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项成果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喜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项成果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7日,《科学》杂志在线刊发了一篇题为《Shifting the limits in wheat research and breeding using a fully annotated reference genome》的研究论文,标志着世界上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

喜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项成果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此篇论文由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协作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卫宁教授团队作为中国唯一参与并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团队,完成了其中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及序列破译工作。

为了实现获得面包小麦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愿景,2005年开始,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将普通小麦品系"中国春"的21条染色体进行了分离,并构建了相应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后续的物理图谱构建、细菌人工染色体测序和序列的组装与分析则由联盟各成员分担。

在国外期间,宋卫宁教授积极与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磋商,2006年2月全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工作,并于同年7月正式加入该联盟,并成为联盟决策委员会唯一中国成员。2008年小麦3B染色体物理图谱完成后,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主席RudiAppels教授应邀来校访问,在时任校长孙武学、副校长吴普特和其他校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学校为宋卫宁团队提供了500万元科研经费,购买测序仪等大型实验设备,建设小麦基因组学科研平台,支持其团队开展小麦7DL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工作。经过13年努力,来自20个国家、73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终于绘制完成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图谱。

喜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项成果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可以说是获得了研究小麦的一个密码。新加坡《南华早报》发表评论称:"此项工作标志着征服了遗传学的"珠穆朗玛峰",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掌握小麦生长发育的规律。"在此项研究工作中,宋卫宁团队不但负责了7DL染色体的分析工作,还参与了小麦全基因组两种不同物理图谱分析结果的整合。因此,宋卫宁教授的名字在这篇科学杂志的论文作者名单中出现了两次。

宋卫宁表示,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序列分析工作,将小麦基因组的进化、序列与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结合起来,培育高产、抗旱、抗盐、抗病虫的小麦新品种,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人口膨胀带来的食品短缺的挑战,为小麦基因组改良工作奠定基础。

喜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项成果荣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延伸阅读:宋卫宁,1982年1月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保护专业毕业,1987年8月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微生物生理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12月获阿德莱德大学麦类基因组学博士学位, 1992年-1997年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及南十字大学植物遗传资源保存中心分子生物学家,1997年-2002年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莱丝里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2002年5月-2006年1月任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6年2月全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20余项,围绕小麦基因组物理图谱构建及测序、小麦起源、驯化及进化、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野生麦类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及基因发掘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欢迎各位学子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更多相关资讯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