綠色食品是第二級,農業部專門發佈了"綠色食品"行業標準,有幾百項,是按照農產品和食品詳細分類的,這些標準對什麼是綠色食品,如何保證綠色產品的質量做出了詳細規定,其中當然包括"農藥的殘留量"。

綠色食品分為兩個等級,為"AA級"和"A級",AA級達標,可申請"有機食品"認證。

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產品,標註相應的標誌:

AA級綠色產品標誌見下圖: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A級綠色產品標誌見下圖: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AA級綠色產品符合有機食品標準的,可以申請有機食品認證標誌,標誌圖形如下: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無公害食品,理論上是常規食品,產品質量應該至少能夠達到相關標準的最低要求,如農藥的殘留量不應超過標準中規定的上限。

無公害產品的認證標誌如下圖: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現在有機食品各大超市都有,價格昂貴,令普通消費者望而卻步,但是按照標準,這個等級的食品是最安全的,我們怎麼辦?綠色食品的標記最常見的是A級標誌,也是不便宜,長期食用只能選擇無公害級別食品。

以前在張家口寧遠堡村插隊時,村裡種的菜直接供應張家口市,張家口市蔬菜公司的老高就是常年駐在寧遠堡村,監督從種植到收穫、送菜的全過程。

寧遠種菜是很有講究的,哪塊地種什麼菜都是有說道的,不是隨便想在哪種就在哪種的。

那時候講究計劃經濟,寧遠堡村要種多少畝蔬菜,公社是有要求的,主要是要滿足供應張家口市裡市民的需要。每年開春,市蔬菜公司會給老鴉莊公社下一個計劃,公社就按照這個計劃分配給各個村。下到村裡的計劃,再分配給各生產隊。計劃很細,包括蔬菜品種、種植畝數、預估產量、各種蔬菜的上市時間等,如果有什麼問題,就由蔬菜公司的老高到隊裡去解釋,有時候還臨時加上出口任務呢。最後還要落實實際種了多少畝,如果種少了還要補種。

安全的有機食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國家標準

讓人民吃上放心糧、放心菜、放心肉、喝上放心奶的事情非常重要。民以食為天,吃的東西都不放心了,這個社會可怎麼得了啊。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應該是羨慕在農村生活的人們,因為他們可以吃到自己動手種出的放心糧、放心菜。

我記得以前村裡種地也是要放化肥的,但是用種出來的玉米、小麥做出的窩頭和饅頭極香,就是因為控制了投放化肥的時間和數量,使作物成熟時,化肥的化學殘留量幾乎為零了,同時還大量使用了有機肥(具體來說就是大糞)。

那時候寧遠堡村的廁所就是有機肥主要的來源地。

村裡各院都有一個露天的廁所,寧遠堡村的人給它起了個很文雅的名字,叫做"茅肆"。

查"茅肆"一詞,久不能解,偶一日到北京香山植物園曹雪芹故居黃葉村,有"竹籬茅肆"一景,細觀佈局,就像廁所,可見寧遠堡村的先人真有儒雅之風啊。

名字文雅,東西可不文雅,兩米見方的一個深坑,上面鋪了兩塊板,天長日久,木板腐朽,顫顫悠悠,上次廁所提心掉膽。

肥料就是從這些坑裡掏出來的。

春、夏、秋三季一般不會去掏糞,要到冬天才幹這個活。因為這個季節,地裡沒活,"茅肆"裡的東西都凍了,好往外掏,也不至於臭氣熏天,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是準備來年農肥的季節。

到"茅肆"掏糞,都是老年人的活,隊裡不安排給年輕人,一是知道年輕人嫌髒,二是讓老年人趁這個機會多掙點工分,這個活又髒又累,多給點工分誰都不會有意見。

掏糞時,是挨個院子,把每個茅坑裡的東西連根起走,留待下年再來。

成塊的人糞尿,都拉到村外附近的地裡,先在太陽地曬幾天,然後在把周圍的土挖起來蓋住,一般蓋20多公分厚,再過一個多月,就得倒糞了,倒糞的工作量比較大,運輸量也大,要運到遠處的地裡去,這個時候,遠處的地是隊裡的大車拉,近處的地,就靠人挑,後來又有了獨輪車。

每塊地裡,先堆一個大堆,再用周邊的土蓋起來,一直等到快開春,犁地之前,再把大堆分開成小堆,分散到這塊地裡,也是靠獨輪車來回送。

分堆的時候,同時把土和糞都摻在一起了,要來回幾次才能摻勻,先一鏟一鏟,鏟到左邊,再一鏟一鏟,鏟到右邊,鏟來鏟去土和糞就勻了,就可以分堆了。

不瞞您說,成家以後,我包餃子和餡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家裡人都說我和的餡好吃,但我沒告訴她們這用的是倒糞的方法。

開春犁地了,說哪塊地要犁,就現把這塊地裡的分散的小堆肥撒開,趕在犁頭之前,用鐵鍁均勻的撒到地裡,犁頭一過,土、肥摻到一起了,那黑黑的,看起來要流油的土地,是寧遠堡村的寶啊。

為了提高產量,化肥也是用的,但都是在澆地之前把化肥撒到地裡,是直接撒到植物根莖附近的,為了控制用量,根據植物種類、每畝的碳酸氫銨用量是有限制的,只能少不能多。施肥後一天之內必須澆地,否則化肥就失效了。

那時也有過一種催長素,記得叫"902"。果園的農業技術員試驗過這種藥,是種西紅柿的時候,噴在西紅柿表面,成熟後,比別的西紅柿都大,看起來特好,有人說可以賣大價錢了,但是嘗過後,沒有了原來"蘋果青"品種的香甜。整個一個唬人,大隊決定各片種菜不能使用這種東西。

現在看起來,當時的生產就是按照現在有機食品標準執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