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總聽說,悉尼像紐約,墨爾本像倫敦。雖然不知道最早這個形容出自哪裡,還沒有真正去過紐約的我,在遊走完悉尼和墨爾本後,卻覺得,悉尼更像倫敦,或者說悉尼更像英國。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澳洲,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這座城市不論從房屋,店面,街道,路標,又或是人文感情,都比英國這個’保守‘的國家更加開放和多元新穎。但從他們那些鍾情於叫Victoria的街道樓房,分散在城市各個獨有特色的區域,老舊的Vintage Shops,熱鬧的露天市集,明顯能聽出與美音截然不同的舒適平和感的口音,又或是人們的穿著打扮,四處閒逛的紅腳海鷗,那些同樣叫Oxford St,Paddington,Kings Cross的街道,還有街邊隨處可見的Fish and Chips,Nando's... 穿梭在這座城市,無時不刻的讓我有一種置身倫敦的錯覺。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曾經在倫敦生活過,也到過澳洲的朋友回來和我說,他覺得澳洲就像放大版的英國。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也是我迫不及待想來澳洲看看的原因 。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來到一個城市,我喜歡最先逛這裡的大學。一直認為,從學校的建築,環境,設施,到學校的logo設計,校訓等,都能看的出這個地方對教育和學術的要求;然後從校園的氛圍,張貼的海報,圖書館學生會等學生出沒的地方,可以感受這裡的青春氣息。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學,百年來老校,古老和現代相結合的校園。1848年劍橋大學畢業生William提出將曾經的悉尼學院擴大成為一所更大的大學,並於1850年通過提案,當年10月正式成立悉尼大學。1858年悉尼大學從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獲得皇家特許狀,允許授予大學學位,其部分學位可被英國大學認可。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從歷史來看,悉尼大學和英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許正是如此,才使得悉尼大學裡的Hall格外的像劍橋吧。在悉尼大學,彷彿一秒回到學生生活,圖書館教學樓,安靜的校園...

-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維多利亞女王大樓,這個維多利亞時代羅馬復興式設計的建築,在1898由蘇格蘭人喬治·麥克萊George McRae設計,最早是悉尼的農產品市場。100多年來,經過多次重新裝潢,如今有著精緻的拱門,華麗的穹頂,金色暖光色系的裝潢,照映在透光色彩玻璃上,年代感的地板,古老的升降電梯... 維多利亞女王大樓裡有近200多間商鋪,裝飾復古,也不乏幾家英式下午茶。維多利亞女王大樓已完美地結合了復古與優雅的元素,不愧是被譽為‘全世界最漂亮的購物中心’。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大樓裡面的兩座大鐘,是整個建築內部最大的特色。南側的大鐘,由專門為英國皇室設計鐘錶的工匠於1986年打造的。時鐘的外形是模仿蘇格蘭的一個城堡,會發現時鐘上有很多玩偶,用於整點報時用,非常有愛。另一座巨鍾則是由悉尼本地的能工巧匠於2000年製作的,它是南半球最大的吊鐘,每半點報時。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維多利亞女王大樓大廈佔據悉尼市中心的整個一個街區,它的四周為George Street 喬治街,Market Street 市場街,York Street 約克街和Druitt Street 逐依街,分佈著各個商場和商鋪,可以說是悉尼市區逛街好去處。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Harrods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Regent St

所以說在維多利亞女王大樓裡逛有一種穿越到了倫敦Harrods或者Regent Street上的迴廊。而出了大樓,則是像在逛倫敦的Knightbridge街區,和牛津街攝政街的感覺。

- New Town -

New Town 新鎮,是我在悉尼這幾天裡最喜歡的一區。雖然這裡叫New Town, 但一點兒也不新,到處卻瀰漫舊城的頹廢的味道。作為悉尼內西區最文藝的一塊陣地, 這裡被奉為復古聖地,老物件集散地,淘寶區。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塗鴉的街道兩旁有各種頗具風格的小店,書店,咖啡店,vintage shops,身旁路人各式的穿著打扮,翻騰的黑膠老唱片,擺放的舊傢俱,掛著的中國匾,擺滿鮮花的花店,不時路過的二手市集。又因為這裡靠近大學,從學生到藝術家等形形色色的人都聚集在此,也不乏很多‘網紅’店,工廠風,美國復古風,北歐簡約風... 所有元素匯聚在這個區域,不會讓人覺得有絲毫的違和感。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Brick Lane

站在New Town的街口望去,一條街裡沒有高樓,都是幾層的老建築卻又不乏色彩,眼前的街景,讓我有種是出了倫敦地鐵Liverpool Street後的那些小街道,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彷彿置身倫敦的Brick Lane,同樣都是塗著顏色的小樓,同樣都是文藝集散地,同樣都是復古風盛行,同樣都是最具個性,同樣都是我願意花上一天時間,穿梭各種小店,翻翻撿撿倒騰些自己喜歡的小物件。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Brick Lane

- Surry Hills -

如果說起悉尼好吃又文藝的城區,或許80%的人都會先想到悉尼中央火車站Central旁的Surry Hills 薩里山。這個藏匿了大大小小古老或現代的城區,也是悉尼Local本地人最愛的一個區。許多Aussie的週末生活就是來這裡找一家設計感的美食店消磨慵懶的時間,因此在Surry Hills錯綜複雜縱橫交錯的小街道就構建了一副元老級悉尼brunch地圖。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Soho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Soho

我會把Surry Hills和倫敦Soho來‘對號入座’,同樣都富有小資氣息的區域,如今以各類特色集市和小資餐館出名,也不乏來自世界各地雖名聲不大卻個性十足的自創品牌店鋪。在Surry Hills/London Soho的街角小店,也許時不時的就會碰到驚喜。

- The Rocks -

沿著悉尼的港灣向北,在悉尼大橋的對面,走就可以到達 The Rocks 岩石區。由於當地最早的建築都由砂岩建成,因而得名,不過現在也都遍佈著色彩的歐式小樓。來到岩石區,我腦海中最先閃過的是電影《諾丁山 Notting Hill》的那句開場白,那句讓我已經熟練記在心中的開場白:

Notting Hill, my favorite bit of London. There's the market on weekdays selling every fruit and vegetable known to man. Rock hard bananas, five for a pound! The tattoo parlor with a guy outside who got drunk...and now can't remember why he chose "I love Ken."...

我住在諾丁山…倫敦我最喜歡的地方。平時集市上會販賣各種為人熟知的果蔬。香蕉,一鎊五公斤。醉醺醺的人從刺青店裡出來…卻記不起他為什麼要刺上“我愛肯”...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Notting Hills

岩石區最熱鬧的,是每週末的市集和跳蚤市場。在一排色彩小房子旁的街道上,分散著一個個白色棚傘,傘下可以尋得各色攤販,賣手工香皂,私家設計服飾首飾,新奇工藝品,其中也有賣蔬果鮮花的點綴更來帶生氣。岩石區對於喜愛復古小玩意、或是喜愛原創新奇產品的人們來說,這裡確實是淘寶的好地方,還能看到了許多街頭賣藝的藝人,各顯神通。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Portobello Market

站在The Rocks呈現在眼前的景象,真的很難不讓我聯想到諾丁山的Portobello Market。週末來到這裡的人,也不一定說要買些什麼,就是溜溜達達看看逛逛,找個戶外的咖啡餐廳,和三兩好友說說笑笑,陽光正好。而此情此景,又何曾不是在倫敦就感受過的生活呢?!

- Theatre -

悉尼雖然沒有像倫敦西區那樣遍佈的劇院和夜晚各色的宣傳燈箱,但不論是在Sydney Opera House悉尼歌劇院看一場芭蕾舞或歌劇,聽一場古典樂或演唱會,還是來到Walsh Bay 沃爾什灣買一場Sydney Theatre Company 悉尼戲劇公司的舞臺劇,或是走遍Surry Hills尋找隱匿在喧囂的小劇院小劇場,也或許是跑來看Belvoir Theatre 貝爾沃街劇院和Kings Cross 英皇十字街的Griffin Theatre Company格里芬劇院公司... 悉尼的文化藝術氣息一點也不輸London's West End倫敦西區。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West End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West End

- Lifestyle -

東悉尼的Paddington,不是來自秘魯的那隻小熊抵達英國的Paddington車站,名字相同,風格卻截然不同。Paddington之於悉尼,是文藝青年小清新的天堂,這裡有扎堆的時尚設計師,有輕鬆愜意的市集,有獨特的二手店,古著店,書店,也有藝廊,藝術工作室,手工藝品文創店, 更不乏獨立咖啡店,比倫敦的Paddington火車站周邊,洋氣出好幾個等級!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Paddington

還有那 悉尼 Fish Market vs 倫敦Billingsgate Market海鮮市場,一個個是悉尼市區最大的海鮮市場,一個是英國最大的內陸海鮮市場,都是出售各類新鮮的海產品,螃蟹、鱸魚、三文魚、大蝦、生蠔、扇貝、龍蝦...以及各類乾貨、加工好的魚產品等等,種類繁多,先吃現做,應有盡有,價格實惠。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Billingsgate Market

在悉尼的短暫3天裡,途徑的很多地方和看到的景象,都在觸動著我倫敦的那段記憶。悉尼的CBD,雖然沒有倫敦CBD小黃瓜碎片大廈那些富有標誌性的建築,但夜晚絢麗的霓虹燈,如梭的車流,西裝正裝下匆忙的腳步,依舊讓人嚮往; 還有那熱鬧的 Darling Harbour 達令港,這裡晝夜不分,燈火通明,擁有很多集市,創意商店,美食和無敵夜景,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悉尼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氛圍。就如同走在文藝範兒的Southbank倫敦南岸,劇院,音樂廳,博物館,藝術畫廊,咖啡... 同樣都是值得慢慢欣賞,慢慢品味的地方。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Southbank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Southbank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Night View

還有那同樣是叫Hyde Park的海德公園,倫敦比悉尼的要大很多;在倫敦逛到熟門熟路的Westfield購物中心,其實它是澳洲地產集團的;每隔幾個街道就會有的Nando's,雖然味道很一般般;一直在想 Sydney Harbour Bridge海港大橋 和 Tower Bridge倫敦塔橋的水上夜景誰更有feel一點...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Tower Bridge

又或是悉尼的公共交通,Opal卡的購買和充值方式同倫敦Oyster如出一轍;路上穿梭的巴士,上車刷卡,藍色布的座椅,下車按鈴,可以慣性的將倫敦出行習慣在悉尼延續;那用瓷磚拼字壘起的悉尼地鐵站,風格上雖有那麼一絲倫敦的感覺,卻聽不到久違的那句 Mind the Gap...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London Tube Station

甚至就連超市的包裝,都那麼的相像。悉尼的Woolworth,倫敦的Tesco... 一查原來兩家都是一個集團。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Tesco

- Night Life -

第一天到達悉尼,已是接近夜色。在沒有建立任何方向感的情況下,來到一條大街,沿著光亮往燈火通明的地方走去,沿途是各種的Pub和Club,穿著短裙蹬著高跟鞋,和打扮主題派對的年輕人們,正在門口等著排隊入場。此情此景如此似曾相識,曾經的我,也是光著腳提著高跟鞋,在喝完一打Tequila後,嚷嚷著換場下一pa。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悉尼市中心的很多地方,雖不及倫敦市中心排滿小酒館的街道熱鬧,卻比英國農村的夜晚多了不少分熱鬧。要知道英國除了倫敦、伯明翰,曼城等大城市以外,其他的城市可都算是’農村‘,6點商店全部關門,7點街上就難尋人蹤,大家都回家吃飯休息或和朋友們去Pub小坐,而不會滿大街亂逛,像倫敦,或是這裡。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 Sydney ≠ London -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在英國待過的人,都會在遙遠大洋洲的悉尼,盡力尋找英國留下的影子。來看看這裡與英國有著的很深的淵源,卻又脫離了英國的保守與懷舊。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悉尼夏天的聖誕節,雖然街道上掛滿了色彩的裝飾,但是35°下那白鬍子聖誕老人,夜晚廣場上席地而坐喝著冰啤酒的情景,還是同印象中的聖誕景象有一絲的違和感。還是倫敦滿街的聖誕燈光,杯子裡冒著暖煙的熱紅酒,才是我對聖誕節固有的感受吧。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忘了是在哪個恍惚的瞬間,坐在右舵的車,行駛在路的左側,我彷彿像真的回到了倫敦...唯一同倫敦的不像,就是悉尼擁有海灘和大海,而倫敦只有泰晤士河。有大海的城市,海風,氣候和溼度,也會給悉尼這座城市,來帶不同的空氣中的味道,而留下獨一無二的印象和記憶。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有它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不是我不刻意的去對比悉尼和悉尼,也不是我很想念英國。我沒在倫敦久住過,亦不是我在英國最喜愛的城市。悉尼和倫敦,於我都只是是匆匆的遊覽過。走在悉尼眼中看到的城市,和腦海閃現的片段的倫敦,現實和回憶兩個部分的對沖及融合,讓我對悉尼有了屬於我的獨特感情,同時也激起了我再回倫敦的衝動。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我想,旅行的目的,不是讓我打卡更多的國家,擴充我的世界地圖版面。去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風景,感受著歷史和人文,然後去用對比和回憶所到城市的不同和相同,帶著思考的去品味每一個走過的地方,去認識和重新定義我所看到的世界,這才是旅行的意義吧。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在悉尼安排三天,其實很短暫。還沒好好感受這個城市,還沒走遍每個我想去的街道。如果有時間,我很想回到悉尼,用1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熟悉這裡。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走在陽光下的悉尼,卻讓我想起倫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