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1. 農民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農民京山一直生活在農村,偶爾出去打工補貼家用,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娶媳婦比較晚,後來有了一個姑娘,更是如獲至寶,他曾經跟我說過,要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我以為他只是隨口一說,畢竟家庭條件非常一般,畢竟他生活的圈子就是農村,畢竟他年少時候就屬於很反感上學那一類……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沒想到是真的,他真把孩子送去城裡上學。過程卻很辛苦,他每天早上把孩子從村裡送到鎮上,然後有學校的校車去鎮上統一接到城裡的學校,鎮上距離城裡的學校估計要有40多公里。孩子在學校經歷一天的幼兒園生活之後,下午放學校車統一送回鎮上,家長在鎮上等著接孩子回家,每天都是這樣來回。他家姑娘5歲了,聰明可愛,已經上中班了。據他介紹在城裡上學的花費是村裡的一倍還要多。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2. 為什麼不在農村上幼兒園?

和他聊著聊著,我一個送孩子三站路都嫌遠的,感覺有點羞愧,心裡默默在想,辛虧我把孩子沒放在小區對面的mini幼兒園(唯一的優點是離家近),而是送到人多到需要搖號報名的幼兒園。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接著說京山,我問他為什麼不在村裡上幼兒園,而是這麼執著的送那麼遠的地方去。他說,他家姑娘在村裡上了倆月,教背書,教認字,老師也是盡心盡力,但是有一次和城裡親戚家的孩子見面,同樣大的年紀和同樣都是小班,表現出來的完全是兩個樣。自己女兒不自信,不敢說話,而親戚家的孩子,看到什麼聊什麼,才幼兒園小班,差距已經這麼大,那以後是不是差距更大?再想著反正自己媳婦身體不好,也不能再生了,就這一個閨女,決定把她好好的養,多讀書。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3. 農村幼兒園有多差?

問他農村幼兒園有多差?他竟說沒法用語言形容,稱自己知道的就是表面。再三的鼓勵之下,他慢慢說了挺多的。

據京山介紹就以他們村的幼兒園為例,幼兒園每個班有兩個老師,一個班有40~50個小孩子,剛過去一看還挺好的,教室佈置的也符合幼兒的特性,但是仔細看,處處都需要修繕。硬件設施也不完善,最主要的是每天中午還得接回家睡午覺,下午在送過去,也就是每天三接三送,家裡的人什麼都幹不了,就等著接送孩子了。老師也不說普通話,也沒有高文化,每天孩子就能認字和背課文,有時候老師也是隨便的教,想起什麼就教什麼。體育鍛煉就是在學校院子的水泥地上跑跑,冬天太冷就不出門了,就取消室外活動了……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4. 他問我這和城裡教育區別很大嗎?

他問我這和城裡教育區別很大嗎?我反問他,你覺得呢?他說區別大,要不然,自己閨女也不會送那麼遠了。我問他,你就這麼信任城裡的學校?你放心嗎?他說他跟著孩子每天一起坐車,一起生活學習了一週時間,這一週他的感觸頗深。

☑ 學校每天做什麼都有教案,老師按照教案教。這樣不會因為某一個老師的離職或者心情不好,而把孩子的教育搪塞過去,至少有一個保證。而農村的幼兒園,都是隨著老師自己的心情來教。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 學校有室外的塑膠跑道,孩子不會摔傷,還有超大滑滑梯,在老師的看護之下,孩子可以自由活動。而村裡幼兒園室外的活動場所是水泥地,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安全保障,摔倒之後可能會很嚴重。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 城裡的孩子全方位都學,有古詩詞的國學、有提高審美觀念的美術課、有開闊眼界的繪本課、有傳統手工製作的手工課、有唱歌跳舞的音樂課、有魚是怎麼來的物理課、有科技感十足的科學課等,再加上與周圍孩子接觸的都是有上進心的人,孩子也會變的開朗自信。而

農村的幼兒園因為師資力量薄弱,就會造成教育的單一化

農民為何願意多花一倍的錢,多走40多公里,把孩子送城裡上幼兒園

最後,彩彩覺得不管是城市的幼兒園,還是農村的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短板”。農村幼兒園在發展的過程中,確確實實存在著許多方面的棘手問題,因此,這更需要有關部門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採取各種措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讓農村的孩子,不必這麼難的花高價,跑很遠去上幼兒園。

鄉村振興,教育發展,孩子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