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D&G辱华视频我没看到,无法置评,那个设计师的言论的确不堪入目。

微博、论坛上一片战鼓激昂,血雨腥风。

这是一双筷子引发的血案。

抵制是必须的,全国人民都那么激动倒也不必,毕竟只是个别人的言论。

不用搞得全世界都看不起华人似的。

相较于裹小脚之类的遗毒,筷子是中华文化真正的精粹之一,是值得骄傲的发明。

外国人不懂筷子的历史,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普及一下。

不懂筷子的历史,外国人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对于筷子的感情。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

这是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

持筷之时,拇指食指在上,为天,中指居中,为地,无名指小指在下,为人。

此为天地人之象,是中国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

筷子分阴阳,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合为太极。

这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哲学观。

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失箸,终有三国鼎立之势。

刘邦问鼎天下,张良借箸为筹,立两汉四百年基业。

历朝野史小说之中,更有无数摔箸为号,改朝换代,天翻地覆的热血故事。

筷长七寸六分,人有七情六欲。

想当年,我曾经连续几个礼拜练习用筷子夹苍蝇,试图成为武林高手……

小小两根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文化与历史。

所以,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就餐之时,欧洲人惯用刀叉,非洲、中东、印尼与印度喜用手抓,而唯独中华文化圈的人用筷子。

比起刀叉与手抓,筷子是一个升级之后的品种。

其实上古之时,中国人也曾用手抓食,后来改用勺子,而后使用叉子,再后来筷子出现,淘汰了叉子,勺子的功能也局限于舀汤了。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筷子的源起,有三种传说,分别与大禹、姜子牙与妲己有关。

传说一,大禹治水之时,时间急,任务重,就餐时间十分紧张,但是刚把肉汤米饭烧好,滚烫滚烫的,难以下手抓。

大禹灵机一动,折了树枝夹肉夹饭食之。

于是,筷子诞生了。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传说二,商末之时,纣王暴虐,喜怒无常,常因饭菜太烫或太凉而诛杀厨师。

妲己小心侍奉纣王,每次设宴都要先亲口尝尝。

有一次,妲己刚尝出几碗菜肴太烫,还来不及调换,纣王已经来了。

为免纣王迁怒,妲己灵机一动,取下头上玉簪,将菜夹起来,吹了吹,再送入纣王口中。

纣王得美人喂食,大呼浪漫,于是妲己便让工匠制作了两根长玉簪,以做夹菜之用。

后来这一方法从宫廷传入民间。

普通民众当然不可能以玉为材,故而用木棍或竹子。

于是,筷子诞生了。

《韩非子·喻老》有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

据此可知,筷子的确最早诞生于商纣之时,不过应与妲己无关,亦非玉筷,而是象箸。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传说三,姜子牙老来娶妻马氏,婚后马氏不满姜子牙不求上进,欲下毒害他,便做了一碗肉,肉中放了毒。

姜子牙回家后,马氏催他吃肉,姜子牙正要用手去抓肉。

一只小鸟从窗外飞了进来,在他手背上狠狠啄了一口。

姜子牙吃疼,忙将小鸟赶走,接着再去抓肉。

小鸟又飞了回来,啄他的手背。

如是者三。

姜子牙心知有异,便佯作赶鸟,一路追到一处无人山坡。

小鸟停到一棵竹子上,用喙啄脚下的竹子。

姜子牙心领神会,便摘了两根细竹回到家中。

当马氏再次催促他吃肉的时候,姜子牙便用两根细竹夹肉。

细竹甫一碰肉,嗤嗤冒出青烟。

姜子牙假装不知,夹起肉就往马氏嘴里送,吓得马氏落荒而逃。

于是,筷子诞生了。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竹筷可以试毒,明显是神话传说。

但是银筷可以试毒,却是武侠小说中常用的桥段。

古代的毒主要为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提纯不干净,里面往往伴着少量的硫化物。

硫化物与银筷接触就会起化学反应,从而在银筷表面产生黑色的硫银。

所以,银筷测的不是毒,而是硫。如果毒里不含硫,是测不出来的。

当然,筷子最厉害的,不是测毒,而是点穴……

筷子的历史与文化——我们的愤怒,他们不懂

筷子的名称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先秦称“梜”,汉时称“箸(筯)”,明时始称“筷”。

“梜”,左木又夹,用木棍夹东西之意。

“箸(筯)”,上竹下助,用竹子以助进食之意。

而“箸”之所以变为“筷”,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避讳。

江浙一带,尤其吴中地区多渔家,“箸”音与“住”“驻”同,舟住则不前,更有翻船之意,故为渔家所忌,改为“快”。

船快自然畅行无阻,于渔家而言,是个好兆头。

因为江南的筷子大多取材于竹,故仍加上竹字头,于是“箸”逐渐变成了“筷”。

后来,英文翻译成“chopstick”,意为“很快的棍子”,所取便是此意。

不过,至今不少地区还保留着“箸”的称呼,我老家浙江宁海,筷子的读音仍更靠近“箸”。

三千年风风雨雨,多少风流人物随风而逝,多少霸业王朝淹没于历史长河,唯有一双小小的筷子,经风历雨,一代代传承至今。

时至今日,它漂洋过海,有华人的地方,必然有筷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筷子就是华人的图腾之一。

图腾,不可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