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獻匾:發展好“楓橋經驗” 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

全區左右江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自治縣信訪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巴馬召開,盧獻匾強調

發展好“楓橋經驗” 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

盧萬兵主持會議

盧獻匾:發展好“楓橋經驗” 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

平安廣西網巴馬訊(廣西法治日報記者盧林峰 通訊員賓利華)1月9日,全區左右江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自治縣信訪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巴馬瑤族自治縣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論述,交流展示和總結推廣我區左右江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自治縣信訪工作經驗成果。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訪聯席會議召集人盧獻匾出席會議並講話,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兼)、自治區信訪局局長、信訪聯席辦常務副主任盧萬兵主持會議,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信訪聯席辦副主任嚴麗萍出席會議,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光華致辭。

盧獻匾:發展好“楓橋經驗” 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

盧獻匾指出,信訪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取得了紮紮實實的成效。全區40個左右江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縣2018年信訪總量僅佔全區的10%,進京到非接待場所人員佔16%。在2017年全區9個全國“三無縣”中,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縣就有5個,佔55.55%,在24個自治區“三無縣”中,佔50%。

盧獻匾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始終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黨的群眾工作的重點,引導群眾依法理性反映訴求,化解矛盾糾紛。要發展好“楓橋經驗”,充分考慮革命老區紅色基因傳承的特點,進一步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特點,建立適合民族地區群眾生活、工作和心理預期的信訪工作機制,引導群眾依法有序反映訴求,及時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要始終堅持綜合治理的理念,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問題,發揮老紅軍、老戰士及“瑤王”“苗王”“壯王”的作用,讓他們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先鋒隊。要加強“訪調銜接”工作,強化信訪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對接,著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推廣已經發揮作用、取得實效的典型經驗,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要始終堅持發揮信訪工作的先導作用,維護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繁榮、社會和諧穩定。

盧獻匾:發展好“楓橋經驗” 奮力推動信訪工作上新臺階

盧萬兵就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信訪工作進行了部署。他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切實加強信訪基層基礎建設,繼續抓好“三化”建設;要不斷提高信訪工作質量,提高信訪矛盾糾紛化解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要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改革創新。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還實地調研鳳山縣信訪局“家門口的信訪”,巴馬縣通過“三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化解矛盾糾紛、在群眾信訪服務中心開展少數民族雙語接訪和“候鳥人”接訪等工作經驗,參觀巴馬縣甲篆鎮群眾信訪服務站、甲篆鎮平安村群眾信訪服務室、百魔洞景區群眾信訪服務室、巴馬縣群眾信訪服務中心,並在東蘭壯鄉英雄園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重溫了入黨誓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