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武當山一位七八十歲的老道長練劍,周圍遊客想給他鼓掌。老道長說,不用鼓掌了,不然被師父知道了要捱罵。捱罵?這是遠離塵世的老道長有童真的一面?還是真的存在電影裡的道祖顯靈?亦或是這位老道長的師父是位深藏不漏的高人......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在大家的印象裡,很多道士都喜歡手持拂塵,揹負一把寶劍,仗劍走天涯。為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單單選擇寶劍呢?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自初中歷史課本我們便明白道教是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代由“五斗米道”張道陵所創,那時期社會混亂,在道教修心養性同時也要抵禦敵人的侵襲。所以現在張天師的形象一般都是騎著黑虎坐騎,手持法劍。張天師去世前說:“吾昇天之後,留太上所賜寶劍、印籙,以付子孫。”此後印和劍就成了天師府的信物。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還有影視中常出現的茅山派,是上清派最終定下來的正式名,為南梁陶弘景所創,現在的茅山派又分為南北兩派,北茅山和南茅山。茅山宗師相傳,也是有印有劍。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全真派創派祖師王重陽在金庸小說的的形象是身材甚高,腰懸長劍,風姿颯爽,英氣勃勃,飄逸絕倫,為“華山論劍”的第一名。其七位嫡傳弟子也被稱為“全真七子”。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武當派起於元代,興起於明代,由張三丰於武當山創立,固稱武當派、武當道。以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其實,武當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動聖地。漢魏以前就傳說有不少羽客、隱士在此隱居修煉。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五代孫夷中《三洞修道儀》,記載了三洞道士佩帶法劍的等次:

正一盟威籙道士佩帶

斬邪威神劍

洞神部道士佩陰陽斬魔劍

高玄部道士佩金剛洞神劍

中盟洞玄部道士帶陽光洞神劍

中盟女官(女道士)佩陽光劍

三洞女官帶九真劍

為什麼道士是用劍而不是用其他兵器呢?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逢太平時道士上山清心寡慾,隱士修行;處亂世年間,道士出山降妖除魔,濟世救人。

劍自古是君子所配,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雖是兇器,但他是站在執法者的立場,也代表威嚴權威公正,所以道者多佩劍,同時不僅道教,儒家,墨家,法家等有地位的基本都佩劍。刀是戰場兇器,為殺而殺,所以用刀的多是基層出身,大多可成長為悍將,故用刀多,用劍少。

劍是君子,短兵之首。最主要的古代佩劍不會當造反抓。而私藏鎧甲弓弩大刀就容易被抓。

粗俗的講,就是吃飯家伙。如果道士都腰掛單刀,看著就不倫不類。利者為煞,而劍從外形上也符合這一點,陰邪之物都怕煞氣重的東西,所以利器殺生越多煞氣越重,也就越好用。

綜上所述,劍是最適合道士用的法器。殺過生的劍存世量很少,通常都是老年間一代代傳下來的,普通人也就很少見到了。如果一個道士配把古劍,即使品相很普通,也不是什麼名劍,那對他來說這就是至寶,你出多少錢他都不會賣的。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古代大多數師傅收徒都是從心開始練起的。。。練武的蹲馬步,射箭三月都碰不到弓,嗩吶先練氣,唱戲吊嗓子等等。

古時道家收徒傳教十分嚴謹,需要經過多種儀式,通過長時間的考驗,方可列為入室弟子,進行最後的傳教。一般來說,新收弟子三年之內幹一些粗重的活,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傳授一些基本功夫和經典,對他進行意力考驗。三年滿後,才會舉行一個儀式為他關巾,收為正式弟子。而後便要讓他外出雲遊,但師父又會擔心其弟子受不了種種誘惑而一去不復返。

為此,在他臨行前會贈送他幾件物品以示警戒。其一:腰帶,是在暗示弟子外出途中在謹尊師訓,一路參訪,心存正道,勿犯心猿意馬。其二:拂塵,其意是參訪途中,要廣結善緣,一旦被俗事所戀,當拂手離塵而去,不受所累。其三:寶劍,一旦有遇紅塵之事難以割捨,應當機立斷,斬斷塵緣。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道教的鎮觀之寶七星劍。

清朝初期,道教興起。自古來道士均以“七星劍”為作法儀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劍”為鎮門之寶。七星劍是道家仙劍,形制透著幾分古樸典雅。蓋何得名“七星”?自古以來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七星劍名字的來源很簡單,只是因為寶劍上面鑲有七顆銅釘,而有的人則認為七星劍名字來源於中國道教的星宿信仰。

道士為什麼喜歡用劍?而不是用刀

喜歡刀劍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哦!2019年新品很快就要出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