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主婦為何沒有安全感?

全職主婦為何沒有安全感?


很多女性生了孩子以後,選擇暫時或徹底退出職場,成為全職主婦。

母親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從心理到技能,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好處,而且,還可以省下一筆保姆費用,表面上家庭少了一份薪水,實際上的經濟帳是划算的。

付出的代價有幾個:

一是女性脫離職場,職業規劃打斷,知識與技能沒有更新,重返職場的難度加大。在職業上獲得榮耀的可能性降低了。

二是女性的活動範圍侷限於家庭,又隔絕又瑣碎,容易讓丈夫覺得無聊,沒有共同話題。在家,難免隨便一點,形象也會少點吸引力。

三是沒人發工資了。在中國的傳統判斷裡,女人帶孩子做家務,那是應該的,不算工作。是男人每月拿錢回家,他才是養家的。

第三條的心理殺傷力最大,女性放棄職業,更多承擔起撫育孩子的重擔,在夫妻兩人中,犧牲更大一點,結果別人認為她享福,不用上班就有錢花。婆婆難搞一點,丈夫給家用神氣一點,全職主婦就得崩潰。

想到這些,全職主婦沒有安全感,是正常的:

全職主婦為何沒有安全感?


如果自己的妻子是全職主婦,那丈夫要做的事情,其實不少:

一、當然得更努力,這樣收入才會增加。

二、要真的承認全職主婦也是工作,你只不過是替她領了工資而已。前幾天,有位讀者的留言,可以當作範本:

全職主婦為何沒有安全感?


在生兒育女之前,在女性成為全職主婦之前,夫妻小家庭,雙方大家族,就應該先討論這個問題,要達成共識。矛盾出現後,再來做工作,結局未必都會美妙,更有可能是雙方不停抬槓加碼,最後不可收拾。

幾天前,推薦過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書中也有從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兩性關係。

基因唯一的動力就是儘量多地複製自己,所以,當孩子出生以後,最有利的策略就是先於配偶逃離,這時孩子就只能依靠配偶,配偶為了維繫自身的基因,只能留下來照顧孩子。配偶養孩子,我則尋找新的機會複製基因,最高效率的做法。

這種先下手為強的遊戲中,男性處於優勢地位,分娩的女性還在療傷時,他就可以跑了。更別說女性當全職主婦,對孩子感情日漸深厚,在外工作,兜裡有錢的男人,完全掌握了逃跑的主動權,隨時可以拋棄全職主婦。

所以,全職主婦的不安全感,也是寫在基因裡的,當丈夫的,要知道這點,對自己當全職主婦的妻子,要更加體諒和尊重,這樣才能安撫她隨時產生的不安全感。更不要去說對女性不尊重的言論,她也是女性,代入很正常,將加劇不安全感。

男女都不容易,都很辛苦,要互相安慰,不要互相折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