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0年恢復北極巡邏 俄羅斯亮“祕密武器”讓西方有點慌

【俄羅斯龍報網】時隔30年後,2019年俄羅斯國防部將恢復北極空域巡邏,而且,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的將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之一——時速3000公里的“米格31BM”截擊機。不難發現,俄羅斯近年來加快了北極的開發步伐,以此提升俄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力。但是,隨著其他國家競相加強北極軍事存在,北極越來越“熱”,俄羅斯北極戰略未來將充滿不確定性。

時速3000公里 能追上任何戰機

綜合北京參考消息網、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米格31BM”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3000公里,可以追上現有任何一架戰鬥機。它們將對整個北極地區進行監控。專家認為,北極地區的空中走廊尤其重要,認為潛在敵人有可能從該地對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俄羅斯中部地區實施打擊。

俄國防部向《消息報》表示,2019年年底前將有兩架“米格31BM”中隊進入戰鬥值班。

報道稱,2018年俄羅斯舉行了一系列北極巡邏飛行戰術演習。在北極試用“米格31BM”截擊機的結果是成功的。演習期間,飛機在空中停留5個小時以及更長時間,飛行距離超過4000公里。飛行過程中進行了空中加油,在這片荒涼之地巡邏,沒有空中加油不行。

演練任務包括“獵捕”潛在敵人的轟炸機以及在北冰洋地區開展補充偵查。此外,米格-31BM還參加了“東方-2018”演習。當時飛行員的任務是搜尋一組艦船,飛機飛行700公里進入偵察區。

軍事專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表示,戰鬥值班期間,飛行員距離飛機很近,起飛準備為15分鐘。一旦收到空域可能遭到侵犯的信號,例如闖入一架偵察機,戰鬥機就會出動。

“‘米格31BM’小隊還將為轟炸機進行護航,例如飛往阿拉斯加的轟炸機。”專家稱,“北方艦隊目前執行多項戰略任務,需要高速戰鬥機的保護。”

報道稱,將有兩支航空中隊監控北極地區。西部由“北方”聯合戰略指揮部飛行員,即部署在摩爾曼斯克州蒙切戈爾斯克機場的第98獨立混合航空團來保護,東部安全由部署在堪察加邊疆區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埃利佐沃機場的第317獨立混合航空團負責。目前,大量“米格31BM”處於存放狀態,如有需要,其數量可快速擴大。

功勳軍事飛行員弗拉基米爾·波波夫少將表示,選擇米格-31不是偶然,因為它是一種遠程截擊機,專門為保衛國家邊境和北部地區研發。

“此型戰機性能優異,到今天依然能在北極地區執行任何任務。”專家說,“目前,防止敵機進入具有戰略意義的北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北方至今都可稱為防護最弱的地區。如果說‘米格’還有其他優勢,那就是改進潛力大。”

米格-31全天候超音速遠程雙座截擊機是蘇聯首款第四代戰機。研發米格-31是為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攔截任何高度的空中目標。如果不進行空中加油,米格-31可飛行300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為20.5千米,平均飛行時間為3.3小時。由4架米格-31組成的飛行小組可監控800-900公里的空域。

三方考量:安全、能源、航道

就在不久前,有媒體曝出俄軍在北極最新軍事基地建設取得進展,建成後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的戰機和防空部隊將部署於此。這表明俄羅斯在開發北極方面又邁出關鍵一步。

北京《解放軍報》報道,是要利用北極特殊地理位置,發揮威懾潛在敵人戰略作用。北極既是俯瞰北半球的戰略制高點,也是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中間的“內湖”。這使俄羅斯戰略攻擊武器利用北極彈道,在極短時間內直擊美國本土,令美國反導系統防不勝防。即使只使用常規武器,俄羅斯也可利用地理鄰近關係,藉助冰層掩護,對美軍形成空中、水上和水下直接威脅。如冷戰期間,蘇聯就以北冰洋為中心,在北極地區部署了多種戰略打擊和威懾力量。

除了安全,另一個考量是要開發北極地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21世紀初,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和西西伯利亞傳統產區資源量日漸枯竭,俄羅斯開始將開發北極地區自然資源作為國家政策的戰略目標。俄政府2008年第一次發佈北極地區綜合戰略《2020年前後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基礎》,宣佈俄羅斯北極政策旨在將北極地區作為戰略性的資源基地。尤其是在俄羅斯面對歐美製裁背景下,其可通過擴大能源出口,換取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所需資金。

此外,推動北極航道發展,為俄打造運輸大動脈也是重視北極戰略的因素之一。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層加速融化,使北冰洋通航成為可能。俄總統普京強調俄高度重視北極研究和開發,要求加快發展北極航道,大幅提升貨運量。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途經俄羅斯的北極航道主要指東北航道。俄積極建設和開發東北航道,旨在使其成為全球性有競爭力的運輸大動脈。北極航道的發展,也將使俄軍擁有能夠自由出入大洋的重要通道,這對於長期渴望擁有真正海權的俄羅斯來說,尤為重要。

时隔30年恢复北极巡逻 俄罗斯亮“秘密武器”让西方有点慌

俄羅斯士兵駕駛北極部隊軍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各方掣肘:美國、北約、歐洲

當然了,面對北極這塊風水寶地,一些國家不會袖手旁觀地看俄羅斯獨佔。隨著全球變暖和全球自然資源的加快枯竭,北極地區正成為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利益攸關方爭奪的“主戰場”。在西方國家嚴密跟蹤下,俄羅斯北極戰略將面臨多方挑戰。

美國在“北極爭奪戰”中迎頭趕上,與俄羅斯展開地區主導權之爭。美國近年來多次提到俄羅斯在開發北極一事上已走在前面。如美國石油委員會曾發表報告,稱如不立即採取行動,美國全球競爭力和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會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美國宣佈重建第二艦隊,試圖通過潛艇演習等方式為極端、複雜氣候條件下可能與俄出現的對抗做準備。

作為北極地區重要博弈方,北約也大力強化在北極地區軍事存在。北約領導層多次強調北極地區是北約的重要戰略基地,對北約和北約盟國的安全具有長期戰略意義。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曾公開呼籲北約國家加大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北約去年舉行的“三叉戟接點2018”大規模軍事演習,其中一個考量就是增強北極地區存在感。

西方國家持續制裁,加重俄開發北極項目的資金和技術壓力。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很多西方油氣公司無法參與俄油氣開發項目。其中,受制裁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北極地區和深海大陸架較難開採的油氣開發項目。而且,根據制裁措施,美歐相關公司禁止向俄羅斯提供用於勘探、開採深海石油和頁岩油的技術設備,這將對俄油氣開發和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