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HDR 是一種曾經高大上,現在卻比較“平民化”的技巧,但真正能用好它,發揮出它應有作用的人卻不太多。

本文將要為您講解的正是 HDR 的正確使用方法,幫助您瞭解 HDR 的精髓,真正掌握這門技術。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1. HDR 是什麼

HDR 指的是高動態範圍照片合成技術。簡而言之,就是把幾張不同曝光的照片合併到一起,找回大光比環境中的高光和陰影細節。

比如說,在拍日落時,由於光比很大,很可能超過了相機的寬容度,那麼照片就很容易出現過曝或曝光不足:使用包圍曝光拍攝,後期HDR合成後,得到了亮部和暗部都有細節的照片。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但是,HDR 並不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好用。雖然HDR可以幫我們記錄下高光和陰影的細節,但是如果這些細節後期恢復的太多,就會顯得十分失真。

比如下面一張圖片,就是我用搜索引擎,搜索 HDR 關鍵詞查到的一張典型照片。畫面遠處的高光細節恢復過度,遠處的太陽毫無輝煌的感覺,看起來比較奇怪。地景的陰影細節也提升的過多,反而讓照片失去了層次感: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而正常的好 HDR 作品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下邊這張荷蘭攝影師 Max Rive 的代表作品,在使用 HDR 技術保留下太陽細節的同時,整張照片仍然層次豐富,給人正常的日落觀感: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為什麼有的 HDR 作品效果會很難看呢?主要是因為使用了自動的 HDR 合併參數,而且之後沒有對照片的明暗影調重新修復。

而正確使用 HDR 技術的關鍵,就是在合成後對照片明暗影調的再次修改,隱去不必要的細節,讓照片中該亮的地方亮起來,該暗的地方暗下去,恢復照片正常的明暗對比。

2. HDR 的正確使用方式

本文會以下面一張照片為例,演示它的 HDR 合併過程,以及最重要的,HDR合併之後的明暗影調修復過程: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本片的原片一共有 3 張,分別是欠曝 2 檔拍攝的照片,記錄太陽高光細節: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正常曝光的照片: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以及過曝 2 檔的照片,記錄地面陰影細節: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後期我們可以用 Photoshop 自帶的 Camera Raw 處理器進行 HDR 合併。我們在 PS 中選擇“文件-打開”。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按住 Ctrl 鍵的同時,鼠標點擊我們的三張原片,把他們全部選上,然後點擊確認。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PS 會把這 3 張原圖,加載到 Camera Raw 處理器中。我們在 Camera Raw 面板左側,可以看到他們的略縮圖,鼠標點擊右鍵,全選照片。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全選後再次鼠標右鍵,選擇“合併到 HDR”。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在打開的面板中,勾上“對齊圖像”和“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對齊圖像”會修正 3 張照片拍攝時輕微的位移,而“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則可以自動幫我們把合併後的高光陰影細節找回。

之後點擊合併,我們就可以把 3 張照片的信息保存到一張 DNG 格式的圖像中: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由於我們打開了“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所以軟件自動幫我們調整了照片的曝光、高光、陰影等等參數。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但是軟件自動給的效果,就是一張典型的失真 HDR 照片。細節全都有了,但看起來很假很奇怪。接下來我們需要對它的明暗影調進行修復。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首先重新手動調整曝光參數,讓高光陰影的恢復值不要太誇張。同時日落本來是暗光環境,因此我把曝光從自動的 +1.38 降低到了 0.75,恢復真實感。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處理之後的效果,看起來已經好了很多,接下來我會應用徑向濾鏡和漸變濾鏡,對畫面的局部進行進一步的修復。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首先建立漸變濾鏡,曝光 -0.25,色溫 -2,壓暗的同時增加一點冷色。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然後在天空上拉幾個漸變,恢復天空的明暗層次過渡。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然後我又設置了徑向濾鏡,色溫 +6,色調 +3,給應用的區域增加一層陽光的金色。同時曝光 +0.2 進行提亮: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用這個參數,在太陽附近、草地受光面以及人物附近,建立多個徑向濾鏡,讓照片的亮部重新亮起來。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局部調整完成的照片,是不是看起來更加符合我們對日落的視覺感受呢?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進一步使用 Nik 淡對比度、變亮變暗中心點濾鏡強化對比,簡單調色之後,我們就得到了一張燦爛輝煌的日落 HDR 照片: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3. 更多 HDR 實例

處理出真實細膩的 HDR 照片的關鍵,是 HDR 合併之後的影調修復這個步驟。如果遺忘這步或者處理不到位,就會做出來文章開頭裡那樣比較失真的照片。

比如說下邊這張越南韓松洞照片,同樣使用了 HDR 技術,前期 3 張相差 2 檔的包圍曝光: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HDR自動合併後,全部細節恢復的效果: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進一步修復明暗層次後的效果: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有的朋友就納悶了,為什麼我在修復影調之後,照片中反而又出現了一些過曝和欠曝的部分?

我的想法是讓光束上部適當過曝,這樣光線會更有層次感和真實感。地面適當欠曝,隱去雜亂的泥土細節。比較最重要的是展現給讀者當時的場景信息和環境氛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恢復更多的細節。

下面一張照片也是類似,前期 3 張包圍曝光: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後期 HDR 合併,找回高光陰影細節: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手動影調修復,恢復照片光影層次感:

HDR = 不自然?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

自動合併的 HDR 照片並不是一定就“不好”,而是可能未必符合我們的拍攝需求。要知道,風光攝影最重要的並不是“紀錄”而是場景、氛圍和情緒的傳達。

而手動進行 HDR 的參數調整和影調修復,可以幫我們個性化的隱去不必要的細節,恢復照片的層次感和真實感。這,才是 HDR 最正確的運用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