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陷性侵事件旋渦:成本抬升發展承壓 欲借漲價破局

中通快遞正深陷“快遞員性侵女客戶案”旋渦。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強姦罪對中通快遞“快遞員性侵女客戶案”犯罪嫌疑人張勇兵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溫州市區一名快遞員入戶收件時,見色起意,對29歲的女客戶實施強暴。嫌疑人系中通快遞公司的員工,事發前上班才一個多月。

9月28日,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梅松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成立了專門的處置小組,併發布致歉聲明,目前雙方團隊在協調後續事宜,今後將加強對業務員方面的監督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發生的7天之後,中通快遞對外發布調整部分地區快遞費用的通知,從2018年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其他地區的快遞費用調整時間另行告知。

對此,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儘管上半年快遞行業的業績增速與往年相比,依然保持著極其迅猛的勢頭,但行業紅利期已經結束,隨著運營成本壓力逐漸增大,行業將面臨議價空間壓縮的狀態。

性侵事件凸顯管理漏洞

9月14日,一名中通快遞員來到29歲的湖南籍受害者家中取件,對受害者實施了強暴,之後逃離現場。

案件發生後,9月15日,溫州市鹿城警方發佈案情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張某因涉嫌強姦未遂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9月21日,通過官方最新通報得知,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強姦罪對犯罪嫌疑人張勇兵作出批准逮捕決定。

據該事件受害者的代理律師周兆成介紹,張某對受害者實施了長達40分鐘的強暴,在此期間,受害人試圖逃走,但又被快遞員給抓了回來。受害人在極度驚恐中,熬過40多分鐘,由於受害人的抵抗,快遞員的強姦意圖沒有得逞,但嫌疑人在這段時間裡,嘗試用各種辦法欲實施強姦,給受害人帶來巨大的傷害。

周兆成律師告訴記者,目前受害者的狀況很差,已被醫院確診為重度抑鬱症。

據中通快遞方面的通報,犯罪嫌疑人張某,男,1995年出生,貴州水城人,2018年8月6日入職中通快遞上陡門網點,此前無犯罪違法記錄,工作期間無異常行為表現。公司於9月16日針對全網網點及從業人員進行了通告並部署了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律意識的專題工作。賴梅松告訴記者,公司後期將對於業務員的上述行為進行處罰,對當地網點公司也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事實上,記者梳理發現,據《京華時報》報道,早在2016年,中通快遞員私自拆客戶包裹,並與包裹裡的玩偶拍照發朋友圈,導致客戶海報及海報認證證書丟失,損失過萬元。不只中通快遞,其他快遞公司也發生過類似事件。據《法制晚報》報道,2017年,一名女子投訴遭到申通快遞員毆打,其後,該名女子將快遞員和申通快遞一同告上法庭。

針對快遞網點日常管理運營情況,9月26日,記者在滬上隨機走訪調查了5處快遞公司網點。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德川路369弄140號的中通快遞營業點,當記者詢問到快遞員性侵事件時,工作人員回答道:“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哪家公司不會出點事情。”記者隨即追問快遞員在入職前後是否會有相關的法制教育培訓,該工作人員笑稱,入職的時候會給快遞員講述相關法律方面的事項,但僅靠講解肯定不行,由於部分快遞人員本身素質問題,即便講解過也無濟於事。

張書樂表示,近期國內出現多起快遞員及外賣員入室騷擾客戶的事件,主要是對於快遞員的資質、是否有犯罪行為,沒有進行數據統計,快遞公司疏於對員工進行有效管理。“以往互聯網大數據都是針對消費者群體,研究記錄消費者的喜好等等,事實上忽視了對B端從業人員的大數據分析,包括服務態度、質量和能力水平。由於快遞行業是人員流動性較強的行業之一,應該建立共同的數據庫,達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張書樂認為。

據瞭解,目前受害者方面周兆成律師正在與中通快遞進行談判,若後續談判失敗,不排除在美國上訴的可能。

終端價格承壓派送費上調

今年“雙11”物流旺季即將到來,消費者們還未收到商家們打折促銷的好消息,“快遞漲價”的聲音卻已經在耳邊鳴響不停。

9月21日,中通快遞官方對外發布調整部分地區快遞費用的通知,稱基於快遞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為了進一步維護服務品質和提升客戶滿意度,中通快遞集團綜合考量後決定,從2018年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其他地區的快遞費用調整時間另行告知。具體費用調整幅度,由當地服務網點根據總部指導建議並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施。隨後韻達、圓通、申通、百世也相繼宣佈將同期調整派送費。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逐漸增加對於快遞業來說,是一項不小挑戰。隨著中國快遞業進入“單日億件”時代,快遞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根據第三方機構調查,約70%的快遞員表示不堪重負。

賴梅松介紹,價格調整是市場行為,是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與自身實際狀況做出的合理動作。隨著部分地區勞動力成本、房租上漲,下半年快遞業務量增多,中通快遞適當做出調整是為了保障其他網點更加穩定運行,能夠提前更換場地等投入,解決成本帶來的問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第三方物流公司藉助了中國較為低廉的人力成本,在人口紅利尚十分充足的時候,由於快遞配送對於知識水平要求不高,基本上大部分人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以輕鬆上崗。在人口紅利的幫助之下,中國的第三方物流體系實現了長足的發展。不過,在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看來,目前中國的物流產業也到了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

江瀚表示,物流作為服務業是一個微利的產業,如今卻有圓通、申通、中通、韻達、順豐等快遞公司實現了上市,資本市場都對上市快遞公司提出了盈利的要求,要真正實現盈利只能夠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消費者來做最後的價格承擔者,因此漲價成為了在所難免的事情。

江瀚認為,除了盈利壓力,巨大的成本壓力也是其做出改變的原因,包括人員薪酬成本、場地租金成本還有紙製品等原材料的成本。快遞行業或加工通過漲價走回歐美國家的道路,當價格漲到消費者不願意買單的地步的時候,或許中國電子商務的拐點也將到來。另外,可以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物流的成本,破解營業利潤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