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豆補貼是玉米的10多倍,價格會怎麼走?

↑ 點擊上方“中國糧油”

2019年,大豆补贴是玉米的10多倍,价格会怎么走?

預計2018/2019年度國產大豆供需缺口為275萬噸,而國家可用於拍賣的臨時儲備大豆總量可能不足100萬噸,供需缺口逐步體現可能會推動價格走高,後期國內大豆行情偏向於先抑後揚。中國大豆網預計,2018/2019年度國產大豆供需缺口為275萬噸,而上年度為11萬噸。

國產大豆儲備所剩不多,2018年6月14日國家啟動儲備大豆拍賣,持續到當年10月31日結束,其間共成交200.7萬噸,其中2012年產大豆成交2.7萬噸,2013年產大豆成交198萬噸。2019年國家可用於拍賣的臨儲大豆總量可能不足100萬噸,275萬噸的缺口無法彌補,這可能成為後期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

上年度大豆市場走勢低迷

2017/2018年度國內大豆市場價格走勢較為低迷,整體重心下移,2018年1月至5月國產大豆價格不斷走高,這一階段市場主要銷售的是2017年產大豆,因供需偏緊,價格逐步走高。不過,隨著6月14日國家開始拍賣2013年儲備大豆,市場價格開始快速下滑。

2018年8月至9月大豆價格上行,主要因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導致國內豆類價格飆升,豆粕價格短期內瘋狂上漲600~700元/噸,國產大豆價格跟隨上漲。市場看漲氛圍一度被推升到一定高度,2013年儲備大豆拍賣價格和新上市的大豆價格均出現明顯上漲。

2018年國內豆類市場價格走勢更多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雙方互相加徵關稅的消息公佈後,市場看漲氣氛高漲,國產大豆購銷開始活躍,價格也因此被推高。後期市場人士預期中美兩國貿易關係可能緩解,導致國內豆類價格高位滑落,逐步回吐前期積累的漲幅。

2018年南北方大豆均減產

2018/2019年度國產大豆產量較上年度明顯下調,政策看點較多,2018年4月末,黑龍江省農委發佈了2018年大豆和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種植玉米每畝補貼不足100元,種植大豆每畝補貼超過200元。這對提高農戶種植大豆積極性有一定帶動作用,但因政策發佈時間較晚,對大豆麵積的挽回作用並不明顯。

中國大豆網在2018年進行的三次最終產量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南北方大豆均有減產,南方產區減產尤為嚴重,受大豆生長期乾旱、熱害以及後期強降雨影響,安徽部分產區甚至絕收,有收成的地區單產也直降50%。東北地區早霜提前到來,導致內蒙古呼倫貝爾大部以及黑龍江北部、西部等地大豆秧頂部遭受凍害,大豆收穫後伴有青豆,影響品質。

2018年大豆質量傷及價格

2018年產大豆質量“硬傷”也是導致其價格跌入谷底的重要原因,2018年9月8日至9日,受冷空氣影響,內蒙古呼倫貝爾降溫明顯,農區出現霜凍,對大豆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黑龍江黑河、大興安嶺局部也趕上早霜,由於早霜來得過早,大部分大豆還沒有串葉,有綠葉被早霜打蔫兒的現象。

受早霜到來過早影響,內蒙古大楊樹、黑龍江嫩江及訥河等主要大豆產區收穫質量欠佳,青豆比例明顯增加,尤其是內蒙古大楊樹地區,青豆比例估計超過60%,這部分帶有青豆的大豆銷售困難,大部分可能進入油脂壓榨企業作為油豆加工,但因企業有2013年儲備大豆可以加工,且因中美關係緩和、豆粕價格下滑導致企業壓榨利潤下降,2018年12月份以後,企業的加工量下降,對原糧採購節奏也有所放緩,這進一步加劇了東北地區偏差質量大豆的出貨壓力,也會拉低整體均價水平。

本年度大豆市場強勢開局

2018/2019年度大豆市場開局表現強勢,市場對高蛋白大豆減產的炒作,以及當時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均是形成價格快速上行的主要動力。不過炒作和消息往往只能短暫地刺激市場,利多提振消失後價格迅速回吐漲幅,開始複製2017/2018年度的下跌走勢。

2018年11月份後,政策引導作用明顯,11月5日中儲糧啟動2018/2019年度大豆收購,國標三等大豆收購價3700元/噸。因送糧主體過多,加之市場風向轉變,中儲糧收購價持續下調,2018年12月底調至3500元/噸,2019年1月中旬調至3400元/噸,中儲糧收購價及收購量不及上年,對市場形成打壓。

從供需來看,雖然預期國產大豆總產量下降,但四季度正值新季大豆上市高峰期,階段性供應過剩對價格形成下行壓力,蔬菜價格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豆製品消費。

期末大豆結轉庫存將下降

預計2018/2019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應量為10222萬噸,較上年度減少7.7%。其中,國產大豆產量預計為1372萬噸,較上年度減少17.6%;進口大豆總量為8850萬噸,減少6%;大豆消費總量為10788萬噸,減少3.2%。預計2018/2019年度大豆壓榨總量為903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9%;食用及食品工業需求為1270萬噸,增加1.6%;期末大豆結轉庫存為1049萬噸,減少35%。

預計2018/2019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減少,這也是近14年來首次下降,主要因中國對美豆增加關稅導致四季度開始中國企業減少美國大豆進口,而南美大豆進口量雖然增加,但是仍然沒有平衡掉美豆減少的部分,中國在增加豆粕進口以及改變飼料配方等方面努力降低國內豆粕需求量。

農戶售糧壓力或移至節後

後期國產大豆行情仍偏向於先抑後揚。2019年3月至4月大豆價格不易反彈,主要因農戶出售壓力後移。截至2018年12月底,黑龍江農戶大豆剩餘比例約70%,上年同期為61%。受儲備大豆出庫緩慢及市場實際需求匱乏等因素影響,2018年黑龍江大豆外運量下降,農戶售糧壓力可能轉移至節後市場。

春節後市場前景不樂觀,4月將迎來春播前一小波售糧高峰期。2018年11月7日黑龍江省財政廳確定,2018年玉米補貼25元/畝,大豆補貼320元/畝。農戶對於大豆不再惜售,目前各地基層主流收購價為3200~3300元/噸,如果售糧高峰期來臨,也不排除毛糧出售價格繼續下跌的可能。

4月份後豆價或穩中反彈

筆者認為,4月份後大豆行情偏向於穩中反彈,基於往年的農戶售糧規律,4月至5月是農戶集中進行下一年度糧食播種的關鍵時期,而這一階段基層餘糧大幅減少,高蛋白大豆可能成為稀缺資源,供需缺口逐步體現可能會推動價格走高。

雖然黑龍江省農委在2018年4月就發佈了當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可能高於200元/畝,但由於當時大部分農戶已購買了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所以補貼政策對大豆麵積的挽回作用並不明顯,這也直接導致2018/2019年度國產大豆產量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