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11時14分“立春”:人隨春好,春與人宜

新華社天津2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月4日11時14分迎來“立春”節氣。此時節,雖然寒意猶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擋。

“風和日暖山水醒,春到人間草木生。”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315度。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排列順序,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此時節會看到地面向陽處有微微的綠色。

立春後,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趨於上升或增多,民間有“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日,水暖三分”“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等說法。

在南方,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在北方,立春,更多隻能說是春天的前奏,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拉開,但“堅冰深處春水生”,春天的腳步已經開始律動,春天的氣息已經開始芬芳。

立春節氣後,天氣漸暖,萬物復甦,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也會隨著春天的腳步逐漸向外生髮,人們的養生保健要順應“春陽生髮”這一特點。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豔玲提醒,冬春交替之際,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各種細菌、病毒也在滋生,常有流行性感冒發生,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多喝水,足睡眠,勤運動,養陽斂陰。飲食上要清淡,不宜過度溫補。此時節,還可適當吃些甜味、發散之類的食物,如韭菜、春筍、菠菜、胡蘿蔔、雞蛋、魚等,不宜吃大熱、辛辣、油炸食品,少吃酸食和偏鹹的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