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一到冬季,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人們除了身上的衣物不斷加厚,食慾也在不斷增加。飲食方面,人們更願意選擇吃些高熱量的食物。

假期休息日,街邊的火鍋店、烤肉店更是賓客盈門。日常工作期間,為了避免中午出門吃飯挨凍受罪,也大多選擇點外賣。

只不過,如今的快餐食品常常脂肪含量過多。長期食用,人體內的脂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堆積起來。等到冬天過去之後,大多數人會發現自己原本平坦的小腹上整整多了一圈肉,就好似腰上套了個泳圈。

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而這個“泳圈”,日常生活中被稱為“啤酒肚”、“將軍肚”。在臨床上,被稱作腹型肥胖,即脂肪在腹壁和腹腔內蓄積過多。大多數人對腹型肥胖並不在意,認為只是讓人稍顯“富態”,影響了美觀。

然而事實上,肥胖前期通常檢查不出疾病,但是已經為一些疾病埋下種子,假使肥胖人群不及時進行生活幹預,以恢復正常體重,尤其是減掉腹圍,長久下來,可能會對自身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如引發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癌症等疾病。

目前,我國人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斷上升。從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從13%到30%,肥胖率從3%上升到12%。

腹型肥胖存在的危害

其實,大多數的肥胖,都是由於營養過剩導致的。加上大多數人工作長期處於坐姿,運動時間不足,從而促進了脂肪在腹部的堆積。

然而,肥胖症作為一組常見的代謝症群,十分容易產生併發症。一項研究指出,脂肪的分佈位置直接影響到肥胖的人是否健康,腹部脂肪堆積問題對人體健康傷害最大。

1.腹型肥胖會導致糖尿病

體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積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持續的時間越長,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越大。

中心型脂肪分佈(即腹型肥胖)比全身型脂肪分佈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更大。我國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腰圍分別大於85cm和大於80cm時,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為腰圍正常者的2-2.5倍。

肥胖患者由於體內胰島素受體數減少和受體缺陷,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現象。

2.腹型肥胖容易導致脂肪肝

腹部是肝、胰、胃、腸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腹型肥胖者非常容易損傷內臟,由於腹部脂肪比較容易分解,並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所以很容易損害肝臟,導致脂肪肝。

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3.腹型肥胖易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研究發現,與內分泌有關的癌症(例如婦女絕經後的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男性的前列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統癌症(例如結腸直腸癌、膽囊癌、胰腺癌和肝癌)的發病率與超重和肥胖相關。腰圍≥109cm的人得大腸癌危險增高2.56倍。

4.肥胖還會引起心理問題

有時候,肥胖者受到外界觀點的影響,常常會對自身的體型不滿,總認為在社交中會受到排斥。從小就發胖的兒童更是容易產生自卑感,對各種社交活動產生畏懼而不願積極參與,造成心理問題。

減脂從改正不良習慣開始

當然,只要肥胖人群下定決心,選擇改掉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那麼肥胖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解決。

首先,應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大多數上班族為了早晨能多睡一會兒,往往放棄了吃早餐的念頭,想著中午的時候,一併吃了。其實這樣會導致午餐和晚餐攝入的食物較多,從而使一天的食物攝入總量增加。

另外,對於上班族來說,應減少點外賣的次數,雖然外賣方便、快捷。但是這些食品往往富含脂肪和能量,且缺乏微量營養素。應當多吃蔬菜,補充膳食纖維。少吃一些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血脂異常者應限制吃肥肉、動物內臟這些食物。

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也可以嘗試自己做飯,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控制飯菜的用油和用鹽量。儘量採用煮、煨、燉和微波加熱的烹調方法,用少量油炒菜。大多數腹型肥胖的人口味偏重,喜歡在菜裡多放鹽,然而這樣容易刺激食慾,讓人吃的過飽,導致過多攝入的營養轉化為脂肪蓄積下來。

日常飲水儘量換成白開水,不要喝一些碳酸飲料、含糖飲料。

其次,在運動上,要持之以恆。大多數肥胖患者一開始減肥都很積極,但由於生活中的瑣事煩擾,不久後就放棄了,導致減肥減脂毫無效果。

因此,建議肥胖者制訂一個適合的減脂方案,每天安排在一個固定的空閒時間點進行體力活動。提倡採用有氧運動,強度以中小運動強度為主,可以每天堅持30-60分鐘的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或者太極拳。

冬季腹部胖了一整圈怎麼辦?提醒:控制飲食、合理運動,預防慢性病發生

當然,運動要講究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一下子運動好幾小時,這樣不但減不了肥,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對於肥胖的老年人,則不必過分強調減重,而是防止體重繼續增長。

當超重及肥胖者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應停止運動或減少運動量。

1.心跳不正常,如出現心率比日常運動時明顯加快、心律不齊、心悸、心慌、心率快而後突然變慢等

2.運動中或運動後即刻出現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

3.特別眩暈或輕度頭痛、意識紊亂、出冷汗或暈厥

4.嚴重氣短

5.身體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

6.一時性失明或失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