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公司简介

丽江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是国内首家舞蹈演艺上市企业——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营文化演出业务项目,以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编导的《云南的响声》为核心剧目,于2016年6月起,在丽江市大研古城旁的原云岭剧场做定点演出。开演以来,受到广大观演群众以及各主流媒体的热爱和好评,剧目通过高水准、高品质的演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让观众在观演中了解丽江民族文化和人文风情,领略民族的传统文化,将民族的元素用世界的方式进行表达。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剧目介绍

《云南的响声》是中国最古老的声音,人类最早的青铜乐器就产生于云南,这是最原始的声音、是大自然的声音、是最纯真无暇的声音,是我们最向往的声音。打击乐器作为人类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祭祀鼓乐,再则作为人类原始生殖崇拜的鼓,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达着云南这片神奇土地之上神秘的传统民族文化。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胎音(主要乐器为钵和鼓)

将出家人吃饭的家私“钵”当成一种乐器作为《云南的响声》的序曲,因为钵发出的声音,是人和人,神和人,心和心的共鸣之声。纳西族东巴自然神的降临,人民渴望丰收、平安、富足的愿望愈加强烈,而以高亢、猛烈的鼓声让每一个人发自灵魂的内心一震,随着鼓点时急时缓,人们对于也将内心的响声彻底宣泄出来,每一个鼓手都赋予每一面鼓其生命。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祭祀

云南的鼓是大地之声,是天地人神间的对话,是神赐予人们最好的礼物。人们把天上雷霆的轰鸣,春天气候的温馨,万物生长的动态、声音等,都融会于“鼓”中。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声像雷声一样可以引来雨水,滋润农作物生长。在云南的26个少数民族里,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祀鼓乐。在他们的眼中,自然万物皆有灵,山有山神,树有树灵,水有水神。婚丧嫁娶,丰收灾荒,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通过打鼓或缅怀祖先,或赞颂自然,或祈求神灵。那份对天地神明的崇敬会随着鼓声四处传扬。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纳西情歌

天和地隔得很远,雨丝把它相连,高山和高山隔得很远,云彩把它相连,你和我隔得很远,一想阿妹,妹就在眼前。溪水带走了清泉,把石头留下。阿哥去到了远方,把思念留下。纳西族的姑娘小伙用着简单而深情的小调传达彼此之间相爱唯美的情话……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太阳雨(主要乐器为麦子和簸箕)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在云南,有一种雨叫太阳雨,东边下雨西边晴,求雨的人们呼风唤雨,用翻飞的木片模仿山间呼呼的风声,沉闷的雷声翻滚云端。三吨的麦子在女人和男人手中的发出太阳下清晰的雨声,而当每一粒麦子撞击簸箕发出清脆似雨落大地的声音时,演奏出丰收的响声,当金黄的麦粒在空中飞舞,你或许也能感受得到乡野中辛苦劳作后对于丰收的庆祝。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乱打

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生产和生活中的物件都是激发灵感的基础。看似不经意敲打碰撞,发出的声音却充满层次和变化,更包含智慧和热情。或许这是平时你未曾留意的声音,但在这里,它们就成了无处可寻的美妙音乐,焕发着新的生命。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雀神怪鸟(主要乐器为各类生产生活的农具)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是云南话稀奇古怪的意思,人们用一片树叶、一根竹子、甚至一个小孔就能吹奏出曼妙音乐,这是稀奇古怪,这更是自然纯粹。闲下来,扯一根竹子、找几块石头、拿起镰刀,举起锄头,甚至是用来盛水的水缸都能发出自然的交响,在铓锣声中,人们捡起身边能捡起的农具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开始演奏一场交响,来自云南最淳朴、最能感受到喜悦的交响,我们称之为狂欢的响声。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月光〗(独舞表演)

“你是一条阿娜的蛇,蜿蜒在银色的月河。闪亮的身躯舞动着舌,夜晚的星空唱着歌…”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在舞蹈中我们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花腰歌舞〗(石屏县花腰彝)

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在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海菜腔”发源于云南石屏异龙湖一带,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鱼时,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声就象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极其优美、复杂、动听,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难学、最难唱的民歌。舞者们唱三拍,跳二拍,手击一拍,在原生、经典舞蹈中堪称一绝。生活在石屏县哨冲、龙朋、龙武一带的花腰彝,小姑娘从11、2岁岁就开始学做针线,绣花、缝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后就穿着这一套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衣服出嫁,不会绣花缝衣的姑娘嫁不出去。演员们穿的衣服就是她们亲手缝制的。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女儿国〗(新平县花腰傣)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在拢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山里就不会有人了。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雀之灵

在温婉的音乐当中,舞者渐渐出现。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远的故事!华丽高贵的舞姿,在宣布美的神气!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斗鸡〗(主要乐器为芦笙)

当人们狂欢结束,乡野暂时归于平静,一群鸡正在开始他们自己的狂欢,不为别的,只是来追求一只漂亮的小母鸡。当然,正如我们谈恋爱,你长得帅只是其次,关键是你要会讨女孩子欢心,就像最后小母鸡选择了那只会唱歌的小公鸡一样。而每一个演员用云南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的芦笙来模仿鸡鸣,也用芦笙也表达着内心的声音,一呼一吸之间,芦笙高亢嘹亮的群奏,是游人在别处听不到的心灵震撼。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喝醉了的鼓(主要乐器为鼓)

人们累了,喝一口酒,高兴了也喝一口酒,在云南,在这里,喝酒是为了庆祝,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喝酒也是为了解除身体的困乏,在云南不会喝酒的男人不叫男人,不会喝酒的女人不勤快。在酒到恰当时,男男女女们借着酒意,借着鼓声,相互庆祝,你来我往,每一次鼓点的敲击,就像是在宣泄,宣泄心中的喜悦,宣泄得酣畅淋漓!整场演出,敲响的是云南最淳朴的响声,演绎的是云南最动听的欢歌,这不仅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展示,向大家展示最原始,最别样的云南的响声。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舞蹈家杨丽萍编导的丽江原生态演艺《云南的响声》介绍

这就是我们云南的响声,希望能给你的云南之行带来一番别样的风味。《云南的响声》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也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宣扬做着不遗余力的努力,旨在给每一位来宾带来最真实,最有血有肉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高品质演出。

备注:〖〗符号标注的节目会根据市场需求及季节变化做不同的组合搭配,演出节目总时长约66分钟。 演出节目内容最终解释权归丽江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本文由《云南的响声》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