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剧这种娱乐消遣这种小事上,就不要谈优越感了

人们互相蔑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沉思录》

每个人得到休闲滋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消化信息背景知识库有别。

尊重每个人选择的最符合自己理解的消遣题材。

反对态度绝对,只按出产国家粗分,对作品无差别的褒贬。

支持针对作品内容的客观评级。

在看剧这种娱乐消遣这种小事上,就不要谈优越感了

大大咧咧的德善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在看剧这种娱乐消遣这种小事上,就不要谈优越感了

整部剧都在吃的珍珠

我有个室友,很爱在我看《请回答1988》时以一种很优越的态度说:“我这个人从来不看韩剧的,看多了人会变蠢。”

当下心里有些不痛快,韩剧确实是有三大特点:车祸兄妹白血病。

但不是所有影视剧都是这样,抛开童年记忆《大长今》不说,今年也有《信号》《请回答》系列等优秀作品。

也许影视作品,歌曲能分出个三六九等,评个烂番茄金凤凰,但凭这些休闲放松的媒介作品对受众分三六九等就太不好了。

自己以前看到父母看抗日神剧时会很抗拒,无法接受,大声嚷嚷你们别看这种垃圾片子,演员演技又浮夸,剧情也很无脑,什么裤裆掏雷,包子伪装的新型手榴弹,抬手一枪炸战斗机。

于是我强烈安利父母看《琅琊榜》《伪装者》之类的好剧。

告诉他们,这些好剧值得一看,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剧情思考,跟着主人公一起感受悲喜起伏。

我妈一边看着《天天有喜》笑得乐呵呵,一边淡定的安抚我:“宝贝呀,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看些这种不费脑子又过瘾的电视,能让我们很放松开心啊,一个消遣时间的东西,不用太较真啦。”

恍然大悟,自己何时掉入了一个怪圈——看low剧的人本身很low的虚荣圈。

在看剧这种娱乐消遣这种小事上,就不要谈优越感了

自己曾经何尝不是low剧的忠实观众呢?

《巴啦啦小魔仙》《一起来看流星雨》等这些现在看来辣眼睛的电视剧,承包了那个没有手机,iPad的童年。

看剧只看英美剧,听歌用网易云,咖啡首选星巴克,手机只爱苹果的人,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但要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去鄙夷快手,抖音,甚至QQ音乐,就不能赞同了。

继李易峰、anglebaby挤掉众多实力演技派演员拿视后之后,微博等网络上很多网友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直言影视圈如果继续让这些流量明星拿高片酬贡献低质量的影片,就离黑暗不远了。

这种现象我确实不赞同,粉丝经济下的影视圈,有粉丝为他们爱豆的演技买单。

谁来为非粉丝只想纯粹看部好剧的观众埋单呢?

这是个问题。

且目前暂时无解。

那么我们有没有理由和立场去抨击那些无辜的观众呢?

暑期我弟天天追鹿晗和关晓彤的《甜蜜暴击》,他不是其中哪个演员的粉丝,只是被其中拳击的元素吸引才看的。

我无权也没有理由去抨击他选择影片的文化素养——怎么可以看这种幼稚无脑的电视剧呢?

同样,影视剧的豆瓣评分高低只是用来衡量这部剧的质量,而不能以此评判观众的质量。

抗战神剧轻松无脑喜剧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

毕竟你不能强求家中老人看高智商烧脑剧情片,也没法让劳累一天的人跟着连贯的剧情走。

他们看剧只图个乐呵。

在看剧这种娱乐消遣这种小事上,就不要谈优越感了

每逢你想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要切记着,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拥有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